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5549  435557  435563  435567  435573  435575  435579  435585  435587  435593  435599  435603  435605  435609  435615  435617  435623  435627  435629  435633  435635  435639  435641  435643  435644  435645  435647  435648  435649  435651  435653  435657  435659  435663  435665  435669  435675  435677  435683  435687  435689  435693  435699  435705  435707  435713  435717  435719  435725  435729  435735  435743  447348 

15.C

[参考译文]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很有才能,就奏请提拔张释之做了谒者仆射的官。张释之朝见后,上前进献一些方便适宜的计策。文帝说:“不要高谈阔论,只要现在行得通就可以了。”于是张释之就谈秦朝和汉朝的事情,分析了秦朝失去天下以及汉朝能夺取天下的原因。文帝称好。一次,随从文帝出行。文帝登上养虎的围栏,向上林尉询问各种禽兽的情况,一共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顾右看,都回答不出来,养虎的工人在旁边代上林尉回答得很详细。文帝说:“官吏难道不应该如此吗!上林尉是个没有才能的人!”下诏让张释之授予养虎的工人上林令的官职。张释之上前说:“现在陛下因为养虎工人的能言善辩而过多地提拔他,我担心天下的人会争着效仿,只注重会说话,而不注重做实事。”文帝说:“说得对。”就没有实施了。不久,太子与梁王同坐一辆车上朝,经过司马门时没有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去阻止太子和梁王,不让他们进入殿门。并以在司马门不下马不敬的罪名弹劾他们。薄太后听说这件事情后,派使者拿着诏书赦免了太子和梁王,他们才得以进入殿门。文帝因此觉得张释之是个了不起的人,就授予他中大夫的官职。有一次,跟随文帝出行到霸陵。文帝对大臣们说:“啊,用北山的石头做外棺,把麻和丝絮切断铺在石缝里,然后用漆汁粘好,这样别人动得了吗?左右的人都说“好”!张释之说:“如果它中间有可以让人产生贪欲的东西,即使用铜汁把南山浇铸起来,别人也还能有缝隙进去;如果它中间没有可以让人产生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棺,也不用担心。”文帝称好。授予张释之廷尉的官职。一次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个人从桥下跑出来,使文帝马车的马受到了惊吓。张释之审问他。那人回答说:“听到警跸的声音,就躲到桥下去了。过了很久,以为皇上已经走了。”张释之回奏文帝说:“这个人没有遵守警跸而犯法,应当判他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吓了我的马,难道不是有意要伤害我吗?可是你却只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皇上和天下人应共同遵守的,这件事按法律应当如此;改变法律并加重处罚,这会让老百姓对法律产生不信任感,将来老百姓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希望陛下仔细考虑。”文帝过了很久才说:“你的判决是正确的。”后来有人偷盗高祖庙里神座前的玉环,被抓住了。文帝很生气,交给张释之处理。张释之按盗窃宗庙供用器物的有关律法上报,判决这个人在街上当众处死。文帝大怒说:“这个人没有道德,竟敢偷盗先帝庙里的东西,我交给你处理的原因,是想杀了他全家,而你却按法律判决上报,这不能体现我对宗庙敬奉的诚意。”张释之脱去帽子,跪在地上谢罪说:“按法律这样处理就够了。现在盗窃宗庙的器物就杀他全家,如果这个人盗挖了长陵的墓地,陛下又将怎样处罚他呢?”文帝向太后禀报了这件事,后来才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文帝死后,景帝继位。张释之很害怕景帝治他的罪,想称病辞职,又怕惹怒景帝而被杀;想见景帝主动谢罪,又怕景帝不原谅他。最终还是去见了景帝并谢罪,景帝没有怪罪他。张释之侍奉景帝一年多,后因年老生病而死了。太史公说:张释之的话有长者的风范,他遵守法律,不阿谀奉承。《论语》上说:“不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朋友就够了。”张释之的言论可以作为朝廷上的典范。《尚书》说:“不有所偏私,不袒护同党,君王的道路才会平坦;不袒护同党,不有所偏私,君王的道路才会通达。”张释之差不多做到了。

苏州卷

试题详情

14.D(不是因恐惧而生的病。)

试题详情

13.D(①并无法律依据;②张释之的担心;④文帝的行为。) 

试题详情

12.A(凭着,介词;B.“被”,介词/“在”,介词;C.“竟然”,副词/“是”,表判断;D.“将”,副词/“且说”,连词。) 

试题详情

11.C(A.徙:提拔;B.便宜:便利适宜;D.不过:没有责怪。) 

试题详情

20.联系全文,下列对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那些在和平时期不长善救失,只图窃取富贵,一旦国家动乱,却变节偷生的卿相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B.他认为对那些变节谄媚之臣,应该给以惩戒,否则正义难以伸张。

C.朝廷对待“缙绅而易其志者”和忠烈之士厚薄失当,对此司马光表达了一种愤愤不平之情。

D.司马光这段话与《旧唐书》《新唐书》的立意相同,目的在赞扬张巡的“义、勇、忠、烈”,同时告诫统治者,忠心者不在高高的庙堂,而在下僚。

扬州卷      1.C,应作“抵挡,对付”。   2.B,(A,两个“见”都是被动用法;C,两个“于”都是介词,“在”的意思;D,两个“而”都是顺接连词。B项中“以术”的“以”是用的意思,“无以”的“以”通“已”,停止的意思。)   3.C 对(1)所述的情况,曹操当时还不相信,故不能作为“特见宠爱”的原因;(8)是“植宠日衰”以后的事,是“悔而罢之”的原因。  4.C 曹植“当不成太子的失望心情的流露”在文中没有根据。  5.A (“楚则失之矣,而齐亦未为得也”,意思是:曹植错了,曹操也对不了。)

领航高考冲刺试卷

试题详情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巡任清河县令,很有政绩,任职期满回京,他不满杨国忠的行为,不愿作朝官,又改调到另一个县当县令。

B.张巡与贾贲带领众人冲入雍丘,杀死了安禄山手下令狐潮的妻子和儿女,并坚守雍丘数月,令敌寇伤亡惨重。

C.张巡与敌战,目裂齿碎。城将陷时发誓即使身死为鬼,也要与敌人对抗到底。

D.张巡的一生可用“义、勇、忠、烈”四个字概括,如果说调任真源县令之前主要表现出他的“义”,那么守雍丘的壮举,则是他“义、勇、忠、烈”的集中体现。

试题详情

18.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张巡刚烈性格的一组

①以节义闻,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

②巡与单父尉贾贲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

③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

④乃列卒结阵诈降

⑤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

⑥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

A.③⑤⑥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试题详情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或劝一见,且显用      若属皆且为所虏

B.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    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C.禄山乃于雍丘北置杞州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

D.迎合取容以窃富贵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试题详情

   张巡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开元末,擢进士第。为清河令,治绩最,以节义闻,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秩满还都。于是杨国忠方专国,权势可炙。或劝一见,且显用,答曰:“是方为国怪祥,朝宦不可为也。”更调真源令。(《新唐书》)

   禄山之乱,巡为真源令。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为拒贼之势。巡与单父尉贾贲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

   时雍丘令令狐潮欲以其城降贼,民吏百余人不从命,潮皆反接,仆之于地,将斩之。会贼来攻城,潮遽出斗,而反接者自解其缚,闭城门拒潮召贲。贲与巡引众入雍丘,杀潮妻子。数日,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巡乃合贲之众城守。令狐潮引贼将李廷望攻围累月,贼伤夷大半。禄山乃于雍丘北置杞州,筑城垒以绝饷路,自是内外隔绝。又相持累月,贼锋转炽,城中益困。巡以雍丘小邑,储备不足,大寇临之,必难保守,乃列卒结阵诈降。

   十月,城陷。巡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贼将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巡大骂曰:“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是日被害。(《旧唐书》)

   臣光曰:为人臣者,有死无贰。希烈等或贵为卿相,或亲连肺腑,于承平之日,无一言以规人主之失,救社稷之危,迎合取容以窃富贵;及四海横溃,乘舆播越,偷生苟免,顾恋妻子,媚贼称臣,为之陈力,此乃屠酤之所羞,犬马之不如。倘更全其首领,复其官爵,是谄谀之臣无往而不得计也。彼张巡之徒,世治则摈斥外方,沉抑下僚;世乱则委弃孤城,齑粉寇手。何为善者之不幸而为恶者之幸,朝廷待忠义之薄而保奸邪之厚邪! (《资治通鉴》)

   [注]:1希烈,李希烈,唐代高官。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志高迈,略细节  细节:细小的、无关大体的行为

B.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    归:回来

C.又相持累月,贼锋转炽       锋:攻势

D.及四海横溃,乘舆播越  乘舆:皇帝坐的车,借指皇帝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