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①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相互配合运用得好,一虚一实,互相补充,相互辉映,说服力强;②引言和引事都非常精当,绝无多余部分,尤其是引事更为精炼,值得称道;③对引事引言发掘得好,引申得好。
4.任选一题写作文。
(1)以“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以“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参考]
3.人们常说:“意志就像一把剑,未成之时,要经受锻炼,既成之后,要经受磨炼。”请就这句话,联系自身实际,阐述它的含义,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
2.以《谈谈意志和毅力》为题写议论文,有几个同学的论点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是搞好学习、搞好工作、作出贡献的必要条件。”
这些同学在说理后,便摆出事实。有的这样写道:
有些科学家,为了研究一个项目,往往废寝忘食数年、数十年;有的工人,为了技术革新,竟连续几年早上班、迟下班;有的同学,为了学好英语,两年之中抄了近十本单词簿。这些都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毅力啊!
有的同学则这样写:
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连续多年在大英博物馆查阅资料,每当读书兴奋时,鞋底在地上一挫,年长日久,地板竟磨掉了一层;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用了十年时间,在竹片上写了五十二万字的《史记》;科普读物作家高士其,凭着他微弱得难以分辨的声音,别人为他记录下数十万字的科学读物。他们这些人的意志和毅力多么坚强啊!
上面两段文字,都是以举事实作为论据。你认为哪些事例说服力强?哪些事例无说服力?为什么?
1.读下段文字,说说其选材上的成功之处。
有人说:成功者的天赋好。但柴可夫斯基却说:“天才和灵感不愿做懒汉的客人。”读过王安石写的《伤仲永》一文的人,都知道方仲永五岁“未尝识书具”,便可“指物作诗立就”,真可说是天资聪颖的人了。然而他“到十二三岁,便泯然众人”,就是没有后天的勤奋之故。因此,一个人有了天赋,没有后天的勤奋,就像刚出土的幼芽,虽然健壮,如果没有充足的阳光,没有雨水和肥料,这天赋的幼芽仍然会夭折的。
3.随地捡“鸡毛”
引述材料不懂提炼,给人以鸡毛之品低、疲软之感,蒜皮之零散、琐碎之感。
[佳作验招]
[升格作文]
我是这样成长的
“哇”的一声,我来到了这个世上。
我降生后,首先“被迫”认识了自己的父母,还“被迫”认了个姐姐。聪明的我,六个月就学会了说话,9个月大时就会走路了。
过了婴儿时期,就进入了童年,童年的生活过得“了无生趣”。4岁“被迫”进了幼儿园,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喊了自己根本不认识的老师,学了最基本的“火、土、水、木”和“1+1=2”……一切都在进行着。
读完了幼儿园,进入了小学,分别了熟悉的同学们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和老师,成绩平平,没有一点起色,但当我懂事时,就一头扎进了书海中。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让我为海的女儿而哭泣,为玫瑰仙子的幸运而赞叹,为白雪公主的美妙奇遇而陶醉。
可直到六年级,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成绩如梦幻中那样上升到前几名。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六年级时,我们必须进行小升初的考试,面对人生的第一战,我放弃了自己的最爱--课外书,但同时也获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
升入初中后,我告别了自己低幼的童年,逐渐迎来成熟,同时又告别与自己相处六年的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初中阶段比我想象中辛苦一些,并且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成绩自然提高了不少。
这就是我目前的成长历程,以后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从这些成长历程中,我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不信,自己去瞧瞧吧! (一考生)
[点评]
作者语言功底不错,表述清晰,但文章获分很低。原因在选材:
文章从出生落笔,婴儿幼儿小学初中全不放过,如一位老太唠叨“那过去的故事”,波澜不惊而绵绵不绝,有谁愿意听呢?
这种选材思路因其“历时”过长,用笔过“粗”,而往往很难出彩。
我们来看一篇同题材高分作文--
[上榜佳作]
点击成长
打开青春的电脑,点击成长的图标:
惊
“哇!怎么搞的,是不是我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
定眼一看,我鼻子下面一丁点小绒毛在向我招手。
“怎么一惊一咋的。”妈妈走进屋里。
“妈,你瞧,”我指了指。
“唉哟,长胡子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现在可14岁了!”
“好啊,多吃点饭,身体长得壮壮的,为咱们家又添一名男子汉。”爸爸附和着。
忧
一张画满“红灯笼”的试卷飘到我手里,居然这么差,真笨真蠢!我拧了一把大腿……“怎么搞的,饭白吃了,这么差。”试卷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我捡起来,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了我的小巢,真想哭,可又哭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呀?
拼
“你连续这几次考试都不理想,真不知你这阵子在干什么。下去认真反思一下,好好抓一下学习。”
我带着班主任那恳切的教诲灰着脸从办公室走了出来。
回到教室,我重重地拍打着书--拼了,看谁与谁争锋。
埋头于题海书丛中……
乐
“哈!我就知道能行的,果然不出所料。”
我接过那布满红勾勾的试卷,一吐晦气,抬着头,向春光灿烂中走去……
成长的脚印一个个清晰可见,有惊,有奇,有忧,有喜……
我明白自己会走得更稳更坚定…… (一考生)
[点评]
“成长路上”的素材很多,作者去粗取精,去旧取新,撷取了几朵难忘的浪花,精彩呈现,抒写心曲。
这样选材,还有一个好处:更便于灵活选用各种表达方式。
[满分作文]
题目: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例文:
转 折
生活正处于窘境的人往往更加渴望人生的转折,这可以让他们的生活以最快捷的方式发生飞跃。
看那边那个正在买彩票的男人,穿着和长相都再普通不过,单位发的尼龙布口袋放在脚边,里面是今晚要吃的菜。男人又一次选了那组号码:自己的生日加妻子的生日加儿子的生日。我把镜头再次推向他:“先生,您中了吗?”男子擦了擦汗讪讪地说:“下次吧,下次一定会中。”我指了指手中的摄影机:“说好了,今天去您家做个访谈,您看……”“哦!好好好,来吧。”男人捡起兜子招呼我一起走。
男人说:“你不能理解,我需要一次转折,一次人生的转折!”他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锅铲,一滴油溅到我的胳膊上,很烫,像男人眼中对未来殷切的希望。我说:“您以前为什么不期待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呢?”“以前……”男人把菜都盛在白瓷盘里,“哦,那时候太傻,总以为日复一日地干好工作就会有起色,可是……哎!”
来到狭小的屋里,男人的妻子--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坐在小凳子上,一言不发。她始终是一言不发的,以前她可不是这样一个女人。她有着正常家庭主妇的聒噪。直到有一天,她那“同一战壕”里的“苦难姐妹”忽然中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从此便逃离了这个里弄,开始了新的生活。女人那天疯了似的与男人一直重复着那个“姐妹”的话:“人生是需要转折的!不然就像咱们一样,苦熬一辈子都未必能出头呢!”然后,女人忽然沉默了,据说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叫作失语症。
“从此我就开始买彩票,我和这个家也的确需要一个转折来过更好的生活。”男人说。我把镜头定格在男人的双眼,问道:“买彩票等于您生活的转折?”
镜头里的是一种很坚定但也很盲目的眼神,我又问:“您只是想让这个家越过越好,一直以来都没有变过?”“没有啊”,男人说道。“那么,在您不知道有转折这么回事儿的时候,您……”我问。镜头里的眼神一下子很激动:“不知道的时候,我不是说了吗!整天傻干,工作工作工作!就是为了能让生活有起色啊!啥!可这个顶屁用!没有转折,这一切都顶个屁用!”
我重新调了一下镜头,问道:“您所谓的转折,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如何来的?”
男人说道:“转折就是那个能让我们家一下子好起来,过上富裕生活的东西,它是怎么来的?呃……彩票……你说呢?”
镜头里的男人的身影苍老而无助,我问:“转折难道是我带来的?”男人眼神空洞,嗫嚅着什么,旁边是他那很沉默很沉默的妻子。我只有起身告辞,忽然门开了,一个男孩跑了进来,看到男人和女人,解嘲地笑了笑:“又犯病了。”既而转向我:“我都听见了,量变到了质变,没有量的积累就谈不上转折,他们竟然不懂!”
我走了,摄影机里最后闪现的镜头是男孩无奈的脸庞,没想到竟以高中政治书上的话结束了这次访谈。
从量变到质变,男人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他生命中的一次转折,只不过,与他期望的恰恰相反,沉迷于运气带来的转折,他已经由车间技术人员变成了下岗工人。
成功和失败或许只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判断,而一个人经历的真正转折却是他对原有信念的背叛,对自己控制命运决心的背叛。 (北京一考生)
[点评]
由满街的彩票到近乎疯狂的彩民,作者的嗅觉不可谓不敏锐;由优秀的技工、聒噪的主妇到无业的游民、失语的患者,作者的眼光不可谓不犀利;由日复一日的苦干到失去信念的执迷,作者的慨叹不可谓不深沉;由摄影机里的音容到政治书上的话语,作者的构思不可谓不精巧;由尼龙布的口袋到锅铲上希望的油花,作者的笔触不可谓不细腻。
大时代的潮流,小人物的悲欢;成年人的木讷,小孩子的纯真;幸福的神话,赌博的人生--一种令人深思的转折,一个聪明成熟的考生,一腔悲天悯人的情怀--都源于典型材料的选择。
[美文清赏]
赏 树
上帝在唐古拉山栽下一棵树。数千年后,这棵树枝繁叶茂,参天而立,繁花锦簇,散发着淡淡清香;叶绿枝长,遮蔽起千里阴凉。世人莫知此树为何物,争宴古今人物共睹之。
第一个来的是屈原,峨冠缚带,几绺飘髯风度不俗。屈原看到这棵树,仍是满脸愁容,不屈的神态,喟叹一声,提笔写道:“树参天兮干云霄,坐树端兮我逍遥,与云共语,与鹤同宵。”
世人看罢多时,摇头叹息为屈原鸣不平。
屈原刚走,孔子带着子路、颜回同经树下。孔子喜好研究学问,先站在树下观赏一番,与两个徒弟探讨一通,然后拿出纸笔细细研究。子路凑上前来观瞧,见孔子正侧目凝视着“本”、“末”两字。
世人大悟:圣人看树,不忘造字啊。
第三个来看的是唐太宗。平时万人跟随的唐太宗现在是孤家寡人而来,却也龙袍威严,威风不减。却见唐太宗自言自语道:“欲使天下兴盛,还须深根抱土、强须连地哉!”
世人知道,这是一代明君。
鲁班背着锤凿斧锯惊喜而来,心里盘算着这样一棵参天大树,若采伐下来建筑楼台馆阁定是上好的材料。
鲁班正欲动手,沈括急匆匆而至,摇头摆手万般阻拦,说这棵树至今还无记载,定是一个新品种,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鲁班兄,你可千万别砍。
鲁班扫兴而走,沈括拿出放大镜,这瞧那看,细细钻研。
诗仙李白飘然而至,看到那满树繁花,顿生诗兴,饮酒泼墨,成诗一首:“天下奇花天上开,备宴启酒邀友来。共隐花间避浊世,友人与我自开怀。”
世人看着他放荡不羁的傲岸气度,不禁感古伤怀。
一阵清风吹过,时间转至今日,一群环保专家来到这棵树下,研究着树下的蚂蚁,叶上的小虫,枝间的飞鸟,花心的青蛉……
世人看完这些名人赏树,悟出一个道理,他们在给上帝的报告书上写道:同一棵树,不同的人看它,态度是多么不同,若问他们各自的感受,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的。 (一考生)
[点评]
文章虚拟了一棵“上帝栽种的神树”,然后驰骋想像,让古今各色人等纷至沓来,品树赏树。一个个古今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于是在苍老的古树前,身份不同见解各异的一群历史过客上演了一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活剧。
想像丰富奇特,画面色彩奇幻。
[班门练斧]
2.贸然套“热”点
选用社会热点,却把握不了其“热”度,生硬、牵强,甚至造成偏题。
1.跟风搬“旧”兵。
◇近年高考作文中,“思古之幽情”的题材较多,引逗得大家一窝蜂冲去古代人物那里搬救兵。--却不管自己对人家了解多少,内容与形式错位,表达与人物失调。
◇电视荧屏上充斥着这“皇”那“帝”的,耳濡目染,戏说、调侃、滑稽、“没正经”那一套倒学了不少。--囫囵吞枣,泥古不化,不伦不类。
◇改写名著,扩写名篇,张三变李四,木勺变葫芦。--“杨柳枝”翻不出新花样,只能弄巧成拙。
3.角色错位
改变原主人公“他”的身份、地位,从另一个侧面挖出“他”的思想情感。比如--
◇王子变贫儿;
◇“小皇帝”流浪;
◇以猫眼看世界;
◇苍蝇的幸福生活。
[举例]
□满分作文《伤心儿女》梗概:
三个不孝儿女在母亲平时及重病往院时无人过问,可在母亲弥留之际,却想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摸清母亲留下的家底。然而,当“我”与“母亲”的身份互换后,在母亲的记忆中,看到的却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和母亲的忍辱负重。与“母亲”角色的换位,涤荡了不孝儿女灵魂深处的污垢,于是,儿女们的灵魂也获得了升华。
□考文《我叫不叫》:
“人”、“狗”换位,通过“狗眼看人”,影射人情世态。
[提示]
选材的文体性原则
不同的文体对选用材料有不同的要求:
◇议论文--列举引用材料简明扼要,不纠缠于个别事例,不陷入对具体人事的叙述和描写;
◇记叙文--形象生动,在表象和过程上多做详细刻画。
[警示]
选材误区
2.移花接木
把书报上的故事原文搬上作文本或考卷是抄袭;把几个故事进行压缩,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新的思想,则是创新。
比如:
◇把相同、相近或相反的东西联结相组合;
◇把一个论题置于特定的情境;
◇把古今中外的事物串联起来;
◇文体“杂交”。
--从而表达思想,突出中心。
请读“佳作验招”美文《赏树》。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