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8912  438920  438926  438930  438936  438938  438942  438948  438950  438956  438962  438966  438968  438972  438978  438980  438986  438990  438992  438996  438998  439002  439004  439006  439007  439008  439010  439011  439012  439014  439016  439020  439022  439026  439028  439032  439038  439040  439046  439050  439052  439056  439062  439068  439070  439076  439080  439082  439088  439092  439098  439106  447348 

(七)“矣”

1-7表陈述肯定语气“了”;8-9表疑问,一般放句末;10-12表命令或请求“吧”;13-17表感叹,“啊、呀”

试题详情

(六)“与”

1表疑问;2表反诘;3-4动词,参加;5-6动词,给予;7动词,亲近;8动词,交往;9-10动词,赞同;11-12动词,对付;13-14动词,帮助;15-16动词,等待;17副词,全、都;18-20介词,同、跟;21-23连词,和、与。

试题详情

(五)“者”

1-4代指人、物、事、时间、地点,可译作“的、的人、的事情”等;5-6用在数词之后,“个、样”;7用在“今、昔”等时间用语后,“的时候”8-10放在主语之后,表判断;11-12主语之后,引出原因;13-14定语后置的标志。

试题详情

(四)“而”

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试题详情

(三)“哉”

1-2助词,表感叹语气;3-4助词,表疑问语气;5-6助词,表反问语气。

试题详情

(二)“以”

1-3动词“以为”“认为”;4-5动词“使用”;6动词“做”;7动词“率领”;8动词“有”;9动词通“已”,“停止”;10-12介词“因为”“由于”;13-14介词“在,从”;15介词“在……的时候”;16-18介词“拿,用,把,凭”;19-20介词“按照”;21介词“依靠”;22-23介词“凭借……的身份”;24连词,表并列;25-27连词,表因果;28连词,表修饰;29-30连词,表目的“来,用来”;31表承接;32副词,通“已”,已经。

试题详情

(一)“其”

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5-7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8第一人称代词“我”;9-12指示代词“那”“那些”;13指示代词“其中的”;14-15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16-17表示祈使语气“应当”;18-21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22表示商量语气;23表示假设“假如”;24表示选择“或者、还是”;25表示让步“尚且”;26相当于“然”,用在形容词后;27-29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30-32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33(jiˉ)表示疑问语气。

试题详情

(八)“乃”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5、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答案]

试题详情

(七)“于”

1、乃设九宾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劝学》)

3、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4、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5、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6、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7、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8、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9、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10、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11、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12、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1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劝学》)

试题详情

(六)“因”

1、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2、变法者因时而化。

3、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5、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

6、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

8、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9、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10、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11、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12、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13、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14、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1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