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B(A项的“以”都是连词,相当于“而”,B项两个“于”从词性上看都是介词,但表达的语法意义却有不同。“降于燕”意思是“向燕投降”,表示的是“降”所涉及的对象。后一个“惑于郑袖”指“被郑袖所迷惑”,“于”的作用是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施事者。C项的两个“乃”从词性上看均为副词,从语法意义上看均表示先后相继的两个动作或两件事情的承接。上一句“乃收城中得千余牛”,是承接前文“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而来,田单于是“收城中得千余牛”;后一句“乃夜驰之沛公军”,是承接上文“项伯……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这些事,项伯认为有必要通知张良,于是“夜驰之沛公军”。故这一组的两个“乃”用法相同。D项的两个“因”一般认为是副词,从表达的语法意义上看,表示两个动作或两件事情的承接。上一句“五千人因衔枚击之”,承接上文“牛尾炬火光明炫耀,……所触尽死伤”而来,是随后进行的动作。后一句“相如因持璧却立”,承接上文“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而来,是随后必然作出的反应,这一组的两个“因”用法也相同。)
2、A(B项中的“南面”古代是动词:面向南,今是方位词;C项中的“鼓噪”古代指擂鼓呐喊,以壮声势,今泛指喧嚷;D项中的“扰乱”,古代指相扰而乱,今指搅乱、使混乱)
1、C(“乘”应为“登”义。《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和《诗经·氓》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两句中的“乘”意思和用法与此同。)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参考答案: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
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
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
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B. 遣使约降于燕。
故内惑于郑袖。
C.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
D.燕军扰乱奔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147.田单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