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9388  49396  49402  49406  49412  49414  49418  49424  49426  49432  49438  49442  49444  49448  49454  49456  49462  49466  49468  49472  49474  49478  49480  49482  49483  49484  49486  49487  49488  49490  49492  49496  49498  49502  49504  49508  49514  49516  49522  49526  49528  49532  49538  49544  49546  49552  49556  49558  49564  49568  49574  49582  447348 

5.“恒盛”超市购进一批大米,大米的标准包装为每袋30kg,售货员任选6袋进行了称重检验,超过标准重量的记作“”, 不足标准重量的记作“”,他记录的结果是,那么这6袋大米重量的平均数和极差分别是

  A.0,1.5     B.29.5,1     C. 30,1.5    D.30.5,0

试题详情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试题详情

3.小华将一张如图1所示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他利用所得的两个直角三角形通过图形变换构成了下列四个图形,这四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图1
 
 
 

    A        B       C        D

试题详情

2.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多个解,下列四组值中不是该方程的解的是

  A.     B.     C.     D.

试题详情

1.的相反数是

  A. 2        B.       C.        D.  

试题详情

23、(2011•德州)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是反比例函数(x>0)图象上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的圆始终与y轴相切,设切点为A.

(1)如图1,⊙P运动到与x轴相切,设切点为K,试判断四边形OKPA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如图2,⊙P运动到与x轴相交,设交点为B,C.当四边形ABCP是菱形时:

①求出点A,B,C的坐标.

②在过A,B,C三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MBP的面积是菱形ABCP面积的.若存在,试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四边形OKPA是正方形.当⊙P分别与两坐标轴相切时,PA⊥y轴,PK⊥x轴,x轴⊥y轴,且PA=PK,可判断结论;

(2)①连接PB,设点P(x,),过点P作PG⊥BC于G,则半径PB=PC,由菱形的性质得PC=BC,可知△PBC为等边三角形,在Rt△PBG中,∠PBG=60°,PB=PA=x,PG=,利用sin∠PBG=,列方程求x即可;

②求直线PB的解析式,利用过A点或C点且平行于PB的直线解析式与抛物线解析式联立,列方程组求满足条件的M点坐标即可.

解答:(1)四边形OKPA是正方形.

证明:∵⊙P分别与两坐标轴相切,

∴PA⊥OA,PK⊥OK.

∴∠PAO=∠OKP=90°.

又∵∠AOK=90°,

∴∠PAO=∠OKP=∠AOK=90°.

∴四边形OKPA是矩形.

又∵OA=OK,

∴四边形OKPA是正方形.(2分)

(2)①连接PB,设点P的横坐标为x,则其纵坐标为

过点P作PG⊥BC于G.

∵四边形ABCP为菱形,

∴BC=PA=PB=PC.

∴△PBC为等边三角形.

在Rt△PBG中,∠PBG=60°,PB=PA=x,

PG=

sin∠PBG=,即

解之得:x=±2(负值舍去).

∴PG=,PA=BC=2.(4分)

易知四边形OGPA是矩形,PA=OG=2,BG=CG=1,

∴OB=OG﹣BG=1,OC=OG+GC=3.

∴A(0,),B(1,0)C(3,0).(6分)

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2+bx+c.

据题意得:

解之得:a=,b=,c=

∴二次函数关系式为:.(9分)

②解法一:设直线BP的解析式为:y=ux+v,据题意得:

解之得:u=,v=

∴直线BP的解析式为:

过点A作直线AM∥PB,则可得直线AM的解析式为:

解方程组:

得:

过点C作直线CM∥PB,则可设直线CM的解析式为:

∴0=

∴直线CM的解析式为:

解方程组:

得:

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M的坐标有四个,

分别为:(0,),(3,0),(4,),(7,).(12分)

解法二:∵

∴A(0,),C(3,0)显然满足条件.

延长AP交抛物线于点M,由抛物线与圆的轴对称性可知,PM=PA.

又∵AM∥BC,

∴点M的纵坐标为

又点M的横坐标为AM=PA+PM=2+2=4.

∴点M(4,)符合要求.

点(7,)的求法同解法一.

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M的坐标有四个,

分别为:(0,),(3,0),(4,),(7,).(12分)

解法三:延长AP交抛物线于点M,由抛物线与圆的轴对称性可知,PM=PA.

又∵AM∥BC,

∴点M的纵坐标为

解得:x1=0(舍),x2=4.

∴点M的坐标为(4,).

点(7,)的求法同解法一.

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M的坐标有四个,

分别为:(0,),(3,0),(4,),(7,).(12分)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关键是由菱形、圆的性质,形数结合解题.

试题详情

22、(2011•德州)●观察计算

当a=5,b=3时,的大小关系是

当a=4,b=4时,的大小关系是=

●探究证明

如图所示,△ABC为圆O的内接三角形,AB为直径,过C作CD⊥AB于D,设AD=a,BD=b.

(1)分别用a,b表示线段OC,CD;

(2)探求OC与CD表达式之间存在的关系(用含a,b的式子表示).

●归纳结论

根据上面的观察计算、探究证明,你能得出的大小关系是:

●实践应用

要制作面积为1平方米的长方形镜框,直接利用探究得出的结论,求出镜框周长的最小值.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几何不等式;圆周角定理。

分析:●观察计算:分别代入计算即可得出的大小关系;

●探究证明:

(1)由于OC是直径AB的一半,则OC易得.通过证明△ACD∽△CBD,可求CD;

(2)分a=b,a≠b讨论可得出的大小关系;

●实践应用:通过前面的结论长方形为正方形时,周长最小.

解答:解:●观察计算:=.(2分)

●探究证明:

(1)∵AB=AD+BD=2OC,

(3分)

∵AB为⊙O直径,

∴∠ACB=90°.

∵∠A+∠ACD=90°,∠ACD+∠BCD=90°,

∴∠A=∠BCD.

∴△ACD∽△CBD.(4分)

即CD2=AD•BD=ab,

.(5分)

(2)当a=b时,OC=CD,=

a≠b时,OC>CD,.(6分)

●结论归纳:.(7分)

●实践应用

设长方形一边长为x米,则另一边长为米,设镜框周长为l米,则.(9分)

,即x=1(米)时,镜框周长最小.

此时四边形为正方形时,周长最小为4米.(10分)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几何不等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通过计算和证明得出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试题详情

21、(2011•德州)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一步优化市中心城区的环境,德州市政府拟对部分路段的人行道地砖、花池、排水管道等公用设施全面更新改造,根据市政建设的需要,须在60天内完成工程.现在甲、乙两个工程队有能力承包这个工程.经调查知道: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的时间比甲队单独完成多用25天,甲、乙两队合作完成工程需要30天,甲队每天的工程费用2500元,乙队每天的工程费用2000元.

(1)甲、乙两个工程队单独完成各需多少天?

(2)请你设计一种符合要求的施工方案,并求出所需的工程费用.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专题:工程问题。

分析:(1)如果设甲工程队单独完成该工程需x天,那么由“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的时间比甲队单独完成多用25天”,得出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该工程需(x+25)天.再根据“甲、乙两队合作完成工程需要30天”,可知等量关系为:甲工程队30天完成该工程的工作量+乙工程队30天完成该工程的工作量=1.

(2)首先根据(1)中的结果,排除在60天内不能单独完成该工程的乙工程队,从而可知符合要求的施工方案有两种:方案一:由甲工程队单独完成;方案二: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针对每一种情况,分别计算出所需的工程费用.

解答:解:(1)设甲工程队单独完成该工程需x天,则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该工程需(x+25)天.(1分)

根据题意得:.(3分)

方程两边同乘以x(x+25),得30(x+25)+30x=x(x+25),

即x2﹣35x﹣750=0.

解之,得x1=50,x2=﹣15.(5分)

经检验,x1=50,x2=﹣15都是原方程的解.

但x2=﹣15不符合题意,应舍去.(6分)

∴当x=50时,x+25=75.

答:甲工程队单独完成该工程需50天,则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该工程需75天.(7分)

(2)此问题只要设计出符合条件的一种方案即可.

方案一:由甲工程队单独完成.(8分)

所需费用为:2500×50=125000(元).(10分)

方案二: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

所需费用为:(2500+2000)×30=135000(元).(10分)

点评:本题考查分式方程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分析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工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试题详情

20、(2011•德州)某兴趣小组用高为1.2米的仪器测量建筑物CD的高度.如示意图,由距CD一定距离的A处用仪器观察建筑物顶部D的仰角为β,在A和C之间选一点B,由B处用仪器观察建筑物顶部D的仰角为α.测得A,B之间的距离为4米,tanα=1.6,tanβ=1.2,试求建筑物CD的高度.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CD与EF的延长线交于点G,设DG=x米.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在Rt△DGF中,,在Rt△DGE中,,根据EF=EG﹣FG,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出x,再加上1.2即为建筑物CD的高度.

解答:解:CD与EF的延长线交于点G,如图,设DG=x米.

在Rt△DGF中,,即

在Rt△DGE中,,即

∴4=

解方程得:x=19.2.

∴CD=DG+GC=19.2+1.2=20.4.

答:建筑物高为20.4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仰角的概念: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仰角.也考查了测量建筑物高度的方法以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试题详情

19、(2011•德州)如图 AB=AC,CD⊥AB于D,BE⊥AC于E,BE与CD相交于点O.

(1)求证AD=AE;

(2)连接OA,BC,试判断直线OA,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应用题;证明题。

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ACD≌△ABE,即可得出AD=AE,

(2)根据已知条件得出△ADO≌△AEO,得出∠DAO=∠EAO,即可判断出OA是∠BAC的平分线,即OA⊥BC.

解答:(1)证明:在△ACD与△ABE中,

∵∠A=∠A,∠ADC=∠AEB=90°,AB=AC,

∴△ACD≌△ABE,

∴AD=AE.

(2)互相垂直,

在Rt△ADO与△AEO中,

∵OA=OA,AD=AE,

∴△ADO≌△AEO,

∴∠DAO=∠EAO,

即OA是∠BAC的平分线,

又∵AB=AC,

∴OA⊥B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难度适中.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