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9411  49419  49425  49429  49435  49437  49441  49447  49449  49455  49461  49465  49467  49471  49477  49479  49485  49489  49491  49495  49497  49501  49503  49505  49506  49507  49509  49510  49511  49513  49515  49519  49521  49525  49527  49531  49537  49539  49545  49549  49551  49555  49561  49567  49569  49575  49579  49581  49587  49591  49597  49605  447348 

6.对于反比例函数y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象经过点(1,-1)        B.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C.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D.当x<0时,yx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C。

[考点]反比例函数。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性质,直接得出结果。

试题详情

5.若⊙O1、⊙O2的半径分别为4和6,圆心距O1O2=8,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

  A.内切       B.相交      C.外切       D.外离

[答案]B。

[考点]圆心距。

[分析]

试题详情

4.已知a - b =1,则代数式2a -2b -3的值是

A.-1         B.1          C.-5         D.5

[答案]A。

[考点]代数式代换。

[分析]

试题详情

3.下面四个几何体中,俯视图为四边形的是

 

[答案]D。

[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直接得出结果。

试题详情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x2+ x3 = x5       B.x4·x2 = x6       C.x6÷x2 = x3            D.( x2  )3 = x8

[答案]B。

[考点]同底幂的乘法。

[分析]

试题详情

1.-2的绝对值是

A.-2             B.-             C.2             D.

[答案]C。

[考点]绝对值。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定义,直接得出结果。

试题详情

29、(2011•苏州)巳知二次函数y=a(x2﹣6x+8)(a>0)的图象与x轴分别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

(1)如图①.连接AC,将△OAC沿直线AC翻折,若点O的对应点0'恰好落在该抛物线的 对称轴上,求实数a的值;

(2)如图②,在正方形EFGH中,点E、F的坐标分别是(4,4)、(4,3),边HG位于边EF的 右侧.小林同学经过探索后发现了一个正确的命题:“若点P是边EH或边HG上的任意一点,则四条线段PA、PB、PC、PD不能与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对应相等 (即这四条线段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若点P是边EF或边FG上的任意一点,刚才的结论是否也成立?请你积极探索,并写出探索过程;

(3)如图②,当点P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时,设点P的纵坐标l是大于3的常数,试问:是否存在一个正数阿a,使得四条线段PA、PB、PC、PD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对应相等 (即这四条线段能构成平行四边形)?请说明理由.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本题需先求出抛物线与x轴交点坐标和对称轴,再根据∠OAC=60°得出AO,从而求出a.

(2)本题需先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P是EF上任意一点时,可得PC>PB,从而得出PB≠PA,PB≠PC,PB≠PD,即可求出线段PA、PB、PC、PD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3)本题需先得出PA=PB,再由PC=PD,列出关于t与a的方程,从而得出a的值,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1)令y=0,由a(x2﹣6x+8)=0,

解得x1=2,x2=4;

令x=0,解得y=8a,

∴点 A、B、C的坐标分别是(2,0)、(4,0)、(0,8a),

该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3,

∴OA=2,

如图①,设抛物线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M,则AM=1,

由题意得:O′A=OA=2,

∴O′A=2AM,

∴∠O′AM=60°,

∴∠OAC=∠O′AC60°,

,AO=2

即8a=2

∴a=

(2)若点P是边EF或边FG上的任意一点,结论同样成立,

①如图②,设P是边EF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E重合),连接PM,

∵点E(4,4)、F(4,3)与点B(4,0)在一直线上,点C在y轴上,

∴PB<4,PC≥4,

∴PC>PB,

又PD>PM>PB,PA>PM>PB,

∴PB≠PA,PB≠PC,PB≠PD,

∴此时线段PA、PB、PC、PD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②设P是边FG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G重合),

∵点F的坐标是(4,3),点G的坐标是(5,3),

∴FG=3,GB=

∴3≤PB

∵PC≥4,

∴PC>PB,

又PD>PM>PB,PA>PM>PB,

∴PB≠PA,PB≠PC,PB≠PD,

∴此时线段PA、PB、PC、PD也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3)存在一个正数a,使得线段PA、PB、PC、PD能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图③,∵点A、B是抛物线与x轴交点,点P在抛物线对称轴上,

∴PA=PB,

∴当PC=PD时,线段PA、PB、PC、PD能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点C的坐标是(0,8a),点D的坐标是(3,﹣a),

点P的坐标是(3,t),

∴PC2=32+(t﹣8a)2,PD2=(t+a)2

由PC=PD得PC2=PD2

∴32+(t﹣8a)2=(t+a)2

整理得:7a2﹣2ta+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a==

显然a=满足题意

当t是一个大于3的常数时,存在一个正数a=,使得线段PA、旁边、PC、PD能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在解题时要注意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把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相结合是本题的关键.

试题详情

28、(2011•苏州)如图①,小慧同学把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即△OAB)放在直线l1上.OA边与直线l1重合,然后将三角形纸片绕着顶点A按顺吋针方向旋转120°,此时点O运动到了点O1处,点B运动到了点B1处;小慧又将三角形纸片AO1B1,绕点B1按顺吋针方向旋转 120°,此时点A运动到了点A1处,点O1运动到了点O2处(即顶点O经过上述两次旋转到达O2处).

小慧还发现:三角形纸片在上述两次旋转的过程中.顶点O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两段圆弧,即,顶点O所经过的路程是这两段圆弧的长度之和,并且这两段圆弧与直线l1围成的图形面积等于扇形A001的面积、△AO1B1的面积和扇形B1O1O2的面积之和.

小慧进行类比研究:如图②,她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0ABC放在直线l2上,0A边与直线l2重合,然后将正方形纸片绕着顶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此时点O运动到了点O1处(即点B处),点C运动到了点C1处,点B运动到了点B2处,小慧又将正方形纸片 AO1C1B1绕顶点B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按上述方法经过若干次旋转后,她提出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若正方形纸片0ABC按上述方法经过3次旋转,求顶点0经过的路程,并求顶点O在此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图形与直线l2围成图形的面积;若正方形纸片OABC按上述方法经过5次旋转.求顶点O经过的路程;

问题②:正方形纸片OABC按上述方法经过多少次旋转,顶点0经过的路程是

考点: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弧长的计算;扇形面积的计算。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①根据正方形旋转3次和5次的路径,利用弧长计算公式以及扇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②再利用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4次旋转得出旋转路径,进而得出=20(1+)π+,即可得出旋转次数.

解答:解:①如图所示,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3次旋转,顶点O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三段圆弧,

∴顶点O在此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2+=(1+)π,

顶点O在此过程中经过的图形与直线l2围成的图形面积为:

×2++2××1=1+π.

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5次旋转,顶点O在此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

3+=(+)π,

②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4次旋转,顶点O在此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

2+=(1+)π,

=20(1+)π+

∴正方形纸片OABC经过了81次旋转.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旋转以及扇形面积公式和弧长计算公式,分别得出旋转3,4,5次旋转的路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试题详情

27、(2011•苏州)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以AB为直径在正方形内作半圆,P是半圆上的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PA、PB、PC、PD.

(1)如图①,当PA的长度等于 2时,∠PAD=60°;当PA的长度等于 2时,△PAD是等腰三角形;

(2)如图②,以AB边所在直线为x轴、AD边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点A即为原点O),把△PAD、△PAB、△PBC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S3.设P点坐标为(a,b),试求2S1S3﹣S22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a、b的值.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正方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几何综合题;数形结合;方程思想。

分析:(1)由AB是直径,可得∠APB=90°,然后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得PA的长;当PA=PB时,△PAB是等腰三角形,然后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射影定理即可求得答案.

(2)过点P分别作PE⊥AB,PF⊥AD,垂足分别为E,F延长FP交BC于点G,则PG⊥BC,P点坐标为(a,b),PE=b,PF=a,PG=4﹣a,利用矩形的面积关系与二次函数的知识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1)若∠PAD=60°,需∠PAB=30°,

∵AB是直径,

∴∠APB=90°,

∴PB=2,

则PA=2

∴当PA的长度等于2时,∠PAD=60°;

若△PAD是等腰三角形,则只能是PA=PD,

过点P作PE⊥AD于E,作PM⊥AB于M,

则四边形EAMP是矩形,

∴PM=PE=AB=2,

∵PM2=AM•BM=4,

∵AM+BM=4,

∴AM=2,

∴PA=2

同理可得P在P′时,PA=PB,

此时:PA=

∴当PA的长度等于2时,△PAD是等腰三角形;

(2)过点P分别作PE⊥AB,PF⊥AD,垂足分别为E,F延长FP交BC于点G,

则PG⊥BC,

∵P点坐标为(a,b),

∴PE=b,PF=a,PG=4﹣a,

在△PAD,△PAB及△PBC中,

S1=2a,S2=2b,S3=8﹣2a,

∵AB为直径,

∴∠APB=90°,

∴PE2=AE•BE,

即b2=a(4﹣a),

∴2S1S3﹣S22=4a(8﹣2a)﹣4b2=﹣4b2+16a=﹣4(a﹣2)2+16,

∴当a=2时,b=2,2S1S3﹣S22有最大值16.

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圆周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的性质等知识.此题综合性很强,解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试题详情

26、(2011•苏州)如图,已知AB是⊙O的弦,OB=2,∠B=30°,C是弦AB上的任意一点 (不与点A、B重合),连接CO并延长CO交⊙O于点D,连接AD.

(1)弦长等于 2(结果保留根号);

(2)当∠D=20°时,求∠BOD的度数;

(3)当AC的长度为多少时,以A、C、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C、0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写出解答过程.

考点: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几何综合题;数形结合。

分析:(1)过点O作OE⊥AB于E,由垂径定理即可求得AB的长;

(2)连接OA,由OA=OB,OA=OD,可得∠BAO=∠B,∠DAO=∠D,则可求得∠DAB的度数,又由圆周角等于同弧所对圆心角的一半,即可求得∠DOB的度数;

(3)由∠BCO=∠A+∠D,可得要使△DAC与△BOC相似,只能∠DCA=∠BCO=90°,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过点O作OE⊥AB于E,

则AE=BE=AB,∠OEB=90°,

∵OB=2,∠B=30°,

∴BE=OB•cos∠B=2×=

∴AB=2

故答案为:2

(2)连接OA,

∵OA=OB,OA=OD,

∴∠BAO=∠B,∠DAO=∠D,

∴∠DAB=∠BAO+∠DAO=∠B+∠D,

又∵∠B=30°,∠D=20°,

∴∠DAB=50°,

∴∠BOD=2∠DAB=100°;

(3)∵∠BCO=∠A+∠D,

∴∠BCO>∠A,∠BCO>∠D,

∴要使△DAC与△BOC相似,只能∠DCA=∠BCO=90°,

此时∠BOC=60°,∠BOD=120°,

∴∠DAC=60°,

∴△DAC∽△BOC,

∵∠BCO=90°,

即OC⊥AB,

∴AC=AB=

点评:此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圆周角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题目综合性较强,解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