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646  4654  4660  4664  4670  4672  4676  4682  4684  4690  4696  4700  4702  4706  4712  4714  4720  4724  4726  4730  4732  4736  4738  4740  4741  4742  4744  4745  4746  4748  4750  4754  4756  4760  4762  4766  4772  4774  4780  4784  4786  4790  4796  4802  4804  4810  4814  4816  4822  4826  4832  4840  447348 

7.(08江苏卷)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径:Na>Mg>O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①中O和F属于同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②中Na和Mg为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半径:Na>Mg,而Mg比O多一个电子层,所以Mg>O;③P、S、Cl属于同周期元素,其酸性:HClO4>H2SO4>H3PO4

答案:B。

试题详情

6.(08广东卷)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3

解析:由题目可知,XYZ3可能的物质有:HClO3,NaNO3,MgCO3,AlBO3。若XYZ3为一种可溶于水的酸HClO3,XY(HO)不能形成共价化合物A错;若XYZ3为MgCO3微溶于水,可XZ形成离子化合物MgO,B正确;若XYZ3为NaNO3易溶于水的盐,YZ(NO)不是离子化合物,C错;若XYZ3离子化合物,YZ2为NO2,CO2均不是离子化合物,D错。 

答案:B

 (5)NH3 ;SiH4

试题详情

5.(08广东卷)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关于Pt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Pt和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 Pt和Pt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 Pt和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 Pt和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解析:同位素定义: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

答案:A

试题详情

4.(08全国Ⅰ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F、HCl、HBr、Hl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

解析:分子的极性一般与物质的空间结构有关,空间结构对称,这属于非极性分子,反之属于极性分子,对于ABn分子,其经验规则是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若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则属于非极性分子,反之属于极性分子。当然根据分子的极性也可以判断它的空间结构。键的极性只与是否属于同种非金属有关,而物质的稳定性当结构相似的条件下,与原子半径有关。所以选项A中CO2属于非极性分子;选项C中HF、HCl、HBr、HI的稳定性减弱;选项D中的H2O属于V型结构。

答案:B。

试题详情

3.(08全国Ⅰ卷)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

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

解析:此题应根据已知的原子序数确定对应的元素,然后根据常见的物质进行判断。选项A中可形成LiCl;选项B中可形成H2O2;选项C中可形成C2H2;选项D中可形成Mg3N2

答案:D。

试题详情

2.(08全国Ⅰ卷)下列化合物,按其品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SiO2  CaCl  CBr4   CF2         B.SiO2  CsCl  CF4  CBr4

C.CsCl  SiO2  CBr4  CF4                  D.CF4   CBr4  CsCl  SiO2

解析:物质的熔点的高低与晶体的类型有关,一般来说: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即:SiO2>CsCl>CBr4、CF4。当晶体的类型相同时,原子晶体与原子半径有关;离子晶体与离子的半径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有关;分子晶体当组成和结构相似时,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说,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熔点高,即CBr4>CF4

答案:A。

试题详情

1.(08海南卷)HBr分子的电子式为(  )

 

解析:HBr分子的H原子和Br原子是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没有电子的转移,不存在离子。

答案:A。

试题详情

8.(08山东卷)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1)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H1=156.6 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H2=32.4 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H=_____kJ·mol-1

  (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放电时,CO32移向电池的_______(填“正”或“负”)极。

  (3)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0,c(H2CO3)=1.5×10-5 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HCO3 +H+的平衡常数K1=_____________。(已知:10-5.60=2.5×10-6)

  (4)常温下,则溶液c(H2CO3)______c(CO32)(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解析:(1)由盖斯定律可知,由上一个反应减去下一个反应: C3H8(g)===CH3CH=CH2(g)+H2(g) 得:△H=124.2kJ·mol-1

   (2)注意电池反应不是电极反应,这是本题的关键。电池反应为:C3H8+5O2===3CO2+4H2O,由于CO32为阴离子,所以它应向负极移动。

   (4)由于0.1 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说明溶液呈碱性,进一步推测可知,HCO3的水解大于HCO3的电离。

答案: (1)124.2。

  (2)C3H8+5O2===3CO2+4H2O;负。

  (3)4.2×10-7 mol·L-1

  (4)> ;HCO3+H2OCO32+H3O+(或HCO3-CO32+H+)。

      HCO3+H2OH2CO3+OH、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2008高考化学分类解析6-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试题详情

7.(08全国Ⅱ卷)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α1等于_________;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α2,α2_______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3=_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4______△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1molP在Cl2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06kJ·mol-1,所以P与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P(s)+Cl2(g)===PCl3(g);△H=-306kJ·mol-1

   (2)中间产物PCl3和未完全反应的Cl2的总能量高于最终产物PCl5的能量,其△H=-93kJ·mol-1,所以PCl5(g)===PCl3(g)+Cl2(g);△H=93kJ·mol-1;分解率α1=×100%=25%,由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此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PCl5的分解率增大。即:α2>α1

   (3)由图可知,P与Cl2反应生成PCl3,PCl3和Cl2进一步反应生成PCl5,都是放热反应,分两步进行且第二步降低温度,有利于PCl5的生成,防止PCl5的分解。

   (4)由盖斯定律可知,一步生成生成PCl5和两步生成PCl5的总热效应相等,即△H3=-399kJ·mol-1

   (5)PCl5与水反应生成H3PO4和HCl,化学方程式为:PCl5+4H2O===H3PO4+5HCl。

答案:(1)P(s)+Cl2(g)===PCl3(g);△H=-306kJ·mol-1

    (2)PCl5(g)===PCl3(g)+Cl2(g);△H=93kJ·mol-1。25%;大于。

   (3)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4)-399kJ·mol-1;等于。

   (5)PCl5+4H2O===H3PO4+5HCl。

试题详情

6.(08四川卷)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映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映的中和热△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解析:选项A中中和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强酸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和碱的元数无关;选项C中加热是化学反应的条件,与反应是为否放热和吸热无关,如:Fe+SFeS,它属于放热反应;选项D中燃烧热是指1mol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这里的稳定化合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化合物稳定,如C燃烧可生成CO和CO2,其中CO2比CO稳定,二是化合物的状态稳定,如气态的水就不如液态的水稳定。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