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6120  436128  436134  436138  436144  436146  436150  436156  436158  436164  436170  436174  436176  436180  436186  436188  436194  436198  436200  436204  436206  436210  436212  436214  436215  436216  436218  436219  436220  436222  436224  436228  436230  436234  436236  436240  436246  436248  436254  436258  436260  436264  436270  436276  436278  436284  436288  436290  436296  436300  436306  436314  447348 

1.作家谈散文

 前苏联著名散文家帕乌斯托夫斯基说,散文应“充满绘画的光和色彩,充满诗歌语言特有的新鲜感,充满建筑学的匀称比例,充满雕塑线条的凸凹和明晰,充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发现世界的艺术》)

试题详情

2.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某种生活感受。

 要求:(1)记叙、议论皆可,注意情感体现。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题目l写作指导:这篇作文要求写自然景物。从内容来看,可写景,也可状物。写景主要是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形象进行艺术的加工、刻画,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就写景而言,首要一点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把景物写真写细写清楚;其次是要把“景”和“情”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触景以生情,或缘情而写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须记住“情为主,景是客”,(李渔《窥词管见》)写景只有“情景交融”,方能“物我双会”。正如王夫之所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写景状物必须蕴情寓意。

 状物类散文多为托物言志,有的着眼于对“物象”实体的描绘,也有的重在“物象”精神内涵的揭示,通常是以物寄情或因物生情。无论如何处理,都应当抓住特点,展开联想,使“物”之内情与外形达到和谐的统一。

 题目2写作指导:这篇文章训练学生写作抒情散文。散文抒情必须要有一定的载体,事件、人物、观点皆可,在具体实在的基础上,抒发的情感才会真实可感。散文化的语言具有优美抒情意味。擅长描摹,多用修辞,情感丰富。

例文1

 柳 嘉

 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

 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横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当我们进入林中,瞧那藤萝缠绕,蕨类丛生,横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渊的林窟,密如桩桩的林干,又使人堕入了朦胧的神秘之感里。

 这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多么富于野性。我在这里看到了力的素描和写生。野性不就是力的象征!雪莱的名句说得多好:“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汇于一种精神。”我却从森林里瞧出了大自然神笔的气势。它的铁划银钩倔强而刚劲,没有这亘古如一的精神,便不可能有万物的滋生。每一粒种子落入土里便是力的萌芽,然后便有力地茁壮成长。你瞧,每一棵树木都挺拔而昂扬,没有丝毫优游的逸致,也没有一点儿踌躇犹豫的迹象。它们只是一个劲地拼命向上长,朝着晴空,朝着雨露,朝着阳光。看得出来,在这横七竖八的密林里,它们的生长并不容易,在青春时显然十分艰苦,彼此间曾经出现过力的较量和搏斗。看那桢楠合抱着坡榈, 高山榕的气根绞勒着另一株大树,然而它们终于成长起来了。有的巨大得像擎天的柱石,几乎多人才能合抱;有的高达数十米,仰着头还看不到它的尖顶,它们的根长成板状,一块一块地深深陷入地里,仿佛是艘万吨巨轮的舵,支撑着这巨蘖,固如磐石。于是,我从这些勃勃的生机中好像听到了山林的心跳,看到了最美妙的刻画力的珍品。

 野性的林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它毫不做作,既没有病态,也没有畸形。它是这样的浑厚、丰满而斑斓,因为它包罗、积累并融合了从古至今林中最美好的种属、质地和品性。被称为活化石的几千年前繁茂滋生的树蕨和铁榈依然健在。

 仅仅两万余亩的林区便有千种以上的乔木和草本。难道这还不够浑厚和丰满?绿楠干细似杖,乌臼蕨径粗如椽,黄桐高可擎天。铺地蜈蚣低与脚齐,高山蒲葵叶大如伞,五列木青红相间,鸡藤果花纹五色,猕猴桃有方有圆,难道这还不够斑斓奇丽?然而这千姿百态都富于原始的美,每一棵树都闪烁着生命的光华、茁壮的异彩。春天的光,夏日的雨,秋季的风,隆冬的霜都为它们淡抹浓妆,使守林人觉得:春色新,促人振奋;夏色暖,教人舒坦;秋色金,令人欢欣;冬色凝,使人坚定。他们也像森林里的树一样,爱上了这块土地,根深蒂固。

 我们愈往里去,只觉得绿的色彩愈重,泥土的气息愈浓,遍地的野趣也愈迷人了。我们可以从清脆的鸟声里听出画眉、白鹇、原鸡这些山野的精灵们对森林的热爱;从错杂的蹄印里看出鹿、豹、山猿、黄 、马猴、野鸡,以至蟒蛇这些丛林壮士们依恋故土的深情。待我们到达森林的中心,越过淙淙的流泉,树丛尖端的奇景便展现在我们的头顶。在那万木之巅,各种吊兰如盆景低垂,碎骨补似繁花四散,鸟窠蕨上撑云天,青的、绿的、红的、白的、紫的奇花异草在树尖争妍斗丽,组成了一个奇异的空中花园。啊!高山盈盈,林木青青,异卉缤纷,我们竟可以从这儿追思到古森林那千姿百态的风光,使我们的美感向着智慧的高度上升。

 终于,我从力和美中看到了希望。它们并不平庸,也毫不温驯;虽貌似粗鲁、莽撞,但却充满活力。野性难道不就是一种敢于拼搏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吗?在这儿,随处都可以找到这可贵品质的特征。瞧,所有的树木都坚信自己有立于众树之林的能力,它们从来也没有片刻放弃对光和热执著的追求。那先锋树种乘风飞来,落地生根。不论岁月多么漫长,它们凭借自己的力量便可以世代更新、绵绵不绝。

 野性的林让我们获得了力的启示,美的意念,希望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虽然奔走竟日,却只感到清新的欢乐而毫无倦意。

 这篇文章描绘了一片亚热带原始森林的壮观景象,借以赞颂充满活力的“野性之美”。这是写景状物散文的一般构思模式。作者善于观察,精于体味,他从这片森林之中提炼出蓬勃坚韧的“野性”主题,可谓感受深刻,慧眼独具。本文写景很有特点,作者把景和情融为一体,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描写景物,给森林带上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形象地表现了“野性”的活力。写景采用多种手法,比如这几句:“绿楠干细似杖,乌臼蕨径粗如椽,黄桐高可擎天。铺地蜈蚣低与脚齐,高山蒲葵叶大如伞,五列木青红相间,鸡藤果花纹五色,猕猴桃有方有圆,难道这还不够斑斓奇丽?”连串的比喻、夸张,绘形摹色,真是形神兼备。

例文2

河北 考生

 人是世间最睿智的动物,可一旦被各种各样的“感情”所困,再睿智、犀利的目光也会变得黯淡。

 人是世间最会利用大脑的动物,可一旦被复杂的“情感”所困,那么,思考的理性也只能臣服于盲目的直觉。

 爱慕之情,让人“热血沸腾”,不只爱那座破旧的屋子,甚至会爱停落在屋顶上的奇丑无比的乌鸦!不,怎么能说是“奇丑无比”呢?在倾慕者的眼中,他看到的是一只全身金光四射、惊世骇俗的火凤凰!“什么愚顽、笨拙的思想,不,那是伟大的哲学。”于是,低俗的诗句也成了不朽的篇章,恶意的举止“化为”了善意的帮助……感情上的亲近把毒蛇幻化成美女,将毒酒变为琼浆。可当你厌恶一个人时,你便开始敌视与之有关的一切。

 于是,也许真的是凤凰,在你眼中却成了乌鸦;也许真的是苦心相助,却成了图谋不轨;伟人的诗章成了一文不值的符号,真理也成了捏造的谬论……感情上的疏远无情地把真理和友善挡在了门外。

 是与非在感情的支配下变得扭曲,是是非非、真真假假逐渐被 “爱”与“恨”、 “疏”与“远”所取代。

 客厅里的花瓶摔碎了,气愤的母亲总是把怀疑责备的目光投向邻人家的孩子。黑板被擦得干干净净,老师欣然地望了望那位成绩最优秀的同学。

 人们总喜欢用感情去衡量这个美丽的世界,于是别人家的泰山轻于自家的鸿毛,别人的真话比不上自家造的谎言。凡是别人的,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就是恶意中伤;凡是自家的,不是握在手心,就是捧到天上。

 被这样一张错综复杂的“情网”死死地缠着,让人如何理智清醒地认识事物?让人如何分辨出真真假假对对错错?人浑浑噩噩地活在这汪感情水、这片亲情雾中,怎能看清花与月?借我,借我一把利剑吧!让我斩断这束缚着灵魂的网,将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这是2003年高考学生作文。作者用散文的笔法,揭开了情感制约这张大网,向我们展示了在认知事物时的对错真假与是非曲直,抒发了“情感作用于认知,认知也作用于情感”的不平之感。文章有丰富的联想,修辞手法多样,句式错落有间,情感的表达淋漓酣畅而又优美自然。

例文3

 陆炳生

 山崖上的青松,不少生长于岩石的夹缝之中。人们给了它一个美称--劲松。生长在岩石夹缝之中的,不仅仅是劲松,还有其他一些树木,还有毫不起眼的小花小草。

 岩石中的缝隙,有的是植物生长前就固有的,有的起初本是小缝隙,被树根慢慢一点点胀大了,才成为现在的较大一点的空隙。劲松为了扎住根,立住脚,不得不把本应粗壮圆长的根须,塑造成扁状,不得不在里面拼命地钻,拼命地挤,拼命地长,以不至于被岩石夹缝夹死,以适应在岩石夹缝中生存的需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是这种屈就、这种忍耐、这种适应,才使山崖上的劲松,不同于在沃土的优越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普通青松。山崖劲松,气势磅礴,傲立于人们望尘莫及的高高的悬崖之上,与天同在,与岩同在,是历代文人墨客颂歌吟诵的对象,是画家神笔下的“模特”,是人们心中的偶像。而生长在平地上的普通青松,尽管根深叶茂,郁郁葱葱,充盈着富态,却连3岁的小孩也能爬上去戏耍一番,毫无地位和尊严可言。

 正是这种夹缝生存的能力,使得劲松能与岩石融为一体,坚如磐石。龙卷风可拔起土壤中的青松,却不能刮走山崖上的劲松。山洪可令土壤中的树木搬家,却对岩石上的劲松无可奈何。没有现成的条件,没有既得的享受,那种夹缝求生存的艰辛,恐怕只有山崖上的劲松自己最清楚。

 大自然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不是因为流放,不是因为失意,也许李白、杜甫、屈原等人也不会写出传世之作。农家子女考大学的那种坚毅,也许就来自他们没有宽松的环境、没有退路的背水一战。一个人事业上最辉煌的时刻,往往不是在成功之后,而是在成功出名之前。

 夹缝不可过多,因为每个夹缝之中,必夹住一个辛酸的故事。夹缝也不可全无,因为它饱含着一道奋斗的风景线。夹缝是逆境,夹缝是桎梏。同时,夹缝更是力量之源,是不朽的根基。

 呵,神奇的夹缝!

 本文赞颂了坚强的夹缝生存精神,构思上采用了散文手法,由自然生命入题扩展到人类社会,议论具体可感。

例文4

 陈阳

 总算是起风了,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的酷热总算被稍稍地驱散了一些。我走在小径上,风吹树叶所发出的沙沙声令我感到这段日子以来难得的惬意。我不禁抬起头,感激地朝发出声响的树看了看。只看了一眼,突然被一片飘落的枯叶吸引住了。那树叶缓缓而下,蜷曲着,微黄的身体显示出它的生命已然灯枯油尽,它即将化作几粒微尘,随风散去。

 在世界上某个角落里,也许正有个生命如同那枯叶一般逝去了。而我们,也终会在某一个早晨或夜晚,燃尽我们的生命之火。

 一片树叶,从萌芽到长大,从嫩绿到泛黄,仅仅是半年功夫罢了。而一个人的生命,从诞生直至死亡,又能有多久呢?但并无哪片树叶因为这注定的命运而拒绝吐露她那悦目的翠色,同样的,在我们的星球上,也未曾有过由于畏惧注定的死亡而拒绝生活的人。他们或许伟大,或许渺小,可能他们的生命不过十年二十年而已。但在这段历程中,他们拼搏过、奋斗过,为着理想,为着价值。他们都点亮过或明或暗的灯光,在命运的丧钟敲响以前,他们可都是在热情地活着的呀!

 这时,又一片枯叶在我眼前飘然而下,它已结束了自己的使命,理应享受到安息。风动叶响,那沙沙的声音,便是在奉献着自己的绿叶,在诉说着前辈们的光荣,在向逝者道别吧。

 我又一次抬起了头,灿烂的阳光正透过枝叶照射过来。于是,那舞动的绿色便显得更加有生气了。由此我深深体味到了夏的活力,这活力,丝毫未因衰败的叶子而削减,她被更多的新生的生命支撑着,永远年轻而美丽。

 由叶之飘落联想到人的生命,从树叶的枯黄联想到人的命运,自枯叶的使命联想到生命的使命--全文由这一思路次第展开,避开一般人处理同类题材时由叶落而悲秋怀古的思维定势。编者看中的正是这些。

例文5

 罗兰

 那天晚上,忙完了许多琐事,心情十分烦倦。匆匆出了家门,赶往车站,打算搭公共汽车去上班。走到巷口,偶然-抬头,忽然看见远处那一大片湛蓝的夜空。那夜空,是异样的光洁莹澈,衬在闪烁的灯光与房屋的黑影背后,远远地伸展出去,带着一种非常的宁静与高贵。像一个大手笔的布景师,不惜工本地用了-大幅光滑无比的软缎来做都市之夜的背景。

 我蓦地觉得自己由烦倦的现实飞升到-个幻想的世界。怎么会有如此辽阔、莹澈、光洁、湛蓝的夜空呢?而那一大把撒出去的星粒,就像无数闪耀的碎钻,散落在无垠的大宝石蓝色的软缎上。

 那夜空怎么蓝得那样亮,亮得像是镀了一层丝光呢?哦,原来那边镶着一个圆圆的月。这才想起,假如不是闰月,今天该是中秋节了。难怪月色如银!那格外明净的天宇,不仅是因为月色,而更是因为风。今天有4级风。台风征候尚未完全逸去。她扫出了一大片晴空,而且余兴末尽地继续扫着那聚在东南方的一堆云絮。那一堆云絮簇拥在许多屋宇背后,从远远的地平线彼端冉冉地浮升上来,就被4级风轻轻地、一簇一簇地卷向天空,慢悠悠地上升着,慢悠悠地变形。由一堆云絮变成一个老人,又变成一只绵羊,再变成一只由背后被风牵曳的鸡;然后鸡的形貌轻轻地幻散,你再也说不出它像什么。继续地游动,继续地幻散;变成两朵或三朵,分头飘去。你不知道追随哪一朵才是,你觉得自己也已幻散。于是,你再想去追往另一簇云絮,它们开始从屋宇背后浮升时,总是很大的一簇。这一簇,飘飞得十分迅速,直向那轮圆月飞升而去,仿佛要奔向月宫。于是,月光把云朵染成一圈金黄,又染上一圈浅紫。云朵再向上飘飞了一半旅程,渐渐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烟圈。透过烟圈的环形,月亮的银盘在上方静静地端庄地照着。云朵距离它还好远好远,我看得到那距离,那是十分立体感的一段距离。云并不想追上月,云只是无心地飘飞,无心地幻散。那烟圈也就这样地幻散,成为许多小小碎碎的白絮,轻轻地飘飞,轻轻地消失。于是,又升上来另一簇云。

 我看着这簇云,它悠然地延伸、延伸,变成长长的一带,像一只橡皮艇。然后以迅捷的姿态飘飞而来。看着它,我忽然想起幼时唱的一首歌:如果我能飞升/如云能堪承载/我便入云驾驶/多么自在……真的,如果我乘云朵飘飞,将如何呢?云一定不问我要到何处去,云一定不问我自何处来,云一定不问我可曾向谁请假,也一定不问我可有什么未了之责。云甚至不会感到有我在它上面乘载,它仍是那么无意地飘飞,无意地幻散。那么,我也将随它无意地飘飞,无意地幻散,飘飞、幻散,飘飞、幻散,终而至于消失。

 曾有人歌颂过消失之美。那种不经意的消失;那种完全“放开手,随它去”的消失;那种悠悠然、毫不牵恋的消失;那种飞向无穷,飘向无限的消失,让你的灵魂就那样摆脱开一切牵绊,轻轻地浮起,悠悠地远去,毫无重量地幻散,毫不沾惹地消失。

 生活的烦倦在何处呢?如果你是云朵。 

 作者将情感的变化系于飘飞的云上,借云的飘飞幻散自己内心的波动,情感细腻,富有理趣。

写景状物类和抒情性散文训练指导

试题详情

1.四季轮回,春华秋实,登高望远,临风把酒。自然的造化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请你以某种自然景物为对象,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主选材,注意情感体现。

        (2)景物描写要生动,刻画细微。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试题详情

2.用散文化的表现形式,抒发感受,表达观点。

试题详情

1.运用多种手法刻画景物,抒发美的情感。

试题详情

2.描写常见的手法

 ⑴静态与动态。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一样,也有静态与动态之别。当然这里所说的静态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客观景物总是不时地变化着。静态是指描写景物在静止时的状态。动态是指描写景物在变化中的状态。

 ⑵客观与主观。所谓客观描写,就是比较真切地再现景物的原形,即借景抒情,借景言理的写法。主观描写就是作者带着主观情感(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恐惧、烦恼等情感)去描写客观的景物,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观情感熔铸到客观景物中去,即寄情于景的写法。

 ⑶反衬与对比。反衬与对比就是人物眼中看到的景物,与人物的心情恰恰相反。但不论用什么手法,都要保持景物本身各部分之间的统一和谐。这首先是要组织好各部分景物。也就是在描写上要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或由高到低,或由低向高;或以季节为序,或以早中晚为序;或移步换形,或分类描形。总之,正如老舍在《景物的描写》中说,要“把任何地点都能整理得成一个独立的景”才好。其次是所写的景物的声色情调的一致。不能在写愁云惨雾的黯淡时插入鲜花盛开的明丽色彩,在欣欣向荣的环境里,也不可加进落日昏鸦的景色,否则就破坏了文章的气氛和情调。

试题详情

1.1990年高考作文试题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攻瑰,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像,为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10分)

 要求:⑴符合人物的年龄和性格;

 ⑵显示出她们的同和异;

 ⑶不少于100字。

试题详情

2.能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来记事、写人或状物。

 题目1:选择一个特定人物,以一种描写手法为主,结合其他描写方法,表现他的个性。

 题目2: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记事、记人或写景的文章。

 要求:中心明确。字数不少于800字。

 题目1:表现人物,须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展示他特定的心理,力求真实可感的效果。

 题目2:运用描写手法,只是写作文的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因此,确立中心很有必要。无论写人或记事,都要记住这一点。

例文1

湖北 考生

 秋风萧瑟,月落云残。我的城头飘扬着秦国的旗帜,我的皇宫飞扬着秦国的歌。汨罗江上激起的水晕惊醒了幽禁在深宫的我,楚国的风吹起了浑噩的我。泪水飘洒在记忆的大门里……

 张仪入朝,深得我爱妃之喜爱,爱妃的夸耀之词仍缠绕在我耳畔,“大王,张仪仪表堂堂,千里而来,以救我邦,连横合纵实为上策。”我的心沉浸在得到珍宝的甜蜜中。“大王,张仪入我朝,实狼子之心,且欲疏楚、齐、燕、卫之交而尽破之,为秦之鹰犬,不足信也。”三闾大夫的良言在朝堂上回荡。我内心犹如大海波涛,我的头脑间犹如长江奔流,一边是我娇美的妻子,一边是终日在我耳边唠叨的大夫,我的心灵天平开始了长时间的称量。

 娇妻的话在我心中激起甜美的波浪,屈平的言语在我耳边肆虐的放歌。我深信我最亲爱的人--我的娇妻,我在潜意识里排斥我日渐疏远的屈平三闾。娇妻不会害我,我也深信娇妻的卓见,连横合纵的事,只在我的一念之间。屈平的心中定有对我的不满,因为自从张仪到来之后,我们本就十分疏远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他一定想除掉张仪而博得我的欢心,存一已之私,而让我合纵弃横,求诸侯之盛赞,骗取我的恩宠。别做梦了你,我的可爱又可怜的诗人,我的整天疯疯癫癫放声大唱“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傲之徒、自以为是之辈。我相信我的娇妻,我那娇美的与我无限亲近的爱妃,我信她,因为她是我最亲近的人……

 我为什么当时会这么想呢?我真是太糊涂了。于是,我放逐了忠我的三闾,我忘不了朝堂上他挥袖而去的身影,我也忘不了他眼角珍珠悬挂处的深情,然后是连横、去纵,再然后是秦国的士兵站在了楚国的土地上,楚国的郢都响起了秦国的歌……

 我败了,因为在看待国事上,感情的迷雾笼罩了我的双眼,我重的是深厚的感情。感情的亲疏决定了我认知的方向,后悔啊……

 我的后代子孙,切莫再一味地看重感情而不问实际。窗外,漆黑的幕布掩盖了大地,清风吹痛了迷失在感情亲疏之间的世人。

 文章以《屈原列传》 有关内容为素材,透过楚王发自内心的忏悔,深刻地揭示了楚国灭亡的原因和文章的主题,即靠感情的亲疏来处理国政,必然招致灾难,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运用心理描写法,细腻地展现了楚王凄凉的内心世界,让其在痛苦的回忆中不仅反省自己,还要去警示后人,深化了作品内涵。作者还借助于秋风、落月、残云等景物创设悲凉的氛围,烘托人物心理。

例文2

河北 王真真

 家,就是有个人,点着灯在等你。

 --三毛

 每一次望见那挂着紫色窗帘的窗子,望见暮色中那抹桔色灯光,我总会不由自主的加快脚步,尤其在深夜或是隆冬,那窗,那灯,总会传来融融的暖意。于是忘记了肩上书包的沉重,不顾一切地朝那片温暖奔去。

 习惯了一进门就扔掉书包,走进卧室朝床上一倒。然后坐起来,环视这个充满桔色的小屋。浓浓的奶油香味飘来,是书桌上那杯热奶和那碟蛋糕。端起杯子,让暖暖热气熏着自己的脸,然后一饮而尽。扭过头来,看见爸爸妈妈正慈祥地微笑。

 就这样,无数个傍晚,都有那扇紫窗,那点桔光,那杯热奶,还有那慈祥的笑围绕在我的身旁。我也曾天真地把这一切划进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所当然的部分。

 直到有一天,暮色中再也摸索不到那扇窗口,昏暗中窥不见那点桔色的灯光。茫然中我迷失了方向。跌跌撞撞进了家门,迎面地却是黑暗与冰冷。灯全熄着,没有蛋糕,没有热奶,只有空荡荡的房间,黑洞洞的空气。周围的气息都是凝固的,冷漠的。一时间我不知所措,孤独与恐惧包围着我,只是呆呆地僵立在房中。

 终于妈妈回来了。看到她疲惫的身影,我才恍然想起,今天妈妈加班,爸爸出差去了。于是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紫色的窗帘又落了下来,桔色的光再次充满整个房间,桌上的热奶开始升腾白色的雾气,屋内又弥漫起浓浓的奶油香味,妈妈安静地坐在灯下织毛衣。望着这一切,我的心开始融化。原来这一切并不如我想像的那样理所当然存在,然而那双手,那个人,却总会温暖你的左右。

 此后,那窗,那灯,在归途中仍然依旧,然而我更加快了步子,不仅仅是为了那杯热奶,那碟蛋糕,更是为了那个人,那颗心,那个有人点着灯等你的家。

 这是一篇学生习作。文章没有什么情节。作者只是选取了与家有关的诸多细节,描绘了家给自己带来的温暖的感受,表达了对家 的眷恋和对母爱的赞美。

例文3

 山西 文晋

 春天来了。饭前午后,桑园成了我们的娱乐园。或坐或立,或躺或半倚着桑树,哼唱着跑了调的歌谣。动情之时,便向着蔚蓝的天空尽情的引吭高歌,比一比谁的嗓门最响最亮,不时惊飞了树枝头的鸟;倒是那些花蝴蝶不怕嗓门走调,还来凑热闹,在丛丛簇簇的野花中和人挑衅捉迷藏。伙伴们一时性起,跳起来,钻过去,前腿弓,后腿蹬,左手攥,右手捉,一不留神,它便钻出掌心,逃之夭夭。

 当聒噪的蝉声响起,儿时的我们像一群桀骛不驯的野马疯狂地奔向桑园,欲在乐园美丽的风景线上一睹为快。串串碧绿的桑椹掩映在密密匝匝的叶缝里,在阳光的折射下,变幻着奇异的颜色。

 静静的躺在树荫下,在清新的空气中展开了梦的翅膀,我们陶醉了,仿佛被一片盈盈的羽毛轻轻地托起,直飞云霄;微风将黑发撩起,我们像云一样飞过广阔的银河,一直飞到西天艳丽的彩霞边。太阳公公慈祥地微笑着。驾着云彩,一位素静高雅的银河仙女游过来,轻轻地挽着我们的双臂,在灿烂的星空中邀游。俏丽的仙女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深情款款地望着我们。我们真的陶醉了,陶醉在这幽静的氛围中和绮思遐梦里。

 那安静的、富有幻想的美?就像一首词,一幅画。“绿草萋萋,白雾迷离”,风儿冷不丁的打了个寒颤,是否衣着有点单薄,要不怎么会瑟瑟复瑟瑟。天显得又高又远,云也突然浮于云天碧海之上,而唯一遗憾的是:草木萧疏了。片片金黄色的桑叶铺满桑园,行行桑树,片片枝叶,好一幅桑园夏末清秋图。大自然的精华之处,全汇聚于这一瞬间里,一串串,一粒粒丰韵的桑椹挂满枝头,如珍珠玛瑙一般,流溢光彩的晶莹。

 忽听“喳喳”,什么在响,是山雀么?对,是山雀。桑园不但是我们的乐园,还是鸟的王国呢。我们这群“梅花小鹿”一旦光临,这个宁静的桑园便热闹起来。放学铃声一响,伙伴们不约而同地奔向我们的小天地。夕阳的霞光洒在密林。串串美丽的桑椹放射出奇异的光彩,让大家馋涎欲滴,无奈人小树高,只能望桑椹止渴。伙伴们踌躇一番,绕树悠悠徘徊着。然后个高的攀着枝条胆颤心惊地爬上高大的桑树,树下的伙伴们眼巴巴的张望,恨不得插翅飞上去。偶尔桑椹落地,便一窝蜂地抢上去,迫不及待地塞进口中,轻轻一咬,细细品尝。

 食后,便在桑叶铺成的绒毯上休憩。脚下软绵绵的绿毯,头顶绿荫如伞,还有几抹霞光洒下来,披满全身,明暗相间,趣味无穷。偶尔,吃桑椹不小心。红润润的汁液涂了满脸满手,相对一望情不自禁的鼓掌喝彩一番后,便用长袖一抹,本洁净的衣服上倒挂了一抹红艳艳的彩痕,都不敢吱声了,怕挨妈妈训。

 桑园清晨的朝霞,黄昏的落日,啁啾的鸟儿吸引了我们,迷醉了我们,我们再也不为秋风秋雨愁煞人,为赋新词强说愁了。雪花在空中翩翩飞舞,铺天盖地的,桑园里一番玉树琼枝景象。

 倘若雪晴,就是狂风也禁锢不了天真好奇的童心。我们这群梅花鹿咯咯笑着奔入桑园,在雪林里堆雪人,打雪仗,过家家做游戏,惊动了枝枝累累的积雪,簌簌扑打下来了,灌在脖领里融化了,冰凉冰凉的,我们的欢声笑语把无声无息的雪花也感染得轻轻颤颤地快活飞舞。

 本文描写生动形象,细节细腻入微,一幕幕孩童时的往事,如在眼前。

例文4

丁 玲

 “一到战场上,我们便只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下一声命令‘去死!’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地冲上去!

 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这是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当他述说着这一段话的时候,发红的脸上隐藏不住他的兴奋。他说的是谁呢?就是现在我要粗粗画几笔的彭德怀同志,他现在正在前方担任前敌副总指挥的工作。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的布的表面上,薄薄浮着一层黄的泥灰和黑色的油,显得很旧,而且不大适宜。不过在他似乎从来都没有感觉到,颜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常都有许多被寒风所摧毁的小裂口布满着,但在不能称为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珠转动,看得见有在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和顽皮。还有一张颇大的嘴,充分表示着顽强。每一遇到一些青年的干部或是什么下级的同志的时候,看得出那些昂昂的心都在他的那种最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温柔了起来。他有时也同这些人开着玩笑,说着一些粗鲁无伤的笑话,但更多的时候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许多政治上工作上的问题,恳切地显着一个对同志的勉励。这些听着的人便望着他,心在那些话里沉静了起来,然而同时又更奋起了。但一当他不说话沉思着什么的时候,周围便安静了,谁也惟恐惊扰了他。有些时候同志的确使人怕的,因为他对工作是严厉的,虽说在一切生活上马马虎虎,不过这些受了很凶的批评的同志却会更爱他的。

 拥着一些老百姓的背,揉着它们,听老百姓讲家里事。举着大姆指在那些朴素的脸上摇晃着说:“呱呱叫,你老乡好得很……”那些颈上披的有长毛的也会拍着他,或是将烟杆送到他嘴边。哪怕他总是笑着推着拒绝了。后来他走了,但他的印象却永远留在那简单的纯洁的脑子里。

 这篇文章就像一幅简笔画。以肖像描写为主(开头是侧面描写),表现出彭总平易朴素而又威严的个人魅力。

例文5

(美)威廉·福克纳

 在他的前方,在稍稍高出他头的上面,山清晰地映衬着蓝天。一阵飕飕的风拂过,宛如一泓清水,他似乎可以从路上抬起双脚,乘风游上并越过山去。风充满了他胸前的衬衫,拍打着他周身宽松的短外衣和裤子,搅乱了他那宁静的圆胖面孔上边没有梳理的头发。他瘦长的腿影滑稽地垂直起落,好像缺少前进的动力,好像他的身体被一个古怪的上帝催眠,进行着木偶式的操作,而时间和生命越过他逝去,把他抛在后面。最后他的影子到达山顶,头朝前落在它上面。

 首先进入他眼帘的是对面的山谷,在午后暖和的阳光下,显得青翠欲滴。一座白色教堂的尖顶依山耸立,犹如梦境一般,红色的、浅绿色的和橄榄色的屋顶,掩映在开花的橡树和榆树丛中。三株白杨的叶子在一堵阳光照射的灰墙上闪亮,墙边是白色和粉红色花朵盛开的梨树和苹果树;虽然山谷没有一丝风影,树枝却在四月的压迫下变得弯曲,树叶间浮荡着银色的雾。整个山谷伸展在他下面,他的影子宁静而巨大,伸出很远,跨过谷地。到处都有一缕青烟缭绕。村庄在夕阳下笼罩着一片寂静,似乎它已沉睡了一个世纪;欢乐和忧愁,希望和失望交集,等待着时间的终结。

 从山顶眺望,山谷是一幅静止的树木和屋宇的镶嵌画。山顶上他看不到被春雨所湿润、布满牛马蹄痕的杂乱的一小块一小块荒地,看不到成堆的冬天灰烬和生锈的罐头盒,看不到贴满的色情画和广告的告示牌。没有争斗、虚荣心、野心、贪婪和宗教争论的一丝痕迹,他也看不到被烟草染污的法院布告栏。山谷中除了袅袅上升的青烟和白杨的颤抖外,没有任何活动,除了一个铁砧的有节奏的微弱的回声外,没有任何别的声音。

 他脸上的平淡无奇开始转化为内心的冲动,心灵上的可怕的摸索。他的巨大阴影像一个特异的人映在教堂上,一瞬间他几乎抓住了一些与他格格不入的东西,但它们又躲开他;他不知道有什么东西能突破心灵屏障与他交流。在他身后是用他的双手干一天粗活,去与自然斗争,取得衣食和一席就寝之地,是一种以他的身体和不少生存日子为代价取得的胜利;在他前面是一座村庄,他这个连领带也不系的临时工的家庭就在那里。此外,等待他的是另外一天的艰苦劳动以得到衣食和一席就寝之地,这样,他开始明白了自己命运的无关紧要,他的心今后不再为那些道德说教和原则所干扰,最后,他却被春天落日时分的一个山谷不可抗拒的魅力 所打动。

 太阳静静地西沉,山谷突然处于暗影之中,他一直在阳光下生活和劳动,现在太阳离开他,他那不安的心第一次宁静下来。在黄昏中,这儿的 林间女神和农牧神可能在冰冷的星星下,尖声吹奏风笛,用钹发出颤声和嘶嘶声,造成一片喧嚷。……在他身后是满天火红的落霞,在他前面是映衬在变幻的天空中的山谷。他站在一端地平线上,凝视着另一端地平线,那里是无穷无尽的苦役而又使人不能安寝的尘世;他心事浩渺,有一段时间他忘掉了一切……现在他必须回家去了,他于是缓步下山。

 一个每天都有必须通过艰苦劳动才能得到衣食和就寝之地的“苦役”,他想随风飘逝以摆脱无尽痛苦。然而夕阳下的山谷又让他变得宁静,他喜欢黄昏,喜欢落霞中的山谷,因为他只有此时才能结束一天的“粗活”。这春天落日时分的山谷啊,究竟是什么样的魁力才打动了他,让他忘掉一切呢?

描写的基本方法指导

试题详情

1.把握描写的基本方法。

试题详情

2.高考标题作文

 1982年: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8年:习惯

 1994年:尝试

 1998年高考作文试题(全国卷)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