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9010  439018  439024  439028  439034  439036  439040  439046  439048  439054  439060  439064  439066  439070  439076  439078  439084  439088  439090  439094  439096  439100  439102  439104  439105  439106  439108  439109  439110  439112  439114  439118  439120  439124  439126  439130  439136  439138  439144  439148  439150  439154  439160  439166  439168  439174  439178  439180  439186  439190  439196  439204  447348 

15.(6分)①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2分)

   ②第一句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苍老(1分),暗示母亲为儿子的付山(1分)。

   ③第二句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故乡记忆的深刻(1分),写出了母亲对故乡的感情(1分)。

 16(4分) ①热爱母亲。②对母亲的养育充满感激之情。③对母亲的付出充满愧疚之情。④有一颗报答母亲的心。⑤忽略了母亲对故乡的依赖,感到懊悔。⑥母亲去世,充满悲伤。⑦怀念母亲。  (4分,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试题详情

14、(6分) ①开启下文(或“总领全文”),叙说母亲怎样生养作者。  (2分)

  ②照应题目(或“首尾呼应”),揭示母亲与故乡的关系。  (2分)

  ③表现主题,抒发作者对母亲的热爱。  (2分)

试题详情

13、  (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腼腆羞涩的采莲姑娘(2分);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勇敢的采莲姑娘(2分)。

  (2)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2分,“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写“景物描写为人物}l:场作铺垫’’)。②白诗后两句采用细节描写(或“神态描写”)勾画人物形象(2分)。③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或“动作描写”)勾画人物形象(2分)。

试题详情

12.(1)译文:(我作为)刺史倘若了解百姓的疾苦却不去救助,这难道是为政之道吗?即使得罪宰相,也是心甘情愿的。

[解析]本句翻译不是很难,最容易出错的词是“幸”,在这句中作副词,是“本.正”的意思,觉得标准答案中的“倘若”,不如“本来”准确。“倘若”表示的是假设关系,从上下文看,不是假设,是事实。“虽”根据语境译为“即使”,“得罪”不是“得罪了别人”,而是“(自己)获罪”。

(2)译文: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

[解析]“巨猾”与“罪细”结构不同,译为“特别奸猾狡诈的人”也可以,“乃”是“竟.竟然”的意思。“不问”不是“不过问”,应改是“不问罪”。“出”是“驱逐.放逐”的意思。“敢”是个表谦的词。

试题详情

11. ①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3分。“遣”“摭”“已”三个得分点。)

  ②下敕令(或“颂诏书”)严厉斥责,命令湖,。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3分。“降”,“切”“易”三个得分点。)

  ③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4分。“携”,“抑”“为……所”“行”四个得分点,“私盐数白‘艘”定语后置不作要求。)

试题详情

10。[解析]:答案:C。二人关系不和谐,韩休敢于当面指责萧嵩,宋璟认为韩休的这种做法是仁者的勇敢。

试题详情

8. [解析]:答案为D。 “计”应是“考虑.谋划”的意思,而“计策”是指为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势而预先安排的方法或策略。解释不够准确。

所考查的四个实词,虽说都不是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之中的,但都是教材中常见的词语。

9  [解析]:答案:A。都作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结构助词,的;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第一个“所”是直接用在动词前,作助词,表示“……情况”;第二个“所”与“为”构成“为所”式,表被动。D项,第一个“何”应该是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作介词宾语。

所考查的均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之内的。

试题详情

1.C 2.A(B出其不意,不计其数;C凋敝,蛛丝马迹;D安装,绊脚石)3.A 4.A 5.C以:把,拿。)  6.B7.A(应为“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派中官致祭的做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