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7972  437980  437986  437990  437996  437998  438002  438008  438010  438016  438022  438026  438028  438032  438038  438040  438046  438050  438052  438056  438058  438062  438064  438066  438067  438068  438070  438071  438072  438074  438076  438080  438082  438086  438088  438092  438098  438100  438106  438110  438112  438116  438122  438128  438130  438136  438140  438142  438148  438152  438158  438166  447348 

4、(l)(4分)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2)(6分)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    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参考译文]

郑濂,字仲德,是明朝时浦江人。到郑濂这一辈,郑家已经三百多年没有分家了,人称“义门”,太守赠匾“天下第一家”。郑家始终遵从先祖不听妇人言的训诫,这里说的当然是指不能听从妇人之话去干谋私利、有损孝义之道的事。

明太祖即位后,将郑濂召到京城,问他一家有多少人,郑濂回答说:“有一千多人。”明太祖说:“真的是天下第一家啊!”当时正值河南进贡香梨,明太祖于是赐给郑濂两枚香梨。郑濂双手捧着香梨往家走,皇帝命人偷偷跟在后面查看。

郑濂到家后,召来所有家人,然后向皇帝的住地叩首谢恩,又找来两个装满水的大缸,将香梨捣碎后放入缸中,然后让所有的家人分喝。皇帝知道后非常高兴,于是亲书“孝义家”三大字赐之,并加盖玉玺。

后来有人诬告郑家结交叛逆罪人,官吏前去抓捕,郑家兄弟六人争相要跟随官吏前去,最后由郑濂的弟弟郑湜前往,当时郑濂正在京城,他赶去拦住弟弟说:“我是兄长,应该由我去。”弟弟说:“哥哥你已经老了,应当由我前往。”就这样,兄弟两人争相入狱。

明太祖知道后说:“像这样孝义的人,怎么会去追随他人叛逆呢?”随即将诬陷之人治罪,并重用郑家子弟为官。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十九

试题详情

1.A   2.A  3.C

试题详情

5、(1)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2)“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

[参考译文]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山东张某的妻子被北方兵抓走了,而张本人经常客居河南。妻子被抓走以后,张某便在河南娶妻安了家。不久,他们有了个儿子,名字叫张讷。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第二个妻子病死了。于是,张某又娶牛氏做继室,并和牛氏生了个儿子,取名张诚。牛氏性情凶悍,她总是嫉恨张讷,把他当奴仆看待。叫他吃最差的饭菜,却要他每天砍一担柴。张讷完不成任务就要遭她鞭打或责骂,简直叫人难以忍受。对自己的孩子张诚,她百般疼爱,总是把好吃的东西悄悄地给他吃,还送他到私塾读书。张诚一天天长大了。他为人厚道,不忍心看着哥哥辛苦,常常私下里劝母亲不要那样对待哥哥,母亲不听。

有一天,张讷照例上山砍柴,但一担柴没砍够,忽然风雨大作,他只好跑到岩石下躲雨。等到雨停时,天色已晚,而且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他只得背着先砍的那点柴走回家。继母一看他的柴不够,很生气,便不给他饭吃。张讷饿得揪心,便进房躺在床上。张诚从私塾放学回来,见哥哥神色不好,便问他是不是病了,哥哥说是太饿了。张诚问哥哥是什么缘故,张讷便把没打够柴被继母停食的事说了一遍。张诚听了以后很难过地走了。过了一会儿,他怀揣着炊饼回来了,并拿出炊饼给哥哥吃。哥哥问他炊饼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我从家里偷了些面粉,请邻居家的妇女烙的。你只管吃,不要说出去。”饥饿的哥哥大口大口地把饼吃了。哥哥吃完饼叮嘱弟弟:“你不要再这样做了,要是被发现,会连累你的。何况一天吃一顿饭,不会饿死人的。”弟弟说:“你的身体本来就单薄,怎么能每天砍那么多柴呢?”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张诚便偷偷地进了山,来到哥哥打柴的地方。哥哥看见他,大吃一惊。问他来干什么,他说帮哥哥砍柴。哥哥又问谁让来的,他说是自己来的。张讷一听,很着急,他对弟弟说:“不要说你不会砍柴,就是你会砍,这样也不行。”他催弟弟赶快回去,弟弟不听,并用手和脚折断树枝帮助哥哥,他一边做,一边说:“明天我要带把斧子来。”哥哥上前去阻止他,发现他手指已被划破,鞋子也被扎了孔。于是难过地说:“你要是不马上回去,我就用斧子砍死自己。”张诚这才回家。张讷送他走了一半路程,才返回山上继续打柴。砍柴回家后,他又跑到私塾对老师说:“我弟弟年纪小,请老师严加管教,不要让他出门,因为山中有不少老虎豺狼。”老师说:“不知道今天中午前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已责问过他。”张讷回来后对弟弟说:“不听我的话,挨老师打了吧?”张诚笑着说:“没有的事。”第二天,张诚带把斧头又上山去打柴。哥哥看见他又来了,生气地说:“我已经说过叫你不要来,你怎么又来了?”张诚默不作声,只是一个劲地砍柴,累得满头大汗,他也不休息。砍满一担柴后,他不跟哥哥打招呼就下山了。老师知道后又要责打他,这时,他才向老师讲了实话。老师认为他很懂事,便不再禁止他帮哥哥打柴。哥哥怎么劝他,他都不听。想不到,悲剧终于发生了。

有一天,张诚和几个人上山打柴。突然,来了只老虎。几个同伴都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老虎跑过来把张诚给叼走了。老虎嘴里叼着个人,走起路来自然要比平常慢,结果,老虎没走多远,就被紧追不舍的张讷追上了。张讷举起斧头用力砍去,一斧砍中了老虎的后腿。老虎受伤以后狂奔而去,张讷拚命追,却怎么也追不上。张讷眼见弟弟被老虎所害,痛哭不已。他对安慰他的人说:“我的弟弟与别人的弟弟不同,何况他是为我而死。他死了,我还活着干什么呀!”说着就用斧头砍自己的脖子。大家急忙阻止,但为时已晚,斧子已在脖子上砍进一寸深的刀口,鲜血奔涌,眼看着就不行了。同伴赶紧抢救,把他的伤口包扎起来,然后扶他回家。他继母知道后,又哭又骂,她叫喊着说:“你把我的儿子杀死了,想砍自己的颈子来搪塞吗?”张讷呻吟着说:“母亲您不必烦恼。弟弟死了,我一定不会再活下去的。”他躺在床上,疼痛难忍,夜里也睡不着,只是整日整夜靠着墙哭泣。他父亲担心他这样下去会死,便经常到他的床前喂点东西给他吃,牛氏知道后又骂个不休。这样一来,张讷索性滴水不进,没过三天就病死了。

试题详情

1、C  2、C  3、D  4、B

试题详情

4、(10分)(1)(5分)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译出大意给3分;“何事”、“走”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

译出大意给3分;“厉然”“惶恐”两处,每译对译出给1分。

[参考译文]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来在新安安家。少时慷慨,以胆识而著称。容貌魁梧伟岸,有英雄人杰的外表。 本性喜好读书,经史百家之文都大略了解要义。 周太祖看见他感到很奇怪。让他同自己的儿子交游。后来韩擒虎因军功拜为都督、新安太守,后迁仪同三司。承袭新义郡公。 武帝攻打北齐,北齐将领独孤永业把守金墉城,韩擒说服他拿下此城。并进一步平定范阳。授上仪同、永州刺史。陈军逼近光州,韩擒虎以行军总管之职,击退陈军。随即又随大将军宇文忻进平定合州。杨坚为北周丞相时,调任和州刺史。

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互为声援,频频侵犯江北,曾先后侵入北周国界。韩擒屡次挫败其锐气,陈人丧失了斗志。开皇初年,高祖暗有吞并江南的野心,因韩擒有文武之才,并早有生命,于是官拜庐州总管,把平定南朝陈的任务交给他,深为敌人所忌惮。等到大举攻打陈时,让韩擒担任先锋。韩擒率领五百人晚上渡河,袭击采石,守卫的人都已喝醉,韩擒顺利攻取。进攻姑熟,半天就攻克。驻扎在新林。江南早闻韩擒的威信,纷纷前来军门投奔,昼夜不断。陈人非常害怕,将领相继投降。晋王杨广上书说明胜况,高祖闻之非常高兴,赐宴奖赏群臣。陈叔宝派遣领军蔡征把守朱雀航,听说韩擒将至,军众就恐惧溃散了。任蛮奴被贺若弼打败,弃军投降,韩擒率领精兵五百骑,直入朱雀门。陈人想要迎战,蛮奴挥手呵斥道:老夫尚且投降,你们各位还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走。最终平定金陵,抓住后主陈叔宝。当时,贺若弼也有战功。于是下诏给晋王说:此二位,深谋远略,东南逃亡之敌,朕悉数交给他们,平定国土,安抚百姓,做得完全符合我的心意。九州不统一已经数百年了。以功臣的名义,成就了国家太平的大业。天下的大事,何能超过于此。我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实在深深地感到快乐庆幸。平定江南,是这二位的力量啊。赏赐绸缎上万。

在此之前,江南有歌谣唱道:带黄斑的青骢马,从寿阳边出发,来的时候是冬末,离开的时候是春初。大家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韩擒本名韩擒虎,平定陈时,又乘坐青骢马,往返时节与歌中相呼应,到此众人才明白。那以后突厥来朝见,皇上对使者说:你听过江南有陈国的天子吗?使者回答说:听说过。皇上命左右引领突厥使者到韩擒面前,说:这就是擒获陈国天子的人。韩擒严厉地蹬着他,突厥使者很恐惧,不敢抬头仰视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不久征召回京,皇上在内殿宴请他,恩赐礼遇很优厚。不久,因卧病,几天之后竟然去世,当时五十五岁

试题详情

1、A 2、.D 3、.B

试题详情

5、(10分)

①我听说过用忠诚善良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威仪来防止怨恨。

②我喜爱他,(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去那里学习(为政之道),他就更加懂得治理(封邑)。

③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呢?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子皮想让尹何治理封邑。子产说:“年轻,不知道能不能胜任。”子皮说:“尹何谨慎老实,我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到那里再学习,他也就更懂得治理政事了。”子产说:“不行。人们爱一个人,总是希望对他有利。现在您爱一个人却把政事交给他,如同还不懂得拿刀却要他去割东西,那样造成的伤害实在很多。您喜爱一个人,不过是使他受到伤害罢了,那还会有谁敢来求得您的喜爱呢?您对于郑国,就如同栋梁。栋梁若是折断了,屋椽就会坍塌,我也将会被压在下面,岂敢不把话全部说出来?您有美丽的锦缎,是不会让人用来学裁制的。高级官员和重要城邑,是自身的庇护,您却让学习政事的人来治理,它们对于美丽的锦缎来说,不是更为重要吗?我听说要先学习然后去办理政事,没有听说拿办理政事作为学习的。如果这样做,一定有所危害。”

(晋国)范宣子执政,诸侯进贡的钱财加重。郑国人对之很不满。二月份,郑国国王前往晋国,(郑国大夫) 子产给(郑国大臣)子西(一封)信转达(晋国国王)宣子,(信上)说: “您执掌晋国,四邻诸侯(各国)没有见到(您)美好的德行,却(只)知道要进贡很多的钱财,(在下)侨对此很  是迷惑。(在下)侨听说君子要使国和家强大,不是担心没有钱财,而是害怕没有美好的名声。诸侯(各国)的钱财聚敛在您家,那么诸侯将会有二心;如果我的先生(您)以此为私利,那么晋国的国人会有二心。诸侯们有二心那么对晋国不利,晋国   国人有二心那么对您的家族不利。什么都没有了,还哪里用得上钱财呢?美好的名声,是装载德的车啊。德,是国家的基础。 有基础不坏,不就是(当紧)要务吗!有了德(人民)才快乐,快乐才能(国运)长久。《诗》说:‘(人民)快乐只有君子 (才能办到),(这是)国家的基础。’有美好的德行啊!‘上天垂青你,你不要有二心啊。’(这是)有美好的名声啊!宽 恕的思想能够使美好的德行彰显,那么美好的名声就伴随而来了,这样远方的人来(投奔)近旁的人安详。宁愿让人说您:‘ 您实在是生养我们(的君主啊)’,难道让人说您‘榨取我来养活你(自己)’吗?象因为有(值钱的)牙齿而致使自己遭殃, 钱财的原因啊。”

(晋国国王)宣子心悦诚服,便减少要进贡的钱财。

子产为郑相,执政才一年,百姓们就传唱着顺口溜:“身上穿的算上了财物税;种的田地跑不掉田亩税。谁要去杀掉子产呀,我一定帮他一手。”等到过了三年,百姓们又唱着顺口溜:“我家的孩子,子产帮着教诲;我们种的田地,子产帮着增收。子产万一病故,还有谁能够得上接替。”

试题详情

1、C  2、B  3、C  4、A 

试题详情

4.(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3)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参考译文]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一经召见,使得到了刘秀的赏识信任。建武二年(26年)春光武帝定封他为广平侯。建武三年(27年)春天,在广乐(今河南虞城县西)包围了苏茂,周建招聚十万人马,赴救广乐。吴汉率领骑兵迎战,失利,不慎坠马,摔伤膝,收兵回营。诸将对吴汉说:“大敌在前而公伤卧,觽心惧矣”吴汉听此言,勃然裹创而起,巡视营垒,杀牛酌酒,犒劳士兵,对将士:“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吴汉豪气凌云,将士们也深受感染,士气倍增。第二天,擂鼓呐喊,同时进击。周建军大败。当时鬲县五姓一起驱逐守长,占据了城池造反。诸将皆想攻打,吴汉不听,说:“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然后一面下公文给郡府,命他们收捕肇事官吏,一面派人人城安抚五姓。五姓人大喜,相继归降。建武五年(29年)春,农民军率五万余人夜攻吴汉军营,军中惊乱,吴汉却坚卧不动,一会儿营中便安静下来。吴汉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军。建武十二年(36年)春,吴汉挥师直攻广都(今成都市南),迅速攻克,并派轻骑兵烧毁成都市桥,光武帝下诏告诫吴汉:“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吴汉接连获胜,并未听从光武帝的告戒,竟乘胜自率步骑兵二万余人进逼成都。于江水北岸扎营,派副将刘尚率兵万余人屯驻于江水南岸。光武帝得知吴汉如此部署兵力,大惊,下诏书责备:“比□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然诏书未到,谢丰、袁吉率兵十余万人进攻吴汉。又派将率兵万余人袭劫刘尚营寨,企图使汉军不得相救。吴汉率军与敌大战一天,兵败而退回营垒。吴汉见形势危急,召集众将激励他们说:“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 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第三天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部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第二天,吴汉亲自指挥全军力战,终于大败敌军。 吴汉随光武帝征战。不少将领一见战阵失利就垂头丧气,惶怵不安,平日的风度威严全失。吴汉却不然,每到这时,他整厉战械,激扬士卒,不但毫不气馁,反而愈加意气风发。他出征时,妻子在后方买了一些田产,待他归来,却都送给了故旧亲友。他说:“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死后,谥忠侯。

试题详情

1.D   2.B   3.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