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7061  437069  437075  437079  437085  437087  437091  437097  437099  437105  437111  437115  437117  437121  437127  437129  437135  437139  437141  437145  437147  437151  437153  437155  437156  437157  437159  437160  437161  437163  437165  437169  437171  437175  437177  437181  437187  437189  437195  437199  437201  437205  437211  437217  437219  437225  437229  437231  437237  437241  437247  437255  447348 

4.C(①遁世隐居以前的事;②写的是徐昭法、沈眉生,不是张怡;⑥写其不忘父丧、恪守礼制的道义节操)

试题详情

3.D(俾:使)

试题详情

2.(1)①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北风呼啸,首联以典型的景物描写“渲染”早寒,以景显情。②颔联用“遥隔”两字表明了作者离家遥远,不能归去,透露出思乡之情。③颈联用游子泪“尽”他乡这一典型细节,以夸张的手法反映出作者思乡之情的强烈。然后虚写一笔,假托家人遥望“天际”的“归帆”,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从而使思乡之情抒发得更为强烈。(每一联赏析1分,共3分;技巧答对1分,共2分)

(2)“迷津欲有问”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现了作者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情。“平海夕漫漫”一句作结,描写了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以此烘托出作者迷茫无措的心情。(答对内容1分,答对迷惘心情2分,共3分)

试题详情

1.(1)第一首诗以将士们进行艰苦军事训练的场景,以及大雁群飞,歌声飘荡,马群在绿草地上嘶鸣的人欢马叫的壮丽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第二首诗以将士在风雪中冲锋陷阵的壮举,以及卷旗夜战、肉搏拼杀的血战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

(评分说明:分层次解说,每一层2分。未分层次笼统解说者,酌情给分)

(2)答案示例:第一首诗以“能结束”的“能”,赞美守边将士戎装打扮的英姿,透露出守边将士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豪迈自信的情怀。

第二首诗以一个“金”字写战袍,传达出将士的神采风姿。(以一个“冲”字,写出了将士在疆场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以一个“卷”字,写出了战事的紧急和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以一个“缺”字,状战场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夺取胜利之不易,表现了将士誓死守边的战斗豪情。)、

 (评分说明:每字2分,共4分。要求所选字词符合题干要求,且赏析到位。)

试题详情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宗羲嫉恶如仇,铁骨铮铮,入都讼冤,锥刺阉党,拒绝贿赂,终于为父昭雪。

    B.王夫之拒绝与张献忠合作,自伤肢体,救出被扣为人质的父亲。参加明王政府,为

       国事弹劾王化澄,几乎被杀。明亡后,避居衡阳之石船山。

    C.王夫之在父亲被张献忠虏为人质时,将自己刺成重伤,以己身交换父亲。后来在明

       王手下为官,和其他大臣水火不容,数度弹劾王化澄。

    D.黄宗羲虽然屡次拒绝清廷征召,但在《明史》编修时,他仍然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被

       采纳,王夫之对吴三桂没有好感,坚决不去讨好他。

试题详情

8.黄过羲、王夫之在明亡后在政治上都采取了与清朝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下列句子分别

    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这一态度的一组是(   )。

    ①敦促就道,再辞以免               ②益自韬晦,归衡阳之石船山

    ③遂逃入深山,作《祓禊赋》以示意    ④荐辟皆以死拒

    ⑤窜身瑶峒,声影不出林莽           ⑥亡国遗臣,所欠一死耳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试题详情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掌院学士叶方蔼敦促道        就:靠近、上

    B.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       狱:监狱

    C.得宗羲书示众,遂之         去:删掉

    D.夫之自之刀遍刺肢体         引:举起

试题详情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怡的父亲在一次兵变中殉难,此事上奏朝廷,张怡于是被授锦衣卫千户官职。

B.作者的父亲在世时,曾在过年时节与余佩一道前往山中,看望不务声名的张怡。

C.张怡临终时拒绝使用亲朋好友为他准备的棺材,是因为他想到了从前战死的将士。

D.文章结尾写了张怡家人献书的事情,作者希望张怡的同乡晚辈能妥善保存这些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