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9.为了测量校园内一棵不可攀的树的高度,学校数学应用实践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
实践一:根据《自然科学》中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如图8的测量方案:
图8
把镜子放在离树(AB)8.7米的点E处,然后沿着直线BE后退到点D,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再用皮尺量得DE=2.7米,观察者目高CD=1.6米,请你计算树(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
实践二:提供选用的测量工具有:①皮尺一根;②教学用三角板一副;③长为2.5米的标杆一根;④高度为1.5米的测角仪(能测量仰角、俯角的仪器)一架.请根据你所设计的测量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你设计的方案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是(用工具的序号填写)______;
(2)在图9中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
图9
(3)你需要测得示意图中哪些数据,并分别用a、b、c、a 等表示测得的数据______;
(4)写出求树高的算式: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位:分)之间满足函数关系:y=-10.1x2+2.6x+43(0≤x≤30).y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
(1)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2)第10分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
(3)第几分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17.如图7,⊙O1与⊙O2相交于A、B两点,过点B的直线交⊙O1、⊙O2于C、D, 的中点为M,AM交⊙O1于E,交CD于F,连CE、AD、DM.
图7
(1)求证:AM·EF=DM·CE;
(2)求证:;
(3)若BC=5,BD=7,CF=2DF,AM=4MF,求MF和CE的长.
16.已知:如图6,在梯形ABCD中,AB∥CD,BC=CD,AD⊥BD,E为AB中点,求证四边形BCDE是菱形.
图6
15.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双曲线y=-交于点(-1,m),且过点(0,1),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14.()÷.
13.+-8.
12.斜拉桥是利用一组组钢索,把桥面重力传递到耸立在两侧的高塔上的桥梁,它不须建造桥墩.如图5中A1B1、A2B2、…、A5B5是斜拉桥上5条互相平行的钢索,并且B1、B2、B3、B4、B5被均匀地固定在桥上.如果最长的钢索A1B1=80 m,最短的钢索A5B5=20 m,那么钢索A3B3、A2B2的长分别为( )
图5
A.50 m、65 m
B.50 m、35 m
C.50 m、57.5 m
D.40 m、42.5 m
11.如图4,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PQ交双曲线y=于点Q,连结OQ,当点P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时,Rt△QOP的面积( )
图4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10.如图3,⊙O的直径为10,弦AB的长为8,M是弦AB上的动点,则OM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
图3
A.3≤OM≤5 B.4≤OM≤5
C.3<OM<5 D.4<OM<5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