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505  4513  4519  4523  4529  4531  4535  4541  4543  4549  4555  4559  4561  4565  4571  4573  4579  4583  4585  4589  4591  4595  4597  4599  4600  4601  4603  4604  4605  4607  4609  4613  4615  4619  4621  4625  4631  4633  4639  4643  4645  4649  4655  4661  4663  4669  4673  4675  4681  4685  4691  4699  447348 

17、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70%)

[点题]最近发现一种有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结构如NaCl晶体图所示,顶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是碳原子,它的化学式为______。 [点晴] 错误解答:由结构图可知,顶点上的原子被8个晶胞共用,面心上的原子被两个晶胞共用,棱的中心的原子被4个晶胞共用,而体心中的原子被一个晶胞专用。根据这样的思路:每个晶胞中Ti的个数为8*(1/8)+6*(1/2)=4;C的个数为1+12*(1/4)=4。因此每个晶胞中有4个Ti和4个C,该物质的化学式为Ti4C4(或TiC也可以)。错误原因:忽略指定的结构为“气态团簇分子”,把它按常规的“晶胞”处理。正确解答:由于该结构为“气态团簇分子”,给出的结构就是一个“完整”的分子,因此结构中的每个原子都是构成分子的一部分。由于该“气态团簇分子”结构含有14个Ti和13个C,于是该物质的化学式为Ti14C13

[点题] 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占总粒子数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主要

原因。假设某纳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恰好与氯化钠晶胞(最小结构单元)相同

(如右图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的比值为

A.7:8     B.13:14       C.25:26       D.26:27

[点晴] D 。

[点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  

B.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属元素都能生成不同价态的含氧酸

C.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间通过金属键形成的晶体是金属晶体

D.CO2与SiO2都是分子晶体,所以它们有接近的熔、沸点

[点晴] 水分子之间存在形成氢键,水蒸气中不一定含有氢键;B中F、O没有含氧酸;D中SiO2是原子晶体。故选C。

[点题]钛酸钡的热稳定性好,且介电常数高,它在小型变压器中应用很多,在话筒和扩音器中用作陶瓷变频器。其晶体结构示意如图,试回答: 

试题详情

16、电化学知识(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 A、0.1mol B、0.2mol C、0.3mol D、0.4mol [点晴] 错误解答:选B。由于电解后加入0.1mol Cu(OH)2,恰好恢复到电解前,而0.1mol Cu(OH)2中含0.1molCu2+,即反应过程中有0.1molCu2+被还原,因此电解过程中共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错误原因:对电解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没有深入的掌握,而且忽略了题目中加入的物质为Cu(OH)2。正确解答:电解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 2CuSO4 + 2H2O = 2Cu+ 2H2SO4 + O2↑ 从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电解硫酸铜过程中,只析出铜和释放出氧气。因此,电解前后只有铜和氧的改变,电解后加入CuO就可以使溶液恢复原来状态。但本题提示加入Cu(OH)2后溶液恢复原来状态,说明电解过程中不仅硫酸铜被电解,而且有水被电解(因为硫酸铜被电解完全)。0.1molCu(OH)2可以可以看作是0.1mol的CuO和0.1mol H2O,因此电解过程中有0.1mol的硫酸铜和0.1mol的水被电解。故选D。 [点题]消毒、杀菌,是抗“非典”消毒剂。一种家用环保消毒液产生装置。其原理中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该仪器的原理如图所示,

试回答:(1)“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该消毒液无色,

pH大于7,对某些有色物质有漂白作用。你认为它可能的有效成分

是   A.SO2   B.Na2CO3   C.KMnO4    D.NaClO

(2)写出电极名称 a极      ,b极       。

(3)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4)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5)若在电解过程中因温度上升,生成了少量的NaClO3,即发生了反应:3Cl2 + 6 NaOH =5 NaCl + NaClO3 + 3H2O 测量得n (NaClO):n(NaClO3) = 5∶1,则整个过程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点晴] (1)D(2)由"为使氯气完全被吸收"应在电解槽下部产生氯气,故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3)由方程式:Cl2 + 2 NaOH = NaCl + NaClO + H2O有效成分为:NaClO

(4)2Cl- + H2O=2 OH- + H2↑ + Cl2↑  Cl2 + 2OH-= Cl- + ClO- + H2O

(5)由于整个过程氯气完全被吸收,氯化钠、水为原料,所以H2、 NaClO与NaClO3为产物;其中H2为还原产物,和为氧化产物,由:1mol Cl→1mol ClO-失电子2 mol,1mol Cl→1mol ClO3-失电子6 mol,若设NaClO为5 mol则NaClO3为1mol,氧化产物为6mol,共失电子:5 mol×2 + 6 mol = 16mol,而生成1mol H2需转移电子2mol,则:n(H2)= 16mol/2 = 8 mol,故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6:8=3:4

[点题]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S),发明于1889

年,上世纪的30~60年代在荷兰得到广泛的发

展,而且建成了寿命超过40000小时的电池,

可应用于中心电站。

现有一个碳酸盐燃料电池,以一定比例

Ll2CO3和Na2CO3低熔混合物为电解质。操作温

度为650℃,在此温度下以镍为催化剂,以煤

气(CO、H2)直接作燃料,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极为   极,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该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Ni
 
(2)电池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0℃
 
[点晴](1)正  还原 2CO2 + O2 + 4e = 2CO32  (2)CO + H2 + O2  CO2 +H2O

试题详情

15、盐类的水解(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溶液,其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NaCl  (2)CH3COONa  (3)NH4Cl   (4)AlCl3  (5) 苯酚钠溶液(6)Ba(OH)2   (7)Na2CO2   (8)NaHCO3   (9)NaHSO4   (10)NaOH  (11)H2SO4

[点晴]首先将11种物质按碱,水解显碱性的盐不水解的盐,水解显酸性的盐、酸分成五类,再分段判断PH值大小,正确答案是(6)>(10)>(7)>(5)>(8)>(2)>(1)>(3)>(4)>(9)>(11)

试题详情

14、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90%)

[点题]  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2B(g) 3C(g),已知起始时

入n molA和3n molB,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m mol,若改变条件,可使C的物质的量

m~2m之间变化,则n与m的关系是(  )

A.n<m      B.m=2n     C.m<1.5n    D.n>m

[点晴]  C 。

[点题]温度为T℃,压强为1.01×106Pa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A(g)+ B(g)3C(?),测得此时c(A)=0.022 mol·L-1;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2.02×106Pa,第二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05 mol·L-1;若继续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4.04×107Pa,第三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75 mol·L-1;则下列关于C物质状态的推测正确的是

A.C为非气态           B.C为气态

C.第二次达到平衡时C为气态   D.第三次达到平衡时C为非气态

[点晴] C D。

试题详情

13、溶液的浓度、溶解度(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60%)

[点题]25℃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Sg,将Sg无水硫酸铜粉末加入到(100+S)g饱和到铜溶液中,得到一定量的蓝色晶体,若将此晶体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应加入的水的质量是

A.100g    B.(100+S)g   C.(100-)g   D.(100-)g

[点晴]很多学生拿到本题就开始列未知数解方程,试图算出答案,结果发现所给数据过于抽象,计算量过大而放弃,其实将题目通览后通过流程图不难发现:

将晶体溶解所加的水量就是将Sg无水硫酸铜配成饱和溶液所需的水量,即100g。故选A。

[点题]在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的硫酸,则加入的水的体积为

A  小于100mL    B  等于100mL C  大于100mL     D  等于100/ρmL

[点晴]硫酸密度随浓度的减小而减小,设稀释后的硫酸密度为ρ1g/L.则ρ1<ρ。

(100/ρ)×18=[(100+ρ×V)/ρ1]×9

V=(200ρ1/ρ)-100 因ρ1<ρ则V<100mL。

[点题]酒瓶的标鉴上有55℃的字样,它表示

A.该酒在55℃的条件下酿造         B.该酒的沸点为55℃100mL

C.该酒中含乙醇55mL100g          D.该酒中含乙醇55g

[点晴] 化学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能源、医药、材料等。而这一方面往往我们学生致命的弱点。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对这方面知识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考查。现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列举如下:无铅汽油、可降解饭盒、无磷洗衣粉、含氟牙膏的使用,旧电池的回收,食用含碘盐,明矾净水及各种消毒剂的使用,钢铁腐蚀,各种新型电池等。当今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光化学烟雾、白色污染、赤潮、含磷洗衣粉的使用、重金属及其盐的污染、沙漠化等。解决好这类问题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化学原理的应用。溶质为液体时,配制的溶液是有体积分数表示。故选C。

[点题]实验室里需480mL1.0mol/LNaOH溶液,若用固体NaOH配制,则应取NaOH的质量为   A.19.2g    B.20.0g    C.29.6g    D.39.2g

[点晴]480mL1.0mol/LNaOH溶液有19.2gNaOH(s),但实验室中没有480mL容量瓶。有500mL容量瓶,故应称取NaOH固体20.0g。选B。

试题详情

12、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pH值及计算(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欲使0.1mol-1K2CO3溶液中[K+]=2[CO],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少量盐酸   B.加适量的KOH   C.加适量的水    D.加适量的NaOH

[点晴]本题要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题时首先看清是电离平衡的移动还是水解平衡的移动,K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H2O HCO+OH导致[K+]>2[CO],若使[CO]升高,应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则应引入少量OH,而加入KOH会同时增加[K+],所以只能加适量的NaOH,A错在能使平衡向左移动,但实际消耗3CO,[CO]不升反降,C错在稀释促进CO水解,[CO]会下降。故选D。

[点题]混合Na2S跟NaHS两溶液,此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Na+]+[H+]==2[S2-]+[HS-]+[OH-]   B.[Na+]>[HS-]>[S2-]>[OH-]

C.[Na+]=[S2-]+[HS-]+[H2S]      D.[HS-]>[H+]>[OH-]>[Na+]

[点晴]  A。

 [点题]25℃时,向1mLpH=a的盐酸中滴加10mL pH=b的NaOH溶液,当溶液中

n(Cl=n(Na+)时,则a+b的值为                        

A.13               B.14            C.15            D.不能确定

[点晴] A

试题详情

11、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2Fe2++Cl2=2Fe3++2Cl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   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中性   H++SO+Ba2++OH=BaSO4↓+H2O

D.将氢氧化铁粉末加入氢碘酸中   Fe(OH)3+3H=Fe3++3H2O

[点晴]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易错点有1.拆与不拆  2.是否符合事实  3.局部约分  4.量的关系,书写或判断时应特别注意这几点。正确答案:均错。对A、B两选项的判断需要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将FeI2与FeBr2联系,将SO2与CO2联系,同学们的漏洞在于易在迁移时注重相同点,忽略差异,思维定势严重,溴化亚铁中Fe2+还原性>Br,所以少量Cl2只能将Fe2+氧化,Br不参加反应,而FeI2中I还原性>Fe2+,首先被氧化的是I,Fe2+不参加反应,若忽视差异照猫画虎,必然出错,同理,SO2与CO2的区别在于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次氯酸盐氧化,因此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而非简单的复分解。C选项中同学们易忽略量的关系,审题时应注意“至中性”这一限定条件,以H+与OH的中和反应做为主要矛盾加以考虑,而不要将两个离子反应简单相加。D选项中同学们容易忽Fe3+能将I氧化所以二者不能共存的事实,简单地将题意理解成氢碘酸作为强酸能将Fe(OH)3溶解。正确答案:   A.2I+Cl2=I2+Cl2             B.Ca2++2ClO+H2O+SO2=CaSO4↓+H++Cl+HClO

C.2H++SO+Ba2++2OH=BaSO4↓+2H2O  D.2Fe(OH)3+6H++2I=2Fe2++I2+6H2O

试题详情

10、离子的鉴别(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80%)

[点题]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A、NH4+     B、Mg2+    C、Fe2+    D、Al3+ [点晴] 错误解答:选A。由于NH4+与OH-作用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氨气,因此离子浓度将减小。错误原因:因不能掌握Fe(OH)2的强还原性而漏选。正确解答:本题不仅NH4+离子会减少(原因见“错误解答”),而且,当往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时,Fe2+会生成Fe(OH)2沉淀。Fe(OH)2具有具有强还原性,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转化为Fe(OH)3(题目具备氧化的条件),再加盐酸时,溶解为Fe3+。因此Fe3+也会大量减少。本题正确选项为A、C。

试题详情

9、离子共存(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下列各种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的离子组

A.使PH=0的溶液: Fe2+ 、NO3-、SO42-、I-

B.C(H+)=10-14mol· L-1的溶液中:Na+ 、AlO2-、S2-、SO32-

C.酸性环境下:Na+ 、 Cu2+  、NO3-、SO42-

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K+ 、Na+ 、Ca2+ 、HCO3-

[点晴] 首先要看题目要求离子共存还是不共存,二看题目的隐含的条件:酸性?碱性?有色?还是无色?三看是否发生离子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NO3-在PH=0的溶液酸性中会氧化Fe2+成Fe3+, 选项C虽共存但Cu2+ 有颜色。选项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为酸性溶液,HCO3- 不能存在。故选B。

[点题]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满足c(H+)·c(OH+)=10-24,则下各

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K+   Na+   AlO2-   Cl-               B.Na+   Cl-   SO42-   HCO3-

C.NH4+   Na+  NO3-   SO42-                     D.Ba2+   Na+   Cl-   NO3-

[点晴]  D

试题详情

8、原子量、分子量,化合价(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80%)

[点题]某元素R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可能化合价是 A、(m-n)/14 B、(n-m)/14 C、(2m-n)/28 D、(n-2m)/28 [点晴] 错误解答:假设该元素化合价为k,则硝酸盐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化学式为R2(SO4)k。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2R+96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2m-n)/28,答案为C。错误原因:没有考虑该元素化合价为偶数的情况。当K为偶数时,硫酸盐的化学式应该是R(SO4)k/2。 正确解答:假设该元素化合价为k,若k为奇数,则硝酸盐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2(SO4)k。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2R+96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2m-n)/28,答案为C;当k为偶数时,则硝酸盐的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SO4)k/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R+48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m-n)/14,答案为A。故选AC。

[点题]用足量的CO还原32.0 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 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  FeO   B  Fe2O3   C  CuO   D  Cu2O

[点晴] 解题时,关键是要运用化学的学科思想抓住变化过程的某个方面,分析清楚,就能形成解题思路,找到解法。守恒原理(守恒原理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氧化还原中的“电子得失守恒”、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变化过程中的“某元素守恒”,还有质量守恒、体积守恒等等。)、差量原理、平均值的原理、整体思维、十字交叉法、等效原理、极限思维等,往往是“巧思妙解”的基础。

思路一:根据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来求解。

根据题意,可知  m(CO2)= 0.6mol    则m(氧化物):m(CO2)=32.0:26.4=1.21:1

A  FeO     CO2   72:44=1.64:1  B   Fe2O3    3CO2  160:132=1.21:1

C  CuO     CO2   80:44=1.82:1  D  Cu2O    CO2    144:44=3.27:1 

故选B。

思路二:根据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来求。

根据题意,可知0.6molCO2 比0.6molCO多了0.6mol的氧原子(9.6g),是CO从氧化物里夺取的,所以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9.6/32.0=0.30.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