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 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完全是通假字的一组是( )
A.翼日进宰 手裁举 封识宛然
B.昂其直 虫跃去尺有咫
C.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死者大半
D.将军禽操 五万兵难卒合 顷之,烟炎张天
解析:C项,“死者大半”中“大”不是通假字。
答案:C
5.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上奇其才,重用之。
③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④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①条件关系;②因果关系;③并列关系;④转折关系。
答案:D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严限追比
追比:催促追征。
B.中绘殿阁,类兰若
兰若:寺庙。
C.操童子业,久不售
童子:科举时代已经考取秀才的读书人。
D.俾入邑庠
邑庠:县学。
解析:C项,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答案:C
3. 比较下列各句中“然”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俨然类画 ②成然之 ③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④然睹促织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解析:①③附在描写声容情态的词语之后,作构词的辅助成分,与现代汉语中的“的”“地”相当。②动词,意思是“以为正确”;④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然而”。
答案:D
2.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B.不如拼搏一笑。
C.两股间脓血流离。
D.成仓猝莫知所救。
解析:A项,少年:古义指三十岁以下的人,今义指十二三到十五六岁的青年期。B项,拼搏:古义是两个词,拼一拼,搏一搏;今义指使出全部力量搏斗或争取。C项,股,古义指大腿,今义指臀部。
答案:D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迂讷(nà) 裨益(bì) 翕辟(xī)
B.不啻(chì) 食顷(qīng) 稿葬(gǎo)
C.东曦(xī) 觇视(chān) 抢呼(qiāng)
D.惭怍(zuò) 邑庠(xiáng) 蒽荫(yīn)
解析:A项“讷”读“nè”。B项“顷”读“qǐng”。D项“荫”,在“树荫”“荫蔽”“荫翳”中读作“yīn”;在“荫凉”“荫庇”中读作“yìn”。D项中的“恩荫”的意思是“得到恩惠荫庇”,因此这里的“荫”应读作“yìn”。
答案:C
10. 这段文字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即,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这四个阶段。
9. 对这段文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不公道世道的控诉。
D.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解析:A项“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不正确,应是“控诉”及“否定神权”;B、C两项“借喻”不正确,应是借代,以“盗跖”“颜渊”分别代恶人、善人。
答案:D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合( ) (2)怎生( )
(3)糊突( ) (4)错勘( )
答案:(1)应当,应该 (2)怎么,如何 (3)同“糊涂”,文中是“混淆”的意思 (4)错误地判断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