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 (2010四川高考26)(14分)短周期元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A与常见金属单质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C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和气体E,D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E在足量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体G,G在大气中能导致酸雨的形成。E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得到无色溶液F。溶液F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发生反应,生成物之一为H。H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显黄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单质A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 (2)B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与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该反应的氧化物为 ,当生成2mol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 mol (4)溶液F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 (5)H的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现象为
6.(原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SO3含原子总数为0.4NA
B.Na2 O2与H218O反应: 2 Na2 O2 + 2H218O =4Na++ 4OH- + 18O 2↑
C. .KI溶液与H2SO4酸化的H2O2溶液混合:2 I-+ H2O2 + 2 H+ =2H2O+ I2
D.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将2mol SO2和1 mol O2置于密闭容器充分反应放热190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 2SO3(g) △H=-190kJ/ mol 7. (07海淀期中)在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存在Na+、Ca2+、Fe3+、Br-、CO32-、SO42-、Cl-离子中的几种。某学生进行了下列实验:(1)取少量原溶液,在其中滴加足量氯水,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溶液仍为无色,将溶液分为2份;(2)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3)另一份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Na+、Fe3+、SO42- B. Na+、SO42-、CO32- C.Ca2+、Br-、SO42- D. CO32-、Cl-、SO42-
5.(2010天津高考改编)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 + O2(g) 2SO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中a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ΔH<0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原创)2010年年底,欧盟通过一项禁令,2011年3月1日开始,含有双酚A的塑料被禁止用于儿童奶瓶的生产。双酚A广泛应用于塑料生产,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才发现双酚A的另一面--作为一种环境激素,它的结构类似雌性激素,可能影响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双酚A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1 mol该化合物可以与2 mol 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3、(根据2009云南统测6改编)观察下列几个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阴极产物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 B.装置②的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C.装置③中闭合电键后外电路电子由a极流向b极 D.装置④的离子交换膜允许阳离子、阴离子、水分子自由通过
2. (根据2010江苏卷13改编)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
B.一定条件下,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不能发生反应
C.化合物AE与CE古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
1.(原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团
B. 是一种常用的核燃料,与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 可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11、(由江苏省南通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19题改编)
(本题共14分)在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
m A(g)+n B(g) p C(g)+q D(g)。
(1)若开始时加入A物质m mol,B物质n mol,则达到平衡时 A、B的转化率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
(2)相同的压强下,充入一定量的A、B后,在不同温度下C的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则T1(填“>”、“<”或“=”) T2,该反应的正反应的△H(填“>”、“<”或“=”) 0。
(3)一定条件下,从正反应开始达到化学平衡过程中,混合气体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4所示,测得达到平衡时
A、B、C、D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
①若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A、B、C、D
各1 mol,则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填“增大”、“减小”、
“不变”或“无法确定”)______ 。ww.k@s@5@ 高#考#资#源#网
②若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A、B、C、D各1 mol,则体系中气体的密度(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
(4)若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可见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条件,试判断t2时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
②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题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线。
命题意图:《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省近年高考,理综卷中的四个大题一般都会有一个出于《化学反应原理》中,或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或是电化学,或是电解质相关的电离平衡或盐类水解等等,而本题主要考察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本题的亮点在于连续多个条件改变引起v-t图的变化,更有意思的是学生习惯于v正、v逆一起画,而本题只要求单画v逆,这打破了考生的思维定势,对于学生在真正高考中顺利解答此类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10、(崇文区2008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第25题)
(本题共13分))实验室一试剂瓶的标签严重破损,只能隐约看到下列一部分:
取该试剂瓶中的试剂,通过燃烧实验测得:16.6g 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39.6g CO2 与9g H2O。
(1)通过计算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
(2)进一步实验可知:①该物质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②16.6g 该物质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生成氢气2.24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该物质的结构可能有 种,请写出其中任意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3)若下列转化中的D是(2)中可能结构中的一种,且可发生消去反应;E含两个六元环;取C在NaOH水溶液中反应后的混合液,加入足量硝酸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①A的结构简式为 。
②写出A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式: 。
③写出由D制取E的化学方程式: 。
④反应类型:C→D的① ,D→ E 。
(4)已知: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可以发生
此类反应称为缩聚反应,请写出在一定条件下D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命题意图:有机化学在中学化学中占有性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全国卷及各省高考理综卷中的必考题。按照以往的经验,考生在有机题中所能拿到的分数还是比较可观的,分析原因可能是大家对于有机化学的复习比较到位,所以本题的编制旨在有所新意。原来考察较多的是有机合成中各个步骤的条件、反应类型、反应方程式、同分异构体等,而本题出现了一个破损的标签,结合标签上的图形,应用适当的计算进行推断,这在有机化学中还不是很常见,本题的出现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9、(由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6题改编)
(本题共15分)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元素单质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XW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Z元素单质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但有大量损耗,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吸氧腐蚀”或“析氢腐蚀”)
(2)U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类型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 原子晶体 ② 离子晶体 ③ 分子晶体 ④ 金属晶体
(3)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V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V、W的氢化物分子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
用一个离子方程式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W2气体通人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VW和YW2还原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元素及物质的推断在高考理综卷中出现频率极高,它承载着元素化合物一大知识体系的考察。分析近年高考,特别是新教材实施以来,无机推断很少涉及框图题型,而更多的是一些信息的归类和整合。本题很好的把握了这一命题规律,引导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复习元素化合物这一知识体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