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9106  439114  439120  439124  439130  439132  439136  439142  439144  439150  439156  439160  439162  439166  439172  439174  439180  439184  439186  439190  439192  439196  439198  439200  439201  439202  439204  439205  439206  439208  439210  439214  439216  439220  439222  439226  439232  439234  439240  439244  439246  439250  439256  439262  439264  439270  439274  439276  439282  439286  439292  439300  447348 

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08年高考北京卷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可以组词为“擢升”,与答案所示的“提拔”近义。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可以组词为“愿望”,与答案所示的“希望”相近。把两个词代入原文都能作通畅的理解,所以是正确的解释。

试题详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含的精神,并不只是为了好玩、喜好。同

  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 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建了一座“尚节亭”。

  作者刘基看到了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了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

  极难做列的中和之道。

D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要未雨绸缪,从平时在家时就开始讲究,

  就能做到应对自如。

D[解析]应为“只有一才”。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B.进德修业

   C.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D.节也者,人之所难处

试题详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复何以尚哉         B.人道有变,其节

    及其所既倦,感慨系之      今君亡赵走燕

   C 而早节立志         D.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臣险衅,夙遭闵凶        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D  [解析]却。A之:代词,竹/动词,达到。B副词,就会/连词,竟然:C介词,凭/介词,因为

试题详情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乎有焉      裨:益处

  B.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相信

  C.是诚有大人者     过:胜过

  D.大易矣        备:完备

B  [解析]信:的确。

试题详情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l )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5分)

适逢李自成攻破潼关,范景文上疏推荐方以智,(皇上)在德政殿召见方以智应对,他的回答切中要害,皇帝抚着几案说好。(5分,“会”、“中”各1分,倒装1分,省略1分,全句顺畅1分)

(2)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天子也。(5分)

(我)听说新科进士方以智,他的父亲也被囚禁到牢里,他每天哭号、流泪,拿着奏疏求人解救,这(同样)也是做人的儿子啊!(5分,“系”、“日”各1分,省略1分,感叹语气1分,全句顺畅1分)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本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

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释: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有所取义的,并非只为好玩罢了.所以(栽)兰花,是取它的芬芳;(种)谖草.是取它的名字含有忘忧的意思;(爱)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放在座位右边作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藉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藉以自警;(这样)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帮助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亭”,作为读书游艺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至于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了霜雪的侵袭,仍然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内里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还有比节更值得崇尚的吗?

世风衰败了,道德沦丧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的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具有大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关于“节”字的含义,在《易经》里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再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确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奈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汗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因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契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是人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于是才有合乎中庸的(一个标准)。所以:辞让继任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就做对了,在季子就没有做对;坚持自始不变,这也是大节,子思这样做就适宜了,但曾子这样做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这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

《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遥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又岂是无意义呢?

试题详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方以智的父亲曾任湖广巡抚,被杨嗣吕弹幼而获罪,因为方以智血疏申冤才获释。

B .阮大铖当权,由于原先结下仇怨,想找借口杀方以智.使他在南都不能久留。

C .桂王在肇庆即位,任方以智为右中允.罢相之后扈王多次征召,他均称病不就.

D.方以智在平乐被清兵搜出。清帅反复逼降无效,最后方以智逃出来当了和尚。

D(是清帅最后听任方以智做和尚)

试题详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与推戴功      致天下之士

B、吾缁乎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

C、求忠臣必孝子    亦将有感斯文

D、辟河南巡抚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 (两个“其”,都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A项两个“以”,第一个介词,因为;第二个顺接连词。C项两个“于”,第一个介词,从;第二个介词,对。D项两个“而”,第一个表承接;第二个表递进)

2 、下列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方以智“不屈”的一组是    (   )  (3分)

① 以智怀血疏讼冤       ② 京师陷,以钾哭临殡宫 )

③ 变姓名,卖药市中       ④固称疾,屡诏不起

⑤ 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     ⑥惟所择,以智趋右

 A . ① ③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C(①只是为父申冤的举动;②方以智为崇祯帝尽忠的表现;⑤只能说明方以智作抉择时两难的心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