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7899  437907  437913  437917  437923  437925  437929  437935  437937  437943  437949  437953  437955  437959  437965  437967  437973  437977  437979  437983  437985  437989  437991  437993  437994  437995  437997  437998  437999  438001  438003  438007  438009  438013  438015  438019  438025  438027  438033  438037  438039  438043  438049  438055  438057  438063  438067  438069  438075  438079  438085  438093  447348 

6.翻译下列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巫马子谓子墨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

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

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

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1)了何贵于二人?

   译文:

  (2)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

   译文:

试题详情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起年轻时,家里很富有,他为了博取功名,四处求官,结果官没有求到,把家产也耗尽了,遭到同乡人的耻笑。这说明吴起是个功名心很重的人。

B.鲁国国君之所以不敢留用吴起,是因为担心诸侯各国忌恨鲁军事强大,联合起来对付鲁国。

   C.吴起不顾自己中毒的危险,为病卒吮疽,使病卒的母亲大为悲伤,更增忧虑。从侧面表现吴起深得士兵的拥戴。

   D.吴起劝武侯不要以山河之固为宝,而应懂得修政在德的道理,反映了作为军事家的吴起的政治眼光。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起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

①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②鲁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③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往事之     ④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         ⑥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⑦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⑥⑦     D.②④⑥

试题详情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鲁卫兄弟之国          B.啮臂

    子卒                浮西河

   C.往年吴公吮父          D.卒有病疽者,起为吮

妾不知死所矣            是以哭

试题详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文侯以为将            B.亲裹赢粮

   C.其父战不旋踵           D.廉平,尽能得士心

试题详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者,卫人也,好用。   兵:军事

   B.曾子之,而与起绝。     薄:不厚,不善待

   C.而君用起,则是卫。     弃:疏远,得罪

   D.鲁君疑之,吴起。      谢:辞退

试题详情

174.吴起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卒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往事之,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试题详情

1.C/深奥。  2.D/织作出来的。3.B/表述。 A项:知道、了解;同“智”,聪明。 C项;表凭借, “用来……的(东西)”;表原因,“……的原因”。 D项:调换;容易。  4.C。  5.D/“能言善辩”错,马钧不善言谈。6.参见译文中的划线句子。

译文:

马先生名叫钧,字德衡,全国有名的巧工匠。年轻时(遇事)拿不定主意,不了解自己有技巧在身。当时,谈话不涉及巧技,怎么能够说是聪明呢?担任博士,生活不得志,于是思考绫机的改良问题,不用说人们就知道他是个有技巧的人了。

旧式的绫机有五十根综的就有五十个踏板,六十根综的就有六十个踏板。马先生担忧它浪费人工和时间,于是都改为十二个踏板。织出的布有奇异的花纹,都是根据自己的灵感织作出来的,就像是天然生成,变化无穷。即使是轮扁这样的能工巧匠也不能用语言来表述,又怎么可以用语言来校验呢?

马先生担任给事中,和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在朝廷争论,谈到指南车。两个人说“古代没有指南车,书上记载的话是假的”。马先生说:“古代有指南车。没有认真思考这件事罢了,有什么根据说以往没有呢!”两个人嘲笑他,说:“先生名叫钧,字德衡,钧是制作陶器的模子,衡是用来称量物体轻重的,连轻重还没有个定准,怎么可以成为一切事物的楷模呢?”马先生说:“与其谈论不着实际的话,不如试验一下容易验证。”于是两个人把这事禀奏明帝,明帝便诏令马先生制作指南车,指南车果真做成了。这是一大奇异之事,又是一下难以用语言表述的,从此全国上下都佩服他的技巧了。

住在京城,城内有一块可以种树木和蔬菜的园子,但担心没有水用来灌溉,马先生于是制作了翻车,让儿童转动翻车提水灌溉,水自动灌入翻车提上,连续不断,功效比平常的提高近百倍。这是第二大奇异之事。

……有个姓先生,全国有名,学问精通,通晓事理,听说(这事)后讥笑不已,就责难马先生。马先生口齿木讷难以回对,裴先生自认为抓住了对方的要害,说个不停。傅先生对裴先生说:“你擅长的是语言表达,不足的是巧技;马先生擅长的是巧技,不足的是语言表达。用你擅长的,攻击人家不擅长的,则人家不得不屈服;用你不擅长的,反驳人家擅长的,则一定有你难以理解和明白的(地方)。技巧,是天下深奥的东西,有难以理解和明白地方却责难不止,如果互相攻击指责,相距就会更远。内心乖巧,说话木讷,这是马先生不能够应对的原因。……”

马先生的巧技,即使是古代的公输般、墨翟、王尔,近代的张平子,也难超过。公输般、墨翟的巧技都为当时所用,于是对世人有益。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为给事中,但都不是主管工匠的官员,巧技对当世没有什么益处,用人未能发挥他的真正才能,了解此人贤能而不让他去管事(或“而不能尽其才),实在是很遗憾的啊。…………

试题详情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几段文字从“不自知共为巧”“不言而人知其巧”到“从是天下服其巧,”逐层递进,展现了著名科学家马钧的形象。

B.马钧强调思考,勤于探索,重视实践,具有钻研的热情和毅力,显示出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C.选文明显流露出作者对马钧及共创造发明的颂赞心情和对扼杀科学的人与事不满。

D.选文历叙了马钧改进织绫机、制造指南车、发明龙骨水车和能言善辩等事,记叙中时时参以议论,文笔简净朴素,层次分明。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