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8216  438224  438230  438234  438240  438242  438246  438252  438254  438260  438266  438270  438272  438276  438282  438284  438290  438294  438296  438300  438302  438306  438308  438310  438311  438312  438314  438315  438316  438318  438320  438324  438326  438330  438332  438336  438342  438344  438350  438354  438356  438360  438366  438372  438374  438380  438384  438386  438392  438396  438402  438410  447348 

3、构词分析,联想迁移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到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

(1)联系成对的反义词、同义词。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反义词并用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臣虏”、“货赂”。

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晏子治东阿》)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

例中由“货”推知“赂”指财物。“无”与“鲜”相对,故可理解为“无”、“少”。

(2)联系成语。即从成语和习惯用语中考察古词古义。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解题时联想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

危乎高哉!(《蜀道难》)

亡去不义。(《鸿门宴》)

例中,“爽”义为“差错”,成语有“屡试不爽”,词语有“爽约”。“危”为“正”义,成语有“正襟危坐”。“亡”有“逃跑”义,“北”有“失败”义,成语有“追亡逐北”“亡命天涯”,词语有“逃亡”“败北”等。

韩轨遂投城遁走(2004年高考辽宁卷第11题A项)

句中“投”是否作“投奔”解呢?据上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再联想到成语“投笔从戎”,可知此处“投”应为“扔掉,舍弃”。

(3)联想课文。遇到需要解释的词语,联想初高中的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帮助我们判断。如:

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11题C项)

《鸿门宴》中有:“不如因而善遇之”,“遇”为“对待”之义,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遇”应该解作“对待”,而不是“优待”。

试题详情

2、语境分析,因文定义

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徐)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B项)

题干解作“强迫”显然也是望文生义,由上文不难推断应为“强行改变(他的主张)”

试题详情

1、 字形分析,看形推义。

即根据字形判断词的意义。文言文中,即使是生僻的词语,也可以根据造字法中的象形、会意和形声,均可推断词的基本意义。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归园田居》)

“羁”字看其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为束缚之意。类似从“罒”的字均有“网罗、束缚”的意思。有“罗(网)、罟(网)、罩、罹”等。

试题详情


1、 用于句中,“之于”的合音,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② 穆公访诸蹇叔。(《崤之战》)
2、用于句尾,“之乎”的合音。“之”为代词,“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
①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② 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

“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不”为否定副词。
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1、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在其中”“从这里”“在这件事上”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②青麻头伏焉。(《促织》)
2、相当于“于何”,译作“在哪里”“从哪里”
①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之焉”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焉”是语气词。
①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诗经》)
②   无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左传》)

“不可”的合音,可直接译为“不可”
① 居心叵测(成语)
② 马岱曰:“曹操心怀叵测……”(《三国演义》

“而已”的合音词,可译作“罢了”
① 荆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②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鸿门宴》)

[南粤高考直析]

[粤题精讲]

1、2009年广东高考题

试题详情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婆婆”)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长”)

又如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试题详情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

试题详情

古诗文中,实词的某个词属于哪一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是,也是某些词在进入句子以后,它的词性可以改变,它的用法可以改变,这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①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②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③名词、动词作状语;④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用方法;⑤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等。本书在后文“专题9”有专题论述,在此不一一赘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