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8324  438332  438338  438342  438348  438350  438354  438360  438362  438368  438374  438378  438380  438384  438390  438392  438398  438402  438404  438408  438410  438414  438416  438418  438419  438420  438422  438423  438424  438426  438428  438432  438434  438438  438440  438444  438450  438452  438458  438462  438464  438468  438474  438480  438482  438488  438492  438494  438500  438504  438510  438518  447348 

6.以前的研究者认为“地球上的陆地开始分离了,每块大陆上的恐龙就变得彼此不同了”,(2分)而在不同的大陆发现了相似的恐龙化石,(2分)让人们重新思考这个观点的准确性,进一步进行恐龙问题研究。(1分)

专题三十  考点对应直练

训练二

(时间:30分钟,满分:30分)

试题详情

5.原来人们认为南美地区的恐龙从距今约1亿8千万年前的侏罗纪开始了自己的演化发展,会演化出一些畸变的古怪种类,(3分)但巨龙和巨型恐龙化石都属于蜥脚亚目恐龙,在北美洲,它们只生活到侏罗纪未期,在南美洲却一直生活到白垩纪未,并没有发生畸变。(3分)

试题详情

3.答案示例:能导致地球系统新科学的产生,从而带来“第三次哥白尼革命”。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不断探求海洋的秘密,已经对海洋有了较深的认识,特别是20世纪出现遥测遥感技术从卫星获取地球信息后,人们不仅能探测到海水表面的温度、风场、海流和波浪,而且能了解海洋的生产力、污染以至浅海地形等各方面的信息。另外,人类有“上天”探求月球的本领,就应该有“入地”观测地球的能力,因为,相对而言,“入地”不比 “上天”难。

方法点拨:答这类题,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有小论文意识,即答题要有理有据,简明、连贯、条理清晰;第二,既要联系文本,又要联系社会现实;第三,要有自己的观点,态度鲜明。

试题详情

方法点拨:答这类题,首先要弄清问题的方向,看问的是什么;然后,要在原文中找准答题的区间,即答案在原文的哪几段中;最后,根据问题在原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关键词句)组合答案。

2.参考答案:第一阶段: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主要通过航海从船上获得;第二阶段:人类通过简单的工具测量海洋;第三阶段:遥感遥测技术出现后,人类从卫星获取地球信息,加强了对海洋的认识。第四阶段:海底观测系统的建成,人们可以从海底看海面。

方法点拨:答此类题,要注意两个重要的方法,第一,梳理清文章的层次,看文章写了哪几层意思(要善于借助标志性的词或过渡句);第二,找中心句或关键词,并将其加以概括。一般来说,科普文章的层次是比较分明的,或以时间为序(本文是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或按总分的顺序解说。

试题详情

备考简料清点

考点对应直练

专题三十  考点对应直练

训练一

(时间:30分钟,满分:30分)

试题详情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见 “分析综合”的第2点)

试题详情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文本一旦产生,就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并呈现一定的社会价值,科普文也不另外。读者可以评价它是否激发人们热爱科学的情感,也可以评价科普文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影响,或者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和影响等等。

试题详情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如:(2008年广东卷,见粤题精讲)第21题: 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能力层级D。设问的虽然是标题,但由于这标题不但是全文内容的总括,也体现了作者对DNA的评价(“绝妙的”)。同时,本题同时也考查了分析综合能力,因为要准确回答本题,主要是依靠梳理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来完成,但我们仍将它作为D级来分析。

   首先,标题为什么用“错误”一词?从文章第七自然段可知,“错误”指的是DNA分子的“不稳定性”。正是DNA分子的这种不稳定性,引发了DNA的一次次变异,推动了地球物种的不断进化。文章在最后一段中指出,由于在生物学上找不到一个更好的词采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因此只好用“错误”一词。

   再者,是“绝妙”,这是文章的中心词。文章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自然段,就是围绕着“绝妙”来行文的。在这几个自然段中,作者一再指出,DNA的这种“错误”在产生变异的过程中,又因外因的不同充满了各种偶然性,而且人类的智慧也难以设计出这种“错误”,因此,这种“错误”称得上是“绝妙”的“错误”。

   基于以上的原因,作者便以“绝妙的错误”来概括本文的内容(中心思想),并表达了作者对DNA分子这种天生的奇迹的赞美(评价)。

   就本题而言,题目以一个标题为设题点,考查了考生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把握、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以及作者在文本中流露的态度、评价。切人点具体而小,但考查内容却丰富而有一定的思考深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