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7900  437908  437914  437918  437924  437926  437930  437936  437938  437944  437950  437954  437956  437960  437966  437968  437974  437978  437980  437984  437986  437990  437992  437994  437995  437996  437998  437999  438000  438002  438004  438008  438010  438014  438016  438020  438026  438028  438034  438038  438040  438044  438050  438056  438058  438064  438068  438070  438076  438080  438086  438094  447348 

1.C/疏,疏奏,名词。2.D/“颜色”,神色、脸色;“适当”正处在……;“委曲”,详情,详细地。3.A/两个“者”,都是语气助动词,表提示、停顿。B.“以”介词,①因为,②拿,用;C.①代词,指代“意不欲行”的“中外表疏”,②动词,到……地方去;D.①人称代词,他(的),②语气副词,表测度语气,“大概”。4.B。  5.C/A.“不怎么重用赵普”错,“称职”的是赵普推荐的人;B. “求雨”错,是庆贺下雨; D.吕余庆罢为尚书左丞在前,且是自请“解职”。

试题详情

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皇帝当初并不怎么重用赵普,曾经把他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但最终被他刚毅的性格所感动,他也以称职而闻名于世。

   B.赵普很善于临机应变,使皇帝改变主意,有一次皇帝因雨不止影响大宴而发怒,赵普告知百姓正在宫外奏乐求雨,使皇帝转怒为喜。

   C.赵普上书称赞皇弟,并想事先得到皇帝的临终遗诏,言下有推荐皇弟作接班人之意,并希望早定此事,皇帝很重视他的话。

   D.李处耘获罪,赵普违背皇帝的旨意,吕余庆先后竭力为他们开脱。李、赵无事,吕余庆却因此被罢为尚书左丞。

试题详情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普性格“刚毅果断”的一组是  (   )

  ①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      ②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③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④必投之壶中,束缊焚之

  ⑤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        ⑥时称长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⑥

试题详情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 刑赏天下之刑赏

②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① 岂得喜怒专之

②生物之息相吹也

   C.①必投壶中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欲呼张良与俱去

D.①帝怒,裂奏投诸地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试题详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普颜色自若   B.适当其时    C.帝委曲问处耘事  D.余庆以理解释

试题详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尝欲某人为某官         除:封授

   B.卒其奏             可:同意

   C.中外表             疏:陈述

   D.左右争之            倾:倾轧、排挤

试题详情

175.赵普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 ”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喜怒专之! ”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常设大瓦壶于视事阁中,中外表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壶中,束焚之。其多得谤咎,殆由此也

  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九月,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吕余庆以疾求解职;丁卯,罢为尚书左丞。余庆为帝霸府(藩王府邸)元僚,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余庆恬然不以介意。处耘获罪时,余庆知江陵,还朝,帝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解释。及普忤旨,左右争之,余庆独为明辨,帝意稍解。时称长者。(《续资治通鉴·宋纪七》)

  [注]①矧(shěn):况且 。  ②大渐:病重。

试题详情

6.(1)您认为两人之中谁应该被肯定呢?  (2)我(当然)肯定那端水灭水人的想法,否定那引火助燃人的想法。

译文:巫马子对墨子说:“您(主张)爱天下一切人,谈不上有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一切人),也谈不上有什么害处。(既然咱们的主张)都没有产生什么后果,您为什么单单地认为自己的对,而认为我的错呢?”

墨子道:“比如有人在这里放了火,一个端着水,准备扑灭它,另一人拿着燃烧的东西,准备助长火势。(两人的行动)虽然都没成为现实,但您认两人之中谁应该被肯定呢?”巫马子道:“我(当然)肯定那端水灭火人的想法,否定那引火助燃人的想法。”

墨子又道:“(如此说来)我仍然认为自己的主张对,而认为您的观点是错误的。”

译文:吴起,卫国人,爱好用兵之道。年轻时,家里累积千金资财,游历求官不成,终于使家庭破落。乡里人讥笑他,吴起便杀了那些诋诽自己的人三十多名,然后朝东走出卫国城门,跟他母亲诀别时,咬着臂膀发誓说:“如果我吴起做不了卿相,就不再回卫国了。”于是他服事曾参。过了没多久,他的母亲死了,吴起始终没有回家。曾参因此轻视他,而与他绝交。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服事鲁国国君。鲁国让他当将军,带军队进攻齐国,使齐国吃了大败仗。那鲁国是个小国,但有了打胜仗的名声,那么诸侯国就得考虑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关系的国家,然而鲁国任用了吴起,就是抛弃卫国。鲁国国君终于怀疑吴起,就谢绝(辞退)了他。

吴起这时听说魏文侯贤明,就是服事他,文侯用他做将军,进击秦国,攻占了五座城池。吴起身为将军,与最下等的士兵同穿同吃。他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不骑马乘车,亲自包装背负粮食,为士兵分担劳苦。士兵中有个生了毒疮的,吴起为他吮吸脓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到了哭了起来。有人说:“你儿子是士兵,将军却亲自吮吸他的毒疮,你还哭什么呢?”母亲说:“不是这样的。往年吴公替他父亲吮吸毒疮,他的父亲在战斗中勇往直前,决不后退,终于死在敌人手里。吴公现在又给我的儿子吮吸毒疮,我不知道儿子将会死在哪里,因此替他哭泣。“文侯认为吴起善于带兵打仗,廉洁公正,能完全得到士兵的爱心,就任用他做西河太守,来拒御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服事文侯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游黄河顺流而下,到了河流中间,回头对吴起说:“壮美啊,山河如此险固!这是魏国的珍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的珍宝在于国君的恩德,而不在于山河的险固。如果国君不施恩德,船里的人都是仇敌。”武侯说:“好”。

试题详情

1.B(轻视)  2.D(A.“以之为”之意;B.背负粮食;C.“后退”之意;均与现代汉语不同。D项是“廉洁公平”之意)  3.D(A表判断,B表承接,C作代词,代他。D一是代词,代“疽”,一是助词。)  4.D  5.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