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7443  437451  437457  437461  437467  437469  437473  437479  437481  437487  437493  437497  437499  437503  437509  437511  437517  437521  437523  437527  437529  437533  437535  437537  437538  437539  437541  437542  437543  437545  437547  437551  437553  437557  437559  437563  437569  437571  437577  437581  437583  437587  437593  437599  437601  437607  437611  437613  437619  437623  437629  437637  447348 

(七)

   1.A(灾祸)2.D(由衰落而重新兴盛)  3.A(于是,就。把;因为)4.A(B,主,是公主。C,藏亡匿死,是把逃亡的和犯死罪的人藏起来。D,举高第,是被推举到高贵的门第)5.C(句②,斩杀公孙丹族人的原因;句③,一人做事一人当;句④,心中坦荡,无愧

色)6.B,(湖阳公主是光武帝的姐姐)

试题详情

(六)

   1.A(劝导)  2.D(推举进荐;推动工作,使前进)3.D(于是,就;才。表结果的连词;用)4.(1)我推荐你,是因为想要你用道德来辅助国家。(2)家中并无多少家产,凭借清廉的品行著称。  5.C(句①,表示其清廉;句④,讲的是桓谭;句⑥,讲的是皇帝) 6.B(宋弘推举桓谭是在光武帝向他询问博学多才的人才时,而宋弘后来也并不是因为个人恩怨而进谏光武帝,使光武帝不再重用桓谭的)

试题详情

(五)

   1.D(求取)2.A(法律条文)  3.D(A,担任;朝,向。B,的人;的原因。C,认为;凭。D,在,从)4.C(除,授予官职)5.C(句③写勇于举荐自己。句④写定国不敢以子相托。句⑥写朝廷的奖誉)  6.D(不能否定翁归的做法)

试题详情

(四)

   1.A(精通)2.C(A,反复调查;B,行为不轨之人;D,细微的行贿)3.C(A,就;却。B,判断语气;祈使语气。C,替,给。D,表目的;表并列)  4.B 5.D(句①,写赵广汉身体健康强壮;句④,写赵广汉救了人质时的心情;句⑥,写赵广汉忠于职守,办事认真)6.c(A,“崇尚人治”错;B,“愚民政策”错;D,“勤劳清廉”、“除贪官”、提倡“仁爱之道”等文中均未涉及)

试题详情

(三)

   1.B(使…‘:‘知道)2.D(朝廷)3.A(A,给予;和。B,却。C,这。D,表目的)4.B(方,正;数,多次,修饰“使”)5.C(句①,帮助弱者;句②,照顾弟弟;句③,谢绝朝廷的馈赠)6.A(“弱小”错)

试题详情

(二)

   1.A(让……喝,招待)2.B(A,古义,规章制度;今义,使不超出规定的范围。B,深奥。C,古义,年龄;今义,我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时期。D,古义,垂衣拱手;今义,不用)3.B(A,用;因为。B,竟,反而。C,音节助词;结构助词。D,你,如果)  4.(1)选择郡国官吏中那些质朴而不善于文辞的忠厚老实人,立即把他召来任命为丞相史。(2)陛下看我的才能跟萧何比哪个强。  5.D(A,‘‘遭到卿大夫的抵制”错。B,自己“纵酒歌呼”并非为掩盖别人的错误。C,并未罢免的相位)6.B

试题详情

(一)

  1.C(设宴)2.B(A,认为。B,将;而且。c,于是,就。D,助词,的)  3.

  B(私下来访)  4.(1)推荐原来追随过高皇帝的二千石级的官员。(2)申屠嘉写了一份文书召邓通到丞相府来。  5.D(句①,写申屠嘉受朝廷的封赏;句②,写申屠嘉清廉不贪)6.D(谢:致歉。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试题详情

(九)范云识具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日诵九纸。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日“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竞陵王萧)子良为会稽太守,云为府主簿,后子良为南徐州、南兖州,云并随府迁,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寻除尚书殿中郎。子良为云求禄,齐武帝日:“闻范云谄事汝,政当流之。”子良对日:“云之事臣,动相箴谏,谏书存者百有余纸。”帝索视之,言皆切至,咨嗟良久,日:“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汝。”文惠太子尝幸东园观获稻,云时从。文惠顾云曰:“此刈甚快。”云曰:“三时之务,亦甚勤劳,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文惠改容谢之。及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就车握云手日:“不谓今日复见谠言。”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少与领军长史王咳善,云起宅新成,移家始毕,咳亡官舍,尸无所归,云以东厢给之。移尸自门入,躬自营晗①,招复如礼,时人以为难。及居选官,任寄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植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武帝九锡②之出,云忽中疾,居二日半,召医徐文伯视之。文伯日:“缓之一月乃复,欲速即时愈,恐二年不复可救。” 云日:“朝闻夕死,而况二年。”文伯乃下火而壮③焉,重衣以覆之。有顷,汗流于背起。二年果卒。   (《南史》)

   [注]①晗:通“玲”,古殡殓时,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  ②九锡:古代帝王赐给功高势显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  ③壮:中医艾灸。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叔明见之   等候

  B.不意范云乃尔,方令汝  辅佐

  C.家事必先而后行   询问

  D.性颇激厉,威重   缺少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人每疑其宿构   抄袭

  B.云之事臣,动相箴谏   劝告,规诫

  C.官曹文墨,发植若神   文书

  D.有所是非,形于造次   轻率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愿陛下知稼穑艰难     B、朝闻夕死,况二年

     好节尚奇,专趋人急      士不敢弓报怨

   C、缓之一月复         D、重衣覆之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乱易整,不武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郡殷琰名知人

   --陈郡殷琰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人

   B.谏书存者百有余纸

   --现在他还存有谏书百余封

   C.侍中萧缅先不相识

   --侍中萧缅先前与他互不相识

   D.士或以此少之

   --有的±人因此瞧不起他

5.下列句子,全部说明范云有识具的一项是   ·   (   )

①    菩属文,下笔辄成

②    不意范云乃尔

③    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

④    家事必先谘而后行

⑤    躬自营哈,招复如礼

⑥    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   ⑥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齐武帝误以为范云是一位阿谀奉承之辈,准备流放他,后来听说他在辅助子良时,经常规劝子良,陈说朝政得失,就改变了主张。

   B.范云随从文惠太子在东田观看农民收获稻谷时,委婉含蓄地劝告文惠太子不要安于一朝的逸乐,受到太子和侍中萧缅的敬重和赞赏。

   c.范云敬重寡嫂,家中事总要先听寡嫂的意见再做;关心朋友,朋友去世后,让出新房中的东房代停尸之用,并亲为其发丧,深受世人的赞赏。

   D.范云担任吏部尚书掌管选举事宜之后,皇上对他寄予厚望,每曰文书满案,宾客满门,但是他应对自如,口无阻滞,官府文书,处理如神,当时的人都敬佩他聪敏明鉴。

答  案

试题详情

(八)坚持原则的郭翻

   郭翻,字长翔,武昌人也。伯父讷,广州刺史。父察,安城太守。翻少有志操,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居贫无业,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稻将熟,有认之者,悉推与之。县令闻而诘之,以稻还翻,翻遂不受。尝以车猎,去家百余里,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徒步而归。其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由是士庶咸敬贵焉。与翟汤俱为庾亮所荐,公车博士征,不就。咸康末,乘小船暂归武昌省坟墓,安西将军庾翼以帝舅之重,躬往造翻,欲强起之。翻日:

   人性各有所短,焉可强逼!”翼又以其船小狭,欲引就大船。翻日:

   使君不以鄙贱而辱临之,此固野人之舟也。”翼俯屈入其船中,终日而去。

   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路人不取,固辞,翻日:“尔向不取,我岂能得!’’路人日:“我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翻知其终不受,复沉刀于水。路人怅焉,乃复沉没取之。翻于是不逆其意,乃以十倍刀价与之,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卒于家。

   (《晋书》)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辞州郡及贤良之举   征召

  B.有认之者,悉与之   辞让

  C.躬往翻,欲强起之   到,往

  D.翻于是不其意   迎合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使君不鄙贱而辱临之     由是士庶咸敬贵

  翼又其船小狭         路人怅,乃复沉没取之

   A.两个“以”相同,两个“焉”相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焉”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焉”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焉”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于临川,不交世事   世务,尘俗之事

  B.经年无主,然后乃作   历经一年

  C.欲垦荒田,先立表题   写文章

  D.此固野人之舟也   平民百姓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西将军庾翼以帝舅之重

   --安西将军庾翼认为郭翻身为帝舅这样高贵的身份。

  B.路人有为取者--有一个路人为郭翻把刀从水里打捞上来。

  C.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将被天地鬼神责备。

  D.其廉不受惠--他廉洁不受人恩惠。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郭翻坚持做人原则的一组是(   )

①    先立表题

②    乘小船暂归武昌省坟墓

③    此固野人之舟也

④    复沉刀于水

⑤    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翻年轻时就有志气,推辞了州郡的征召和贤良的举荐,后来被征召为公车博士,也没有去就职。

   B.郭翻将自己种的稻子送与耕地的主人并用自己的车送病人回家,这些行为使得做官的人和老百姓们都非常敬重他。

   C.当庾亮想起用郭翻时,郭翻认为人的本性中都是有缺陷的,人为的强制是没有用的,故而他不想做官。

   D.郭翻把被打捞上来的刀又一次沉入水底是为了表明自己“廉而不受惠”。

试题详情

(七)平吴功臣羊祜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昊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而颇以畋鱼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柴当营门日:“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祜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菜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祜卒二年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日:“此羊太傅之功也。”(《晋书》)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设序   学校

   B.与吴人开布大   信用

   C.日方战   约定

   D.而颇以鱼废政   打猎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祜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B.在军常轻裘缓带

   C.晏弱东阳而菜子服      D.世二干石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吴人开布大信         B、竟诡计令吴罢守

     每吴人交兵            而颇畋鱼废政

   C、增修德信            D、祜改容谢

     举杜预自代             称为羊公,不之名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绥怀远近--安抚关怀远近的百姓

   B.降者欲去皆听之--投降的士卒想离开的都听从羊祜的意见

   C.收膏腴之地--控制了大片肥沃的土地

   D.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颂扬他们为国尽忠的气节并厚葬他们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羊祜有平吴之功的一组是 (   )

   ①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

   ②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

   ③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

   ④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

   ⑤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

   ⑥帝执爵流涕日:“此羊太傅之功也。”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羊祜出身于官宦之家,晋武帝时,派羊祜到荆州管理军事,羊祜在那儿建立了许多功绩。

   B.羊祜有一次想出营游玩,被军司徐胤拦住。羊祜听取了徐胤的意见,以后就很少出营了。

   C.羊祜用武力进据险要,夺吴之资,斩杀来犯吴将,最终使吴地百姓臣服,平定了吴国。

   D.羊祜注意增修德信,不搞偷袭,厚敛吴国阵亡将士等等。这些都为消灭吴国奠定了基础。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