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439  4447  4453  4457  4463  4465  4469  4475  4477  4483  4489  4493  4495  4499  4505  4507  4513  4517  4519  4523  4525  4529  4531  4533  4534  4535  4537  4538  4539  4541  4543  4547  4549  4553  4555  4559  4565  4567  4573  4577  4579  4583  4589  4595  4597  4603  4607  4609  4615  4619  4625  4633  447348 
(3)(4分)

26.(本小题10分)

(1)I2<Br2<KIO3<KBrO3

 (2)所得产物为Br2、I2 、IO3-、H2O,物质的量之比为3∶3∶4∶6。

试题详情

(1)

(2)2NaCl+2H2O   2NaOH+H2↑+Cl2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4、(12分)每空4分
A   CH3COOCH=CH2     B   G  

试题详情

26.(10分)已知在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关系:①KBrO3能把KI氧化成I2或KIO3,KBrO3本身被还原为Br2;②Br2能氧化I-为I2;③KIO3能氧化I-为I2;④KIO3能氧化Br-为Br2。在③④反应中KIO3被还原为I2。试回答:

 (1)KBrO3、KIO3、Br2、I2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     

(2)现取6 mL 0.4 mol·L-1KBrO3溶液和10 mL 0.4 mol·L-1KI溶液在稀H2SO4中混合,生成的产物是什么?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1.B 2.C 3.B 4.D 5.D 6.B 7.C 8.B 
二、9.AC 10.B 11.AD 12.B 13.C 14.C 15.CD 16.C 17.A 18.B 
三、19、(1)D(3分 )(2)①甲基橙(或酚酞)(2分) ②B(2分)
③不能(2分)  NaOH固体在称量过程中,极易吸收水蒸气和CO2(2分)
 
 20、 (1)不相同。因为乙方案中氢气的作用除作还原剂外,还需用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和作保护气(以防止还原出的铜被氧化),所以乙方案中耗用的氢气多,所耗用的锌和稀硫酸就多。              (4分)
 
(2)同意丙同学的看法。因为甲方案制得的铜中可能混有锌且过滤后未洗涤。改正方法是:“加锌充分反应后再加过量稀硫酸,不断搅拌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静置、过滤并洗涤烘干。”乙方案制得的铜中可能混有氧化铜,改正方法是:“将所得铜粉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静置、过滤并洗涤烘干。                      (5分)
四、21(1)Cu2S+2H2O(g) 2Cu+2H2+SO2(2分)
  (2)S(1分)  Cu和H(1分)     (3)3(2分)
 22 (1)NaBr3  Na2S2;(2) 负极:2Na2S2-2e = Na2S4+2Na+
正极: NaBr3+2Na++2e-=3NaBr  (每格2分)

(3)Na+的流向由左到右 (2分)

试题详情

25、(10分)一定量的某苯的同系物A完全燃烧。若将产物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20g;若用足量碱石灰吸收燃烧产物,增重11.32g。物质A有5种可能的一溴代物,经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处理得一种酸性有机物B(分子式为C8H6O4),B只能有一种一硝化产物。

    (1)燃烧产物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

    (2)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3)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试题详情

24.(12分)通常羟基与烯键碳原子相连时,易发生下列变化:

现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E能溶于NaOH溶液中,F转化为G时,产物只有一种结构,且能使溴水褪色。

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3.(8分)根据下面框图填空。已知:物质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物质G是一种白色物质,微溶于水;D、E为两种气体单质;M是一种合成树脂,常用于制备塑料和合成纤维。

    回答:

    (1)物质C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2.(10分)下图是-种正在投入生产的大型蓄电系统。左右两侧为电解质储罐,中央为电池,电解质通过泵不断在储罐和电池间循环;电池中左右两侧为电极,中间为离子选择性膜,在电池放电和充电时允许钠离子通过;放电前,被膜隔开的电解质为Na2S2和NaBr3,放电后,分别变为Na2S4和NaBr。

 

电池充放电的反应方程式: Na2S4+3NaBr  2Na2S2+NaBr3   

   (1)左右储罐中的电解质分别为:左_________右____________

   (2)写出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负极:             

正极:                  

   (3)指出在充电过程中钠离子通过膜的流向          

   

试题详情

20.(9分)在实验室中拟用氧化铜、稀硫酸、和锌来制取纯净的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1) CuO溶于适量稀硫酸中;

   (2)在(1)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即得纯净的铜。

   乙:(1)锌与稀硫酸反应得氢气;

(2)将氢气通入氧化铜中并加热,充分反应后即得纯净的铜。

   问:(1)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纯铜,甲乙所耗用的锌和稀硫酸是否相同?为什么?

    (2)丙同学认为上述两种方案所制得的铜都难以保证铜的纯度,应对上述两种方案加以完善。你是否赞同丙同学的看法?为什么?你认为应怎样完善实验方案?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1.( 6分)高温下,向1mol炽热的Cu2S中通入足量的水蒸气,生成2mol H2,同时还生成金属铜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3)每生成1molH2,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所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mol。

试题详情

19.(11分)(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标号)__________

    A.用天平称取固体烧碱时,将NaOH固体放在垫有干净滤纸的托盘上

     B.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时,先往容量瓶中加水,然后按计算结果将一定体积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倒入容量瓶,最后加水至刻度,摇匀

     C.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将甘油和水的混合液分离

   D.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E.浓硫酸不慎溅在皮肤上,立即用稀NaOH溶液冲洗

   (2)某学校化学课外小组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应选择           作指示剂。

    ②为减小滴定误差,在选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时,下列四个选项中最佳的是    (填选项字母)

A.1mol/L  50mL             B.0.20mol/L  25mL

C.0.02mol/L  5mL             D.5mol/L   10mL

③现有用浓盐酸新配制出的溶液,该盐酸在使用前,欲标定其准确的浓度,需用基准物进行标定。已知基准物是某些纯度高、稳定性好的物质,可在准确称量后直接配制成标准溶液并标定其它溶液的浓度。实验室标定标准的盐酸一般选用纯净的无水碳酸钠作基准物。

上述基准物能否改用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7、石墨能与熔融金属钾作用,形成石墨间隙化合物,K原子填充在石墨各层碳原了中。比较常见的石墨间隙化合物是青铜色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可写作CxK,其平面图形见右图,则x值为      (    )    

  A.8            B.12           C.24           D.60

 

 
18、把50 mL 2mol/L的NaOH溶液、100 mL 1mol/L的H2SO4溶液、以及40mL 3mol/L
的氨水混合,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呈浅红色,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c(SO42-)= c (Na+)> c(NH4+)> c(H+)> c(OH-)  
B.c(NH4+)> c(SO42-) = c(Na+)> c(OH-) >c(H+)
C.c(Na+)> c(SO42-)> c(NH4+)> c(OH-)> c(H+)  
D.c(Na+)+ c(NH4+)+ c(H+) = c(OH-) + c(SO4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8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