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8230  438238  438244  438248  438254  438256  438260  438266  438268  438274  438280  438284  438286  438290  438296  438298  438304  438308  438310  438314  438316  438320  438322  438324  438325  438326  438328  438329  438330  438332  438334  438338  438340  438344  438346  438350  438356  438358  438364  438368  438370  438374  438380  438386  438388  438394  438398  438400  438406  438410  438416  438424  447348 

2.分析积极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等。如李煜《虞美人》最后两句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先用设问,后用比喻,两种修辞 手法综合运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绵长久远的愁思。

     分析修辞的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例3: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从诗题看,这是一首描写晚春之景的七言绝句。春将归去,草木得知这个消息而想留住春色,各自使出浑生招数,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笑的是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寥寥数笔,就给读者满眼风光的印象。

     进一步研读不难发现,本诗生动的效果与诗中运用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大有关系。“草树”本是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真是令人称奇。最奇的还是“无才思”三字。“杨花榆荚”缺少色泽香味,比“万般红紫”大为逊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飞”,确有几分揶揄的意味,然而从这幅晚春图中抹去如雪的飞絮,也是一种缺憾,至少“红紫”缺了陪衬。而这“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不“飞”。它敢于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这岂不是可爱?这样看来,这首写晚春景色的小诗,其实包含着一种生活的哲理。这就可以看出分析修辞技巧对鉴赏诗歌的作用。

试题详情

     主要说以下三点:

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人称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便是一种清新美。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例1:       山中问答

李  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开头两句有问有答。问他何事栖于碧山,诗人却“笑而不答”。这笑而不答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字,既是山居心情的写照,更表明“栖碧山”的妙处在“悠然心会”。“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是写碧山之景“别有天地非人间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即这碧山让人“心自闲”,而不像“人间”那样令人烦恼,让人不幸。在诗人看来,这“碧山”,这“桃花流水”都是美的,桃花流水窅然远逝,也是美的,都出自“天然”,都让人心境悠闲。全诗用语新鲜自然,不落俗套,“不答”而答,转接轻灵,活泼流利,具有一种清新美。

     例2: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的这首诗可以说妇孺皆知,一般认为其语言风格是明朗的,但是它却是含蓄的。少小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我不忘故乡,故乡还认得我吗?”“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的“笑问”出于天真自然,然而在诗人心中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看似平常的一问中了。透过这看似明朗的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着的复杂心态,感受到一种含蓄美,这便是体会语言风格特点基本要求。

试题详情

4.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试题详情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欧阳修为“丰乐亭”作记,并且让曾巩为“醒心亭”作记。

B.“醒心”这个亭名是韩退之根据那里的风景可使游人“其心洒然而醒”来命名的。

C.曾巩认为欧阳修的快乐不在于一山一水,而在于天下富足太平,学者成才。

D.作者把能与欧阳修同游作为幸运的事情,因为欧阳修是个不可多遇的优秀人物。

试题详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B.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其可不喜且幸欤

其孰能讥之乎

D.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

以其无礼于晋

试题详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烟之相滋     滋:滋生

B.其心洒然而醒    洒:惊异

C.一山之隅      隅:角落

D.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遇:际遇

试题详情

2.选出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

B.何陋之有?

C.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D.句读之不知。

试题详情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平仄(  )  虞公(  )  八佾(  )

祁山(  )  闰月(  )  绛侯(  )

试题详情

(二)

1.生命来于自然又回归自然,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停前进,去争取成功的过程。(应根据两个比喻的具体内容联想到人生作概括)

2.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要联系文章内容作答,意思对即可)

3.因为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人生特有的快乐和美丽。(文末说“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4.B、C(B项“几分惆怅”无根据;C项“人根本没有来生”之说文中无根据)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