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9379  49387  49393  49397  49403  49405  49409  49415  49417  49423  49429  49433  49435  49439  49445  49447  49453  49457  49459  49463  49465  49469  49471  49473  49474  49475  49477  49478  49479  49481  49483  49487  49489  49493  49495  49499  49505  49507  49513  49517  49519  49523  49529  49535  49537  49543  49547  49549  49555  49559  49565  49573  447348 

17、(2011•滨州)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所示图形.若∠CED′=56°,则∠AED的大小是 62 °.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操作型;数形结合。

分析:易得∠DED′的度数,除以2即为所求角的度数.

解答:解:∵∠CED′=56°,

∴∠DED′=180°﹣∠56°=124°,

∵∠AED=∠AED′,

∴∠AED=∠DED′=62°.

故答案为:62.

点评:考查翻折变换问题;用到的知识点为:翻折前后得到的角相等.

试题详情

16、(2011•滨州)在等腰△ABC中,∠C=90°,则tanA= 1 

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根据△ABC是等腰三角形,∠C=90°,求出∠A=∠B=45°,从而求出角A的正切值.

解答:解:∵△ABC是等腰三角形,∠C=90°,

∴∠A=∠B=45°,

∴tanA=tan45°=1,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等腰直角三角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时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试题详情

15、(2011•滨州)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中,其一边上高的长度为 3cm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三角都是60°利用三角函数可求得其高.

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B=60°,

∵AB=6cm,

∴AD=3cm.

故答案为:3c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比较简单.

试题详情

14、(2011•滨州)若x=2是关于x的方程x2﹣x﹣a2+5=0的一个根,则a的值为 ±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分析:方程的解就是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把x=2代入方程,即可得到一个关于a的方程,即可求得a的值.

解答:解:把x=2代入方程x2﹣x﹣a2+5=0得:

4﹣2﹣a2+5=0,

解得:a=±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方程的解得定义,是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试题详情

13、(2008•贵阳)分解因式:x2﹣4= (x+2)(x﹣2)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分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

解答:解:x2﹣4=(x+2)(x﹣2).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式子的特点是:两项平方项,符号相反.

试题详情

12、(2011•滨州)如图,在一张△ABC纸片中,∠C=90°,∠B=60°,DE是中位线,现把纸片沿中位线DE剪开,计划拼出以下四个图形:①邻边不等的矩形;②等腰梯形;③有一个角为锐角的菱形;④正方形.那么以上图形一定能被拼成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专题:作图题。

分析:将该三角形剪成两部分,拼图使得△ADE和直角梯形BCDE不同的边重合,即可解题.

解答:解:①使得CE与AE重合,即可构成邻边不等的矩形,如图:

∵∠C=60°,

∴AB=BC,

∴BD≠BC.

②使得BD与AD重合,即可构成等腰梯形,如图:

③使得BD与DE重合,即可构成有一个角为锐角的菱形,如图:

故计划可拼出①②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性质,本题中求证BD≠BC是解题的关键.

试题详情

11、(2011•滨州)如图.在△ABC中,∠B=90°,∠A=30°,AC=4cm,将△ABC绕顶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至△A'B'C的位置,且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点A所经过的最短路线的长为( )

   A、     B、8cm

   C、   D、

考点:旋转的性质;弧长的计算。

分析:点A所经过的最短路线是以C为圆心、CA为半径的一段弧线,运用弧长公式计算求解.

解答:解:∵∠B=90°,∠A=30°,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ACA′=120°.

又AC=4,

∴L=(cm).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性质的性质和弧长的计算,搞清楚点A的运动轨迹是关键.难度中等.

试题详情

9、(2011•滨州)在△ABC中,∠C=90°,∠A=72°,AB=10,则边AC的长约为(精确到0.1)( )

   A、9.1    B、9.5

   C、3.1    D、3.5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计算题。

分析:在Rt△ABC中,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易得AB、AC及∠A的关系,进而计算可得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

在Rt△ABC中,有cosA=,sinA=

则AC=AB•cosA=10×cos72°≈3.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好边角之间的关系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试题详情

8、(2011•滨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O的顶点A、C分别在y轴、x轴上,以AB为弦的⊙M与x轴相切.若点A的坐标为(0,8),则圆心M的坐标为( )

   A、(﹣4,5)     B、(﹣5,4)

   C、(5,﹣4)     D、(4,﹣5)

考点:垂径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过点M作MD⊥AB于D,连接AM.设⊙M的半径为R,因为四边形OABC为正方形,顶点A,C在坐标轴上,以边AB为弦的⊙M与x轴相切,若点A的坐标为(0,8),所以DA=AB=4,DM=8﹣R,AM=R,又因△ADM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关于R的方程,解之即可.

解答:解:过点M作MD⊥AB于D,交OC于点E.连接AM,设⊙M的半径为R.

∵以边AB为弦的⊙M与x轴相切,AB∥OC,

∴DE⊥CO,

∴DE是⊙M直径的一部分;

∵四边形OABC为正方形,顶点A,C在坐标轴上,点A的坐标为(0,8),

∴OA=AB=CB=OC=8,DM=8﹣R;

∴AD=BD=4(垂径定理);

在Rt△ADM中,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M2=DM2+AD2

∴R2=(8﹣R)2+42,∴R=5.

∴M(﹣4,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及正方形的性质.解题时,需仔细分析题意及图形,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