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6836  436844  436850  436854  436860  436862  436866  436872  436874  436880  436886  436890  436892  436896  436902  436904  436910  436914  436916  436920  436922  436926  436928  436930  436931  436932  436934  436935  436936  436938  436940  436944  436946  436950  436952  436956  436962  436964  436970  436974  436976  436980  436986  436992  436994  437000  437004  437006  437012  437016  437022  437030  447348 

5.文中“知古归,悉以闻”一句省略较多,译时要补出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知古回到家里,就把他听到的消息全都告诉了家里人。

B.魏知古回到长安,把姚崇的两个儿子在洛阳的情况全都告诉了姚崇。

C.魏知古回到吏部,把在东都听到的有关情况全都奏闻皇上。

D.魏知古回到长安,把姚崇二子在洛阳为官的不良表现及多次请托自己的情况全部奏闻皇上。

试题详情

4.对句中划线部分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

A.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   上久之乃许

  “无何”“久之”都表时间短,而“无何”比“久之”更短

B.欲斥之   而由臣逐知古

  “斥之”“逐知古”都是指罢免魏知古

C.恃其蒙恩   谓知古见德必容其非

  “蒙恩”指姚崇二子受到魏知古优待;“见德”指魏知古只看到姚崇二子表现好的一面。

D.臣有子无状   尔曹无类

  “无状”“无类”均指姚崇二子为官不成体统,表现不佳。

试题详情

3.“非所以裨玄化也”一句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中“所以”意义不同,这种现象叫词语古今异义。下列加点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魏知古起诸吏,为姚崇所引用

B.汝具陈吾生平服玩、宝带、重器罗列帐前

C.以为辞未周密,欲加删改

D.使者复,说大悔恨

试题详情

2.比较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然臣未及闻之耳    ②上始以丞相子重言之

③卿安从知之      ④崇为之请曰

A.①②③④都是代词,其中①②③所指相同,④另有所指。

B.①④是助词;②③是代词,且所指各不相同。

C.①②是代词,代事;③④也是代词,代人。

D.①②③④不全是助词,也不全是代词。

试题详情

魏知古起诸吏,为姚崇所引用,及同升也,崇颇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道选事。崇二子并分曹洛邑,会知古至,恃其蒙恩,颇顾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上召崇,从容谓曰:“卿子才乎?皆何官也?又安在?”崇揣知上意,因奏曰:“臣有三子,二人分司东都矣 。其为人多欲而寡交,以是必干知古,然臣未及闻之耳。”上始以丞相子重言之,欲微动崇意 ,若崇私其子,或为之隐;及闻所奏,大喜,且曰:“卿安从知之?”崇曰:“知古微时,是臣荐以至荣达。臣子愚,谓知古见德必容其非,故必干之。”上于是明崇不私子之过,而薄知古之负崇也,欲斥之。崇为之请曰:“臣有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欲特原之,臣为幸大矣。而由臣逐知古,海内臣庶,必以陛下为私臣矣,非所以裨玄化也。”上久之乃许。翌日,以知古为工部尚书,罢知政事。

姚崇与张说同为相,而相衔颇深,崇病,戒诸子曰:“张丞相与吾不协,然其人素侈,尤好服玩。吾身没后,当来吊,汝具陈吾生平服玩、宝带、重器罗列帐前,张若不顾,汝曹无类矣 。若顾此,便录致之。乃以神道碑为请。既获其文,即时录进,先砻石以待,至使镌刻进御 。张丞相见事常迟于我,数日后必悔,若征碑文,当告以上闻,且引视镌石。”崇没,说果至,目其服现者三四,姚家急如崇戒。及文成,叙致赅详,时谓“极至”。数日,果遣使取本,以为辞未周密,欲加删改。姚氏诸子引使者视碑,告以奏御。使者复,说大悔恨,抚膺曰:“死姚崇能算生张说,吾今日方知才之不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知古吏部尚书,东道选事

拜:授与(官职)   知:主管

B.其为人多而寡交,以是必知古

欲:私心      干:冒犯

C.陛下法,陛下欲特

挠:扰乱      原:宽宥

D.姚崇与张说同为相,而相衔颇深

为相:作宰相    相衔:相互怀恨在心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母见信饥,(母)饭信      B.食时信往,(亭长)不为具食

C.释(羽)而不斩           D.以(何)为大将

试题详情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上未之奇也             B.上不我用

C.何陋之有?             D.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的“乃”与“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中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④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⑤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⑥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⑦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⑧吕后女乃吕也

⑨相君之背,贵乃不可信        ⑩荆轲者,卫人也,其克乃齐人

A.②⑤③④⑩             B.②⑤⑦⑧⑨⑩

C.①②⑤⑦⑧⑩           D.①②④⑥⑦⑧⑩

试题详情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善,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 刺我;不能死,出我衤夸         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衤夸         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于 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 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 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 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 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 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 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 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 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 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 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 ,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 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下列句子,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有一母见信饥,信        B.大丈夫不能自

C.项伯杀人臣之          D.滕公其言,其貌

试题详情

4.下面句中的“莫”,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②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③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 莫敢愠焉  ④物莫能近乎此也

A.①与②相同          B.②与③相同

C.①与③相同          D.③与④相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