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8.3.7
高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分别装有0.3g NaHCO3、0.3g 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HCO3、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填产生沉淀或气体及反应速率等相关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试管中气球大小(包含试管) 体积之比约为(填最简单整数比)(盐酸均足量)_________;
③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有升高。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类似如中和热,甲同学写出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其中“aq”代表水合或无限稀释的含义):
HCO3-(aq)+ H+(aq) =H2O(l)+ CO2(g) ;△H>0
CO32-(aq)+ 2H+(aq)= H2O(l) + CO2(g); △H<0
甲下结论的方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
⑵ 为研究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做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
序号 |
试剂1 |
试剂2 |
混合前温度 |
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 |
① |
50mL水 |
2.5g NaHCO3固体 |
20℃ |
18.5℃ |
② |
50mL水 |
3.2g Na2CO3固体 |
20℃ |
23.0 ℃ |
③ |
35mL稀盐酸 |
含2.5g NaHCO3的饱和溶液15mL |
20℃ |
18.8℃ |
④ |
35mL稀盐酸 |
含3.2g Na2CO3的饱和溶液15ml水 |
20℃ |
20.6℃ |
⑤ |
50mL稀盐酸 |
2.5gNaHCO3固体 |
20℃ |
17.4℃ |
⑥ |
50mL稀盐酸 |
3.2g Na2CO3固体 |
20℃ |
23.5℃ |
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①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试管、药匙(或V型纸槽)、气球、玻璃棒、烧杯、量筒、保温瓶外,还需要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多条结论,如:
a:NaHCO3的溶解是__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
b:Na2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反应;
c: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约是______的热效应之和。
2008.3.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HNO3的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滴入几滴浓HNO3,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儿则发现溶液由红色快速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这一奇特现象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对此现象设计了探究性实验。
⑴甲同学认为是溶液中的Fe2+的干扰造成的,大家经过理性分析,认为可以排除Fe2+的干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乙同学认为红色消失,说明Fe(SCN)3被破坏,红棕色NO2说明了某些离子与HNO3发生了氧化还原,推测可能是KSCN与HNO3作用。KSCN溶液是一种无色液体,根据C、S、N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相关知识推测SCN-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 _。
⑶根据乙同学的观点,设计了实验方案1,往浓HNO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而溶液红色消失变为浅绿色,溶液温度升高;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成无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非极性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向浓HNO3中滴入KSCN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⑷丙同学认为SCN-的性质还可进一步探究,设计了方案2,向Fe(SCN)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氯水、溴水,溶液的红色均消失变为黄色,而加入碘水时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丙同学的设计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⑸通过本次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用SCN-间接检验Fe2+时应注意__________ _;
b、与SCN-反应使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Fe3+。
2008.2.2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材料一:小组交流摘录
学生1:加热前,无现象发生;加热后,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黑色物质是什么?值得探究!
学生2:,我也观察到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我想该灰白色固体极有可能是未溶于浓硫酸的CuSO4。
|
材料二:探究实验剪辑
实验1 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铜丝重新变得光亮,溶液呈蓝绿色;将光亮的铜丝置入加热的硫蒸气中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
实验2 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3 将溶液中的黑色颗粒状物质,经过滤、稀硫酸洗、蒸馏水洗、干燥后放入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减少10%左右。
实验选用细铜丝、98.3% 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l4、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成螺旋状,一端没入浓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
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D、E两支试管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写出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3)对A试管中的浓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但始终未见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你的猜想是:___ ___ 。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______________ 。
(4)根据上述研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是_____。(写化学式)
2008.2.23
某省2005年工业(主要是热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24×106 t,全省酸雨污染比较严重。分析降雨成分发现,雨水中阴离子仍以硫酸根离子为主,约占阴离子总量的61.9%,阳离子以铵根离子为主,约占阳离子总量的84.1%。阴离子中SO42-和NO3-的质量比为4.13∶1,NO3-的比例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回答下列问题:
⑴ 该省大气污染特征是
A.煤烟型
B.机动车尾气型
C.由煤烟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转化
D.由机动车尾气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转化
⑵ 请你提出该省防治酸雨的两条主要措施
;
。
⑶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选择“不同地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分析”的课题进行探究。
①如果你参加该课题的探究,在小组讨论测定地点时,你建议选择的测定地点分别是 。
②通过查阅资料后发现,1994年以前,人们常采用HgCl2、NaCl的混合溶液吸收二氧化硫,1994年国家颁布标准(GB/T15262-94)规定用甲醛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变更吸收剂的原因除了用甲醛溶液的吸收效果比较好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 。
③甲醛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以后发生了如下反应,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
HCHO+H2SO3→
该反应类型属于 。测定时,只需向吸
收空气的甲醛吸收液中加入适量NaOH和指示剂,SO2
与指示剂、甲醛反应生成可溶性紫红色化合物,根据
溶液颜色深浅(用吸光度A表示,可由仪器进行测量),
就能确定二氧化硫的含量。实验测得SO2含量与溶液
的吸光度A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欲测定某地空气中
二氧化硫的含量(mg·m-3),除需要测定吸光度A外
还要记录的数据为 。
2008.2.24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一月初党中央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胡锦涛在大会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庄严宣告,利用十五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同学们,请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将来挤身科研前沿做准备。
以下素材是某课外实验小组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内容:铜与硝酸反应有关问题的探讨。
实验器材:电线细铜丝,1mol•L-1HNO3,14mol•L-1HNO3,碱石灰,Cu(NO3)2晶体,
玻璃丝,酒精灯,试管,夹持器械,火柴。
实验记录如下。
步骤 |
实验操作 |
现象记录 |
1 |
将1g细铜丝放入盛有10mL1mol•L-1 HNO3的试管中加热 |
铜丝表面有无色气体逸出,溶液变成天蓝色 |
2 |
将1g细铜丝放入盛有10mL的14mol•L-1HNO3的试管中 |
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绿色由深到浅,未见到蓝色。 |
3 |
将硝酸铜晶体配成饱和溶液 |
深蓝色溶液 |
4 |
向饱和的硝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加14mol•L-1HNO3 |
溶液仍呈深蓝色 |
已知:Cu2+可以和NH3形成类似[Ag(NH3)2]+的复杂离子[Cu(NH3)4]2+,NH3分子也可以换成其他分子或离子。
请回答:
⑴稀硝酸与铜丝反应后,所得溶液呈天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是 (写化学式)。
⑵使饱和硝酸铜溶液呈深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可能是 。
⑶有资料上介绍浓硝酸与铜丝反应后所得溶液颜色显蓝色,实验中得到却是绿色
溶液,试写出显绿色的可能原因 ,设计两种不同的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你的解释:
方案① ;
方案② 。
2008.2.25
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同学们对第四周期过渡元素氧化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否只有二氧化锰能催化氯酸钾受热分解?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铬等对氯酸钾的受热分解有没有催化作用?对此他们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部分实验报告。
I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仪器:带铁夹的铁架台、带橡皮塞的导管、量气装置、过滤装置、电子天平、药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实验试剂: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铬和氯酸钾
III 实验步骤:略
IV 实验数据:
实验 编号 |
KClO3(g) |
氧化物 |
产生气体(mL) |
耗时(s) |
||
化学式 |
质量(g) |
回收 |
(已折算到标况) |
|||
1 |
0.60 |
- |
- |
- |
10 |
480 |
2 |
0.60 |
MnO2 |
0.20 |
90% |
67.2 |
36.5 |
3 |
0.60 |
CuO |
0.20 |
90% |
67.2 |
79.5 |
4 |
0.60 |
Fe2O3 |
0.20 |
90% |
67.2 |
34.7 |
5 |
0.60 |
Cr2O3 |
0.20 |
异常 |
67.2 |
188.3 |
V 实验讨论:
(1)在氧化物的回收过程中,要进行过滤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编号3的实验中KClO3的分解率为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在用Cr2O3 做研究实验时,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同时绿色的混合物变成了橘黄色。该刺激性气体是________(填分子式),可用______________试纸检验。上述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2.26
某同学为研究硝酸与镁的反应,进行图示实验,实验现象及相关数据如下:(a)A中为一定浓度的硝酸与Mg片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B后,在B中只生成一种盐,剩余气体遇空气不变色,其体积为原体积的一半。(b)从C进入D中的气体有两种,且体积比为1∶1。(c)将D加热一段时间后,E中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逐渐恋蓝。(设实验前,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气体的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且水蒸气的体积忽略不计,实验中的液体药品均过量。请回答:
⑴硝酸与Mg片反应生成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⑵硝酸在装置A的反应中所表现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向反应后的A中加入足量的NaOH固体,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其体积为硝酸与Mg片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的1/4(同温同压),写出符合上述实验事实的硝酸与Mg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2.27
已知SiO、SO和CO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Mg和Na的化学性质也具有一定相似性。
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Mg与SO反应的实验。
(1)选择制取SO的合适试剂_________。
①10%的H2SO4溶液 ②80%的H2SO4溶液 ③Na2SO3固体 ④ CaSO固体
(2)写出装置B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装置C中NaOH溶液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有不足之处?______。如果有,请一一说明__________ 。
Ⅱ.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室制Si”的研究,它们以课本为基础,查阅资料得到以下可供参考的信息:
①业上在高温时用C还原SiO2可制得Si
②Mg在点燃的条件下即可与SiO2反应
③金属硅化物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盐与SiH4
④Si和SiO2均不与稀H2SO4反应
⑤SiH4在空气中自然
他们在研究报告中记载着“……选用合适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再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然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称量……在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其产率也只有预期值的63%左右”。
(1)该小组“实验室制Si”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你估计“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的原因是
。
2008.2.28
从含银、铜、金和铂的金属废料中提取金、银、铂的一种工艺如下:
根据以上工艺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时,以金属废料为阳极,纯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液,写出电解方程式:
阳极:
阴极:
(2)AgCl溶于氨水后所得的溶液含有的一种阳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也可用葡萄糖将其还原为银,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步骤(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4)金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u + 6HNO3(浓)= Au(NO3)3 + 3NO2↑+ 3H2O
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金和浓硝酸几乎不反应,但金却可以溶于王水,试简要解释之: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