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5693  435701  435707  435711  435717  435719  435723  435729  435731  435737  435743  435747  435749  435753  435759  435761  435767  435771  435773  435777  435779  435783  435785  435787  435788  435789  435791  435792  435793  435795  435797  435801  435803  435807  435809  435813  435819  435821  435827  435831  435833  435837  435843  435849  435851  435857  435861  435863  435869  435873  435879  435887  447348 

2、对文章开首引用“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终类鹜”这两句话的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提出文章中心,表明作者观点。

B、交代写作背景,说明与《南征赋》的关系。

C、激发读者兴趣,增添文章的文采。

D、引出本文话题,确定议论的线索。

试题详情

朱湘

①“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终类鹜。”自从这两句话一说出口,中国人便一天比一天没出息了。

②谁想得到这两句话是南征交趾的马援说的。听他说这话的侄儿,如若明白道理,一定会反问:“伯伯,你老人家当初征交趾的时候,可曾这样想过,征交趾如若不成功,那就要送命,不如作一篇《南征赋》罢。因为《南征赋》作不成,终究留得有一条命。”

③这两句话为后人奉作至宝。单就文学方面来讲,一般胆小如鼠的老前辈便是这样警劝后生:学老杜罢,学老杜罢,千万不要学李太白。因为老杜学不成,你至少还有个架子;学不成李的时候,你简直一无所有了。这学的风气一盛,李杜便从此不再出现于中国诗坛之上了。所有的只是一些杜的架子或一些李的架子。试问这些行尸走肉的架子,这些骷髅,它们有什么用?光天化日之下,(B)让这些怪物来显形,(b)一无所有反而好些。因为人真知道了无,才能创造有;拥有伪有的时候,决无创作之望。

④画不成的老虎,真像狗;刻不成的鹄,真像鹜吗?不然,不然。成功了便是虎同鹄,不成功时候是怪物。

⑤成功又分两种:一种是画匠的成功,一种是画家的成功。画匠只能模拟虎与鹄的行色,求到一个像罢了。画家他深知创形的秘密,发见这形后面有一个什么神,发号施令,在陆地则赋行为劲悍的肢体、巨丽的皮革,在天空则赋行为剽疾的翮翼、润泽的羽毛:他然后以形与色为血肉毛骨,纳入那神,抟成他自己的虎鹄。

⑥拿物质文明来说,研究人类科学的人若只能亦步亦趋,最多也不过贩进一些西洋的政治学、经济学、既不合适宜,又常多短缺。实用物质科学的人如若只知萧规曹随,最多也不过摹成一些欧式的工厂商店,重演出惨剧,肥寡不肥众。日本便是这样:它古代摹拟到一点中国的文化,有了它的文学、美术;近代摹拟到一点西方的文化,有了它的社会实业:它只是国家中的画匠。我们这有几千年特质文化的内心,搜出各根柢原理,观察它们是怎样配合的,怎样变化的,在追求这些原理之中有哪些应当铲除,此外还有些什么原理应当加入,然后淘汰扩张,重新演化以造成东方的物质文明。

⑦东方的画师啊,麒麟死了,狮子睡了,你还不应该拿起那支当时伏羲画八卦的笔来,在朝阳的丹凤声中,点了晴,让困在壁间的龙腾越上苍天吗?(略有删节)

(注:朱湘,1904-1933,中国现代诗人。)

1、“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终类鹜”这两句话的比喻意义是:                                             

试题详情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文章以生动的笔墨讲述了在激烈的民族矛盾背景下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表现了正直的文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

B、本文静物巧譬,动中造境,通过对往事的简笔勾勒,注入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C、作为全文的主体,作者着力描绘了三幅艺术画面:那人、那楼、那水。贯穿三幅画面的“我”及其所行、所见、所听、所触、所感、所思,则是文中的变动之笔。

D、本文着意描绘水明楼的建筑特色和周围风景,旨在介绍这具有700年历史的建筑艺术珍品,及与它有关的故事。

E、文章首尾呼应,以航船作喻,歌咏了700年的勤奋、300年的忠贞,抒发了作者满腹拳拳民族大义,一腔殷殷乡梓之情。

F、文章将建筑艺术美、自然美与人格之美巧妙契合,表现出作者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独到的艺术眼光。

试题详情

3、文章第四自然段加点部分用了四组叠词,作用是(不超过16字):                                              

试题详情

2、文章第三段援引了男女主人诗各一首,这样写的作用是(不超过40字):                                                                                                                 

试题详情

陈根生

好一片粼粼碧波托起一叠清砖细瓦明式平房、一座木阁绣楼,远看酷似一艘航船停泊在明镜上!

是的,这是一艘航船。这艘航船葱300年前烟雨迷蒙中驶来,载着一对颇有名气的才子佳人,载着它们的风流韵事。航船的男主人叫冒辟疆,与商丘侯朝宗、宜兴陈贞慧、桐城方以智人称明末四公子;女主人叫董小宛,与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人称秦淮八艳。他们的航船驶国兵荒马乱、驶过风风雨雨,终于驶到了今天成了我面前这座幽静雅致的水明楼。

今天,我一跨进这座题名来自杜工部“残夜水明楼”诗句的胜迹,雕屏檀榻就赶过来傍着你,花墙翠竹就赶过来挽着你,碑帖砖刻就赶过来向你炫耀,奇石盆景就赶过来向你撒娇……我还没有听完厨窗里纸色泛黄的《水绘园诗文集》、《同人集》描述复社名士、诗坛盟主、抗清明士、平话大王……这群民族精英不与残暴的异族统治者合作的铮铮铁骨,遁迹山林寄情泉水的朗朗情怀,主人已经从画像上款款走下来。哦!这风流倜傥、气宇轩昂的一对儿啊!女主人那凤眼那樱唇那玉手,确实是美。那沾着女主人手湿的琴台上,至今悠悠回萦着她的一首《绿窗偶成》:“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开好音。”转眼一阵阵荷香送来一阵阵抑扬顿挫:“结庵在江海,寒月浪中生。叶落林愈秀,霜高户自清……”我放眼望去,水气氤氲中不是晃着男主人正背着手吟哦作诗的孤傲背影?

谁能想得到50米长10米宽的有限空间构筑得这么诗情画意,精美工巧!但我更欣赏这木结构的小绣楼,玲珑精致得如同一座放大了的黄杨木雕,人上去都生怕自己粗笨的脚板踏坏了这件艺术品,但我终不能免俗,唯恐错过过一把才子佳人瘾的机会。我走过珠帘轻掩,置身翰墨馥郁之中,一种粉红的温馨感油然而漫上心头。我推开窗棂伸手将对岸的假水、水榭、城堞拉进怀里。我俯身栏杆垂手拘一捧蓝天、白云、绿柳撮进嘴里。任清风徐来轻轻抚过每根神经、每颗细胞,听片片树影声声鸟鸣阵阵荷香从身边缓缓流淌。啊!好潇洒好浪漫好开心!于是不禁遥想当年烽火漫天的民族灾难中,两颗高洁的心灵相伴在这里寻到了一片宁静的绿洲,琴瑟相谐,相濡以沫,依偎在一首诗里,倾诉在一幅幅画里……人的一生关键往往就在一步,在荣华富贵与民族大义二者之间他们毅然走向了后者。

记得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说过:“水明楼在全国园林中虽不能说绝无仅有,但也是难得一见的。”我则以为水明楼的美,大半美在一个“水”字上,所以我宁愿在洗钵池边久久徘徊。这洗钵池啊,宋代大学者曾幼年在这里读书习字,写了多少篇文章,洗了多少回钵盂……700年过去了,怎么还是这么清澈这么澄碧?这水边也映照过多尔衮铁蹄纵横血泪烟尘,映照过“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为归”的一度繁华一页辉煌。300年过去了,怎么还是这么清澈这么澄碧?如今我明白了,这是历史着意为后人提供一面人生的明镜!面对亮闪闪地盛满了700年前的勤奋、300年前的忠贞,人们啊!我们权借这片碧水涤一下思绪,擦一次操守,净一回灵魂……

啊,水明楼!我家乡文明中的一页锦绣华章,一朵美艳奇葩!(1997年《中国校园文学》7-8期合刊)

1、文章第三段画线部分语言表达有什么特色?起什么作用?

⑴表达的特色(不超过8字):                                

⑵表达的作用(不超过30字):                                                                                    

试题详情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通过对秋虫鸣声的期待,表达了对周围生活的不满和愤懑。

B、作者独巨匠心,从一般人认为悲凉凄切的秋虫鸣声中,听出了喜悦与隽永。

C、作者在 文中沉浸在记忆中秋虫的合奏里,心情随虫声一起律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D、文章深凝之处是道出了作者喜爱秋虫的原因,道出了生活的哲理,道出了一个热血青年不甘沉寂的激情。

E、文中作者告诉我们,面对生活,应该歌唱乐观,也应该承担痛苦,但绝不能哀乐两忘、麻木地生活。

F、本文作者通过对秋虫鸣声的向往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感慨连秋虫都难以存活的现实。

试题详情

4、文章第三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是(不超过30字):                                                                           

试题详情

3、文章第二段以8个加点的形容词“高、底、宏、细、疾、徐、作、歇”来形容秋虫的声音,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不超过30字):                                                                                             

试题详情

2、第一段结尾两个感叹句该怎样理解?

⑴“阿,不容秋虫的地方!”指的是(不超过16字):                                          

⑵“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指的是(不超过16字):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