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2733  432741  432747  432751  432757  432759  432763  432769  432771  432777  432783  432787  432789  432793  432799  432801  432807  432811  432813  432817  432819  432823  432825  432827  432828  432829  432831  432832  432833  432835  432837  432841  432843  432847  432849  432853  432859  432861  432867  432871  432873  432877  432883  432889  432891  432897  432901  432903  432909  432913  432919  432927  447348 

20.下面是网上转载的一首打油诗,请仿写四句以上的个人或班级的“盘点”打油诗(6分)

中国社会“2009年盘点”

正月十五,央视添堵,预示今年,难以靠谱;

三月开始,甲流如虎,全球人民,六神无主。

经济危机,大象变鼠,世界各国,心里打鼓。

杭州飙车,巴东抗辱,上海钓鱼,新疆七五。

猫猫刚躲,楼倒黄浦,纸币开铐,民心难抚。

老太自焚,以身守土,楼价狂飙,回应政府。

本山住院,阳仔递补,女排不灵,男足涉赌。

律师辩黑,自遭逮捕,高管落马,如何防腐?

学森辞世,羡林作古,不堪寂寞,曹操出土。

??

试题详情

18、陈志武先生是怎样“从完全的工具理性,过渡到今天对价值理性的全面思考的”(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试题详情

17、简述陈志武先生是从哪两方面思考“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救中国人”这个主题的。(5分)

试题详情

苏小和访谈陈志武:金融让我们得自由

2009年11月 北京

 苏小和:有一个朋友看了我写的一篇关于你的文章,来信说,陈志武在1980年代是标准的负笈美国的金融专业技术人士,如今变成了影响华语世界的公共知识分子,这是我们的福音。这样的评价让我很有触动。我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大学。你看清华大学这么多年过多地强调了工具理性,他们要求学生只有两条:听话,出活。而北京大学,虽然有胡适的传统,可是到今天,很多北大人似乎已经是空有情怀,在学以致用的路径上,北大似乎远远赶不上清华了。那么,当你的人生经历、价值体系和知识结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的时候,我当然很想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之后,你是怎样从完全的工具理性,过渡到今天对价值理性的全面思考的。或者说,在你的身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为什么会形成一种优美的结合,以至于现在很多大陆的读书人都把你当成了一个学人的范本。

 陈志武: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主题:“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救中国人”。我之所以要强调“人”这个字,是因为过去这么多年,在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在思考国家的命运,“五四”如此,洋务运动是如此,都要以救中国作为最高使命。这是一个很宏大很抽象的概念。我想问,我们救了中国,到底最终是为了救谁?我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进入近代史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都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国家命题上,这必然忽略了个人价值的寻找。你知道的,为了国家,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个人可以被牺牲掉。强国运动,成为我们的终极关怀,而个人仅仅是一些工具,一些器皿,一些螺丝钉。

 事实上,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要强调一个常识:市场经济真正的价值,不仅仅是因为它可以让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可以把人解放出来。所以我要突出救中国人,而不是说救中国。只要中国人得到了拯救,中国必然因为人的解放得到强盛,而且这种性质的国家强盛,才是最为本质的强盛。

 苏小和:我能理解你①这样的观点,并且认为这是一个更有建设性的变化。但我更想知道,你和我们一样,都是在一种家国文化里成长起来的人,为什么这么多年之后,你终于能够抛开宏大叙事,转而开始思考人的自由,人的发展?

 陈志武:事实上我是从2001年开始,才重新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市场的发展,刚开始我也是更多地关注制度问题、社会问题、国家问题。或者我这么说,我开始思考中国问题,更多的还是沿用工具理性的思路。

 这与我的求学经历有关。1986年我到美国以后,发现在美国,你要生存下去,必须学一门更加具体的学科。那是一个所有基本的政治制度,基本的社会问题都已经成型了的国家,那种空泛的追问也许已经不那么受到所有人的追捧了。就像胡适讲的那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需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求证上面。需要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学科来进行自我建设。所以从1986年开始,一直到2001年,这16年之间之间,我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介入中国,没有关心中国。我只是在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或者说,这16年,我所有的心思都在技术之上,由此,我终于成了你的朋友所说的,一个标准的金融专家,一个不错的金融教授。

 苏小和:一个金融学工具的教授,一个数学世界的高手,在2001年竟然回到了中国问题,中国人的问题,这是怎样的一种转变呢?

 陈志武: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对中国又重新感兴趣。暑假的时候,我跟美国金融学会的一个代表团先到台湾,大家每个人做一个演讲,然后又到大陆来,在上海、北京,每个人也做了一个演讲。离开上海的时候,不知道谁给了我一份《财经》杂志,在飞机上,我把那期《财经》,也就是2001年7月份的那期《财经》从头到尾全部看了一遍。

 我很惊讶地发现,中国的《财经》,从头到尾都在理性的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其理性的程度,让我大吃一惊。我回到耶鲁后,我马上就开始让我的研究生收集一些数据,开始是证券市场的一些观察、一些问题,尤其是关于公司治理的问题,事实上我对中国问题的思考,正是从公司治理的领域开始。

 随着讨论的深入,我发现,只要讨论市场发展的问题,经济发展的问题,就不可能绕开政治,不可能避开制度方面的话题。……这样一来,我就有点走出纯粹的经济学或者金融的研究了。慢慢地我给国内的媒体写一些文章,或者在国内的高校做一些演讲。我在耶鲁给我的学生讲的都是一些专业课,非常的工具,非常的抽象。但是,我怎么给国内的朋友们讲课呢,怎么样给国内一般的受众讲解金融学和经济学呢?对于国内大多数读者而言,也许我熟练的那些模型和工具,并不重要,他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金融市场到底是为什么重要?

 苏小和:这是一个耶鲁大学的金融教授不得不进行的金融启蒙课。

 陈志武:大概是2004年、2005年期间,我忽然想,在美国,有非常发达的资本市场,人们有很多金融选择。安排一辈子生活,无非就是找一个更恰当的、不同的金融产品的投资组合。但是在传统的社会,在中国,当这些东西都还不十分发达的时候,人们怎么解决未来的生活?人的尊严,人的命运,是按照一种怎样的金融规则在安排呢?

 苏小和:这就发展到对人的关注了,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了。不过教授,我想沿着你这个路径,把话题引导我们都很熟悉的费孝通先生身上。我在《江村经济》里面读到了他对中国人的深沉的关切。但到晚年,他似乎再也没有兴趣,没有精力来思考人的命运了。我想说的是,是不是等你老迈之后,你也会放弃这种对人的价值的思考呢?

 陈志武:我觉得我是能理解费孝通先生的。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他有权力和地位,德高望重,实际上他是把自己带进了上层权力的体系中,所以到后来,他已经不是一个学者。他要享受所谓权力阶层方方面面的好处,他可能身不由己。这个问题值得关注,不管是谁,只要他稍微不注意的话,权力很容易把一个人给异化了,因为权力的吸引力确实太大了。

 事实上我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机会。我有的时候想,如果我愿意②声音稍微安静一点,少一点,我在中国也可以做很多与权力有关的事,给我很多与权力有关的地位。但我个性在此,加之我身处耶鲁大学,所以,我一般在中国开会的时候,都不太喜欢去有部长,有副总理、或者是总理的那种会议,那种会议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到那儿去,像我们这些人,没有人去关注。你不管说什么,你要说得太认真,你就是不懂事,不领会这个场合,完全是一个异类,跟这个场合完全是不相干的、不协调的。

 在这样的场合,我们明显看到,你的权力越多、越大,大家都会把注意力聚焦在你的身上,前呼后拥,很多人都会这样,绝大多数的人都向往那种境界。这显然是一种权力的境界,而不是学术的境界。 

??

16、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观点”?②中的“声音”分别指什么?(4分)

??

试题详情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9分)

⑴大行不顾细谨,       。如今人为刀俎,     ,何辞为?(选自《鸿门宴》)

⑵今者项庄拔剑舞,                 。 (选自《鸿门宴》)        

⑶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         。(选自《陈情表》)

⑷夫夷以近        , 险以远,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选自《游褒禅山记》)

⑸ 亦欲以         ,通古今之变,          。(选自《报任安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