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9568  439576  439582  439586  439592  439594  439598  439604  439606  439612  439618  439622  439624  439628  439634  439636  439642  439646  439648  439652  439654  439658  439660  439662  439663  439664  439666  439667  439668  439670  439672  439676  439678  439682  439684  439688  439694  439696  439702  439706  439708  439712  439718  439724  439726  439732  439736  439738  439744  439748  439754  439762  447348 

16.齐白石先生曾绘一幅画,并题诗“蛙声十里出山泉”(见右图)。

    请你根据上文作者对诗画关系的评述,评价这幅画。(200字左右)

    (10分)

试题详情

    诗与画是同胞兄弟,它们都来自于生活中的环境、感情。如果没有环境的启发、感情的激动,人们写出的诗或画出的画,必然是无病呻吟或枯燥乏味的。但一首好诗和一幅好画,给人们的享受各有一定的分量,有不同的内核。

    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诗云:“沱水流中坐,岷山到北堂。”…“岷山沱江画图”这幅画我们已经无从看到,但可知画上未必在山上注写“岷山”,在水中注写“沱水”。即使曾有注字,而“流”和“到”也必无从注出,再退一步讲,水的“流”可用水纹表示,而山的“到”,又岂能画上两脚呢?无疑这是诗人赋予图画的内容,引发观画人的情感,诗与画因此相得益彰。今天此画虽已不存,而读此诗时,画面便如在眼前。甚至可以说,如真见原画,还未必比得上读诗所想的那么完美。

    曾见一幅南宋人画的纨扇,画一条大船停泊在河边,岸上一带城墙,天上一轮明月。船比较高大,几占画面三分之一,相当充塞。题字是两句诗,“泬明月夜,淡泊早秋天。”这画的特点在于诗意是冷落寂寥的,而画面上却是景物稠密的,用这样稠密的景物,竟能把“泬寥①”“明月夜”和“淡泊”“早秋天”的难状内容,和盘托给观者。足使任何观者都不能不承认画出了以上四项内容,而且了无差错。如果先有题字,则是画手善于传出诗意,这定是深通诗意的画家;如果先有画,则是题者善于捉住画中的气氛,而用语言加工成为诗句。如诗非写者所作.题画者则是一位善于选句的专家。总之,或诗中的情感被画家领悟,或画家的情感被题者领悟了。

    元代“文人画”已然成为主流。无论画家所画是山林丘壑还是枯木竹石,他们最先的前提,不是物象是否得真,而是点划是否舒适。即是志在笔墨,而不是志在物象。而这种舒适笔墨下的物象,又与他们的诗情相结合,成为一种新的东西。在这种创作思想支配下,画上的题诗,与物象是舍是离,就更不在他们考虑之中了。他们的画或诗以及诗画合成的一幅幅作品,都是自标新义、自铸伟辞。说它们是瑰宝、是杰作,是因为这些诗人、画家所画的画、所写的字、所题的诗,其中都具有作者的灵魂、人格、学养。纸上表现出的艺能,不过是他们的灵魂、人格、学养升华后的反映而已。

    南宋邓椿《画继》记载过皇帝以诗为题考画院的画手。什么“乱山藏古寺”,画山中庙宇的都不及格,有人画山中露出鸱尾、旗杆的才及了格。“万绿丛中红一点”,画绿叶红花的都不及格,有人画竹林中关人有一点绛唇的乃得中选。“踏花归去马蹄香”,画家无法措手,有人画马蹄后追随飞舞着蜜蜂蝴蝶,便夺了魁。如此等等的故事,如果不是记录者想象捏造的.那只可以说这些画是“画谜”,谜面是画,谜底是诗,庸俗无聊,难称大雅。如果是记录者想象出来的,那么那些位记录者可以说“定非知诗人”了。

(取材于启功《谈诗书画的关系》)

    注:①泬(xuè)寥:空旷的样子。②鸱(chī)尾:中式房屋屋脊两端的陶制装饰物,形状略像鸱的尾巴。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在画面上无法用题字的方法注明所画内容,题字的做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

    B.只有画面内容丰富,才能把诗句中难以用语言传达出的诗意充分表达出来。

    C.“文人画”的画面形象可能与现实形象有很大差别,但画家对此并不在意。

    D.曾有古书记载皇帝以诗为题,考查画院画手。作者认为这种记载不可相信。

  15.根据文意,分条概述诗与画的关系。(5分)

试题详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2)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驩。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

试题详情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平原君朱建因为反对淮南王起事反叛而得以保全性命。

    B.平原君母亲之死,给了辟阳侯结交平原君的机会。

    C.辟阳侯是吕太后的宏臣,闳籍孺是孝惠帝的宠臣。

    D.辟阳侯没有受吕氏的牵连而送命,平原君居功第一。

试题详情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於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於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於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於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时辟日阳侯欲平原君               知:了解

    B.陆生素与平原君善,之              过:拜访

    C.方货服具                   假:借

    D.辟阳侯以为己                倍:背叛

试题详情

20.下面几句诗写出了山村的美丽风光,你见过这样的山村景色么?请你为这个美丽的小山标写一句广告词,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广告词:                     

试题详情

18.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画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A.②⑤①④③   B.②③④⑤①   C.①⑤②④③   D.⑤①②④③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