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4369  434377  434383  434387  434393  434395  434399  434405  434407  434413  434419  434423  434425  434429  434435  434437  434443  434447  434449  434453  434455  434459  434461  434463  434464  434465  434467  434468  434469  434471  434473  434477  434479  434483  434485  434489  434495  434497  434503  434507  434509  434513  434519  434525  434527  434533  434537  434539  434545  434549  434555  434563  447348 

2.《登高》是杜甫诗集中一首很有名的七言律诗,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那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注意呢?

   师:从诗的具体内容看,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时当深秋,晴空如海,登高仰视,愈觉其迢迢无极,所以说“高”;夔州一带,山高林密,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啭不绝,所以说“哀”;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所以说“白”。

   师:下面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风急”“鸟飞回”?

   生:因为台高,故愈觉其风大,所以说“急”。

   生:风大则水鸟低飞盘旋,所以说“回”。

   师:说得好,三、四两句写远眺之景,从大处落笔,上句写山景,承首句;下句写江景,承次句。鉴赏家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得非常好,请问好在哪里?

   生:“落木”而以“无边”来形容,则见其境界之阔大;“长江”而以“不尽”来形容,则见大江之无穷。

   师:是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浑灏奔放的气势。两句又多用双声叠字,读来音调铿锵,充满着声韵之美。

   生:五、六两句抒情,有人说这两句写了八种悲,请问真是如此吗?

   师:是的,这种说法是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乙编卷十五)中说的,他说:“‘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这两句写出自己身多疾病长期漂泊的艰难处境和秋景萧瑟触景生悲的愁苦心情。“万里悲秋常作客”,是就空间方面说,即所谓“横说”;“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就时间方面说,即所谓“纵说”。

   总之,《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而享誉古今,是实至名归呀。

试题详情

1.明明有“浣女”“渔舟”,为什么要说是“空山“呢?

   师:王维晚期“奉佛长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后世人称之为“诗佛”,这个“空”字就有佛的似空非空的特点。“空”应是全诗的诗眼。

   生:“空”带有佛教“空”的意味,那么本诗是如何自然反映出来的呢?

   师:山高林密本不见人,一场秋雨后,山中更是一片空寂,加之夜幕降临,月华如练,静照松林,青松如盖,竹林茂密,说是“空山”自有其理。泉水清澈,泠泠作响,渔歌唱晚,笑声清脆,更衬托出山间的宁静幽美。这真是一幅美好的山间月夜图。

试题详情

2.《蜀相》是怎样借古人抒发自己怀抱的?

   提示: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六年后,即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到了夔州(现在重庆奉节),那里也有一所武侯祠,他参观后又写了一首诗,这就是《咏怀古迹(其五)》。两相比较就可以发现,这首诗主要是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它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而后一首主要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功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下面我们只说前一首。

   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又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他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是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他一边走一边问路,终于看到了一片苍松翠柏,有人告诉他武侯祠就在那里,这自然使他感到欣慰。接着写入祠后所见:“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已经包含着诗人的感叹了,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时间已过了五百年,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由此自然转到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上:“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完成他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他惋惜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千多年来,这一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志士仁人的心。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诵读了这两句诗,又大呼三声“渡河”,才离开了人世。

课堂互动 

试题详情

1.《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提示:这首诗表现了王维对清静幽美的山居自然环境的倾心和留恋,透露出他对尘世喧嚣、对官场污浊生活的厌恶和回避。

   在艺术上,一是写景随意挥洒,清新自然,毫无着力雕琢的地方,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二是善于运用动静相衬的手法,以动写静,如诗中的清泉、竹喧、莲动,对静景起着映衬作用,使静景显得富有生气,做到幽而不冷,静而不寂。三是善于运用色彩、明暗,构图,如明月、清泉一联便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有明暗,有色彩;构图也很讲究,凌空的明月与山石的清泉,高下映衬,中间衬以松林,使画面虚实、疏密和谐搭配。因此,王维的这种写景艺术极富绘画性,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试题详情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梅、兰、竹、菊

问题导引

试题详情

9.我国古典诗歌最常见的情境

   平沙落雁 远浦归航 山市晴岚 江天暮雪

   洞庭秋月 萧汀夜雨 古寺晓钟 渔村落照

试题详情

8.律诗和绝句

   主要是从句数区别,绝句四句,律诗共八句。绝句又叫“截句”,从律诗中截取四句而形成的一种诗体。绝句不要求一定对仗。律诗的颔联、颈联则必须对仗。律诗有五言和七言之别,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八句组成,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试题详情

7.古体诗与近体诗

   主要从音律角度划分,近体诗在声韵、字数、对仗方面都有格律的规定,古体诗则比较灵活宽泛。从时间来看,近体诗开始形成于唐初,古体诗往往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试题详情

6.与杜甫有关的名联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搓,诗中圣哲。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4)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