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4149  434157  434163  434167  434173  434175  434179  434185  434187  434193  434199  434203  434205  434209  434215  434217  434223  434227  434229  434233  434235  434239  434241  434243  434244  434245  434247  434248  434249  434251  434253  434257  434259  434263  434265  434269  434275  434277  434283  434287  434289  434293  434299  434305  434307  434313  434317  434319  434325  434329  434335  434343  447348 

16.[答案](4分)(1)林清玄的散文往往从日常小事入手阐明哲理,如本文从登山写起,如话家常,娓娓道来;语言冲淡平和,叙述明白晓畅,说理通俗易懂。如:“我想,有时候人活在这个人世,没有留下任何名姓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只要对生命与土地有过真正的关怀与付出,就算尽了人的责任。”    (2)语言质朴而不乏诗意。如引用清人诗句抒写时空流转变化,清新的语言透着些禅意。如:“于是我站在山顶俯视烟尘飞扬的大地,感觉那准备这两桶茶水的人简直是一位禅师了。在完全相同的桶里,一冷一热,一茶一水,连杯子都配合得恰恰刚好,这里面到底是隐藏着怎么样的一颗心呢?”(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详情

14.[答案](4分)生活需要务实,但太过务实,只盯着钱财,人就变得庸俗,人生就失去光彩。而由这样一些人组成的社会必是冷漠的死板的,这样的生活必是毫无幸福可言的。(意思对即可)15.(1)文章开篇写我在台北近郊登山,见山腰有人“奉水”,让我感到人情的温热,也让我意识到忙碌的社会中依然有从容的人存在。引出下文的回忆与议论。

(2)文中我回忆童年时路口或偏僻的荒村常见“奉茶”,贫困的生活中依然有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命与土地真正的关怀与付出。而至山顶时,见人“奉茶”,更让我进一步思考奉献者的内心。

(3)结尾写下山时我想做一个为众生奉茶供水的人,表明我愿恒久保有对人间有情的胸怀,保持对生活从容的步履。呼应开篇,卒章显志。(每点2分)

试题详情

13、(1)①来吾道夫先路也,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④“乐府双璧”,⑤君当作磐石 ⑥妾当作蒲苇;⑦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⑧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2)①盈盈一水间,②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水澹澹兮生烟;④现实主义,⑤爱而不见,⑥搔首踯躅;⑦恐年岁之不吾与;⑧潦倒新停浊酒杯。

试题详情

12.(8分)(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吴诗将宫外暗云端的飞雪、天气寒冷与宫内绿树碧檐、暖气融融形成鲜明对比。李诗将华清宫的古今境况形成对比,古时君王在此游乐,而今却是只有树长生。(指出手法1分,分析3分,共4分)

(2)吴诗通过宫内环境的对比,暗含着对统治者沉溺于玩乐不关心政事的一种不满。李诗则借古讽今,警示统治者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每点2分,共4分)

试题详情

11.(10分)(1)孔子说:“不埋怨上天,不怪罪别人。”定国况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上天呢!(“尤”,怪罪、指责,1分;“不我怨”为提宾句,1分;大意1分,共3分)

(2)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意”,猜测,1分; “相”,偏义副词,偏指一方,代“他”,1分;大意1分,共3分)

(3) 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3分。“数”“理”两句互文1分,“当”1分,“量”1分,大意1分,共3分)

试题详情

10、C(“幽忧愤叹之作”是王定国诗歌的一部分作品,苏轼并无否定;“废卷而叹”的原因是“自恨其人之浅也”。)

第II卷(120分)

试题详情

9、B( ①句指“先王之泽”;③句“恐死”,显然不是“豁达或洒脱”;④句是苏轼的心理。)

试题详情

8、C(C项中“然”均为形容词词尾。A项第一句中的“而”为连词,表修饰;第二句中的“而”为连词,表顺承。B项第一句中“以”为介词,“因为”;第二句中“以”为介词,“拿”。D项第一句中“焉”为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第二句中“焉”为代词,“那里”,指南海。)

试题详情

7、D(畏:敬畏、敬服)

试题详情

6、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