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9777  49785  49791  49795  49801  49803  49807  49813  49815  49821  49827  49831  49833  49837  49843  49845  49851  49855  49857  49861  49863  49867  49869  49871  49872  49873  49875  49876  49877  49879  49881  49885  49887  49891  49893  49897  49903  49905  49911  49915  49917  49921  49927  49933  49935  49941  49945  49947  49953  49957  49963  49971  447348 

20.(本小题满分12分) (2005年高考·山东卷·理20文20)

如图,已知长方体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垂直

的中点.

(I)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II)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

(III)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在长方体中,以所在的直线为轴,以所在的直线为轴,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如图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已知可得

平面,从而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又从而易得

(I)因为所以=

易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

(II)易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即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锐角)为

(III)点到平面的距离,即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所以距离=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试题详情

19.(2005年高考·浙江卷·文18)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ABBCPA,点OD分别是ACPC的中点,OP⊥底面ABC

  (Ⅰ)求证:OD∥平面PAB

  (Ⅱ) 求直线O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

解:方法一:

(Ⅰ) ∵O、D分别为AC、PC中点,

 

(Ⅱ)

方法二:

试题详情

18.(2005年高考·浙江卷·理18)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ABBCkPA,点OD分别是ACPC的中点,OP⊥底面ABC

  (Ⅰ)当k时,求直线PA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

  (Ⅱ) 当k取何值时,O在平面PBC内的射影恰好为△PBC的重心?

解:方法一:

(Ⅰ) ∵O、D分别为AC、PC中点,

(Ⅱ)

PA与平面PBC所成的角的大小等于

(Ⅲ)由(Ⅱ)知,,∴F是O在平面PBC内的射影

∵D是PC的中点,

若点F是的重心,则B,F,D三点共线,

∴直线OB在平面PBC内的射影为直线BD,

,即

反之,当时,三棱锥为正三棱锥,

∴O在平面PBC内的射影为的重心

方法二:

以O为原点,射线OP为非负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

(Ⅰ)D为PC的中点,

(Ⅱ),即

可求得平面PBC的法向量

设PA与平面PBC所成的角为,则

(Ⅲ)的重心

,即

反之,当时,三棱锥为正三棱锥,

∴O在平面PBC内的射影为的重心

试题详情

17.(本小题满分14分,第一小问满分6分,第二、第三满分各4分)(2005年高考·江苏卷21)如图,在五棱锥S-ABCDE中,SA⊥底面ABCDE,SA=AB=AE=2,BC=DE=,∠BAE=∠BCD=∠CDE=1200

(Ⅰ)求异面直线CD与SB所成的角(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Ⅱ)证明:BC⊥平面SAB;

(Ⅲ)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二面角B-SC-D的大小。(本小问不必写出解答过程)

(21)(Ⅰ)连结BE,延长BC、ED交于点F,

则∠DCF=∠CDF=600,∴△CDF为正三角形,∴CF=DF。

又BC=DE,∴BF=EF。因此,△BFE为正三角形,∴∠FBE=∠FCD=600,∴BE//CD

所以∠SBE(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CD与SB所成的角。

∵SA⊥底面ABCDE,SA=AB=AE=2,∴SB=,同理SE=

又∠BAE=1200,所以BE=,从而,cos∠SBE=,∴∠SBE=arccos

所以异面直线CD与SB所成的角是arccos

(Ⅱ) 由题意,△ABE为等腰三角形,∠BAE=1200

∴∠ABE=300,又∠FBE =600,∴∠ABC=900,∴BC⊥BA∵SA⊥底面ABCDE,BC底面ABCDE,

∴SA⊥BC,又SABA=A,∴BC⊥平面SAB。

(Ⅲ)二面角B-SC-D的大小

试题详情

16.(本小题满分13分)(2005年高考·重庆卷·文20)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D⊥底面ABCD,E是AB上一点,PE⊥EC. 已知

  (Ⅰ)异面直线PD与EC的距离;

  (Ⅱ)二面角E-PC-D的大小.

解法一:

(Ⅰ)因PD⊥底面,故PD⊥DE,又因EC⊥PE,且DE

是PE在面ABCD内的射影,由三垂直线定理的逆定理知

EC⊥DE,因此DE是异面直线PD与EC的公垂线.

设DE=x,因△DAE∽△CED,故(负根舍去).

从而DE=1,即异面直线PD与EC的距离为1.

(Ⅱ)过E作EG⊥CD交CD于G,作GH⊥PC交PC于H,连接EH. 因PD⊥底面,

故PD⊥EG,从而EG⊥面PCD.

因GH⊥PC,且GH是EH在面PDC内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知EH⊥PC.

因此∠EHG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面PDC中,PD=,CD=2,GC=

因△PDC∽△GHC,故

故在

即二面角E-PC-D的大小为

解法二:

(Ⅰ)以D为原点,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已知可得D(0,0,0),P(0,0,

C(0,2,0)设

  由

  由

又PD⊥DE,故DE是异面直线PD与CE的公垂线,易得,故异面直线PD、

CE的距离为1.

(Ⅱ)作DG⊥PC,可设G(0,y,z).由

作EF⊥PC于F,设F(0,m,n),

又由F在PC上得

故平面E-PC-D的平面角的大小为向量的夹角.

  即二面角E-PC-D的大小为

试题详情

15.(本小题满分13分)(2005年高考·重庆卷·理20)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侧面BB1C1C,E为棱CC1上异于C、C1的一点,EA⊥EB1,已知AB=,BB1=2,BC=1,∠BCC1=,求:

  (Ⅰ)异面直线AB与EB1的距离;

  (Ⅱ)二面角A-EB1-A1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解法一:

  (Ⅰ)因AB⊥面BB1C1C,故AB⊥BE.

又EB1⊥EA,且EA在面BCC1B1内的射影为EB.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知EB1⊥BE,因此BE是异面直线

AB与EB1的公垂线,

在平行四边形BCC1B1中,设EB=x,则EB1=

作BD⊥CC1,交CC1于D,则BD=BC·

在△BEB1中,由面积关系得.

(负根舍去)

解之得CE=2,故此时E与C1重合,由题意舍去.

因此x=1,即异面直线AB与EB1的距离为1.

(Ⅱ)过E作EG//B1A1,则GE⊥面BCC1B,故GE⊥EB1且GE在圆A1B1E内,

又已知AE⊥EB1

故∠AEG是二面角A-EB1-A1的平面角.

因EG//B1A1//BA,∠AEG=∠BAE,故

解法二:(Ⅰ)

而BB1C1C得AB⊥EB1从而=0.

    设O是BB1的中点,连接EO及OC1,则在Rt△BEB1中,EO=BB1=OB1=1,

    因为在△OB1C1中,B1C1=1,∠OB1C1=,故△OB1C1是正三角形,

    所以OC1=OB1=1,

    又因∠OC1E=∠B1C1C-∠B1C1O=故△OC1E是正三角形,

    所以C1E=1,故CE=1,易见△BCE是正三角形,从面BE=1,

    即异面直线AB与EB1的距离是1.

(Ⅱ)由(I)可得∠AEB是二面角A-EB1-B的平面角,在Rt△ABE中,由AB=

BE=1,得tanAEB=.

又由已知得平面A1B1E⊥平面BB1C1C,

故二面角A-EB1-A1的平面角,故

解法三:

  (I)以B为原点,分别为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于BC=1,BB1=2,AB=,∠BCC1=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有

    B(0,0,0),A(0,0,),B1(0,2,0),

   

    设

   

又AB⊥面BCC1B1,故AB⊥BE. 因此BE是异面直线AB、EB1的公垂线,

,故异面直线AB、EB1的距离为1.

(II)由已知有故二面角A-EB1-A1的平面角的大小为向量

的夹角.

试题详情

14.(本小题满分12分)(2005年高考·江西卷·理20文20)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点E在棱AB上移动.(1)证明:D1E⊥A1D;

  (2)当E为AB的中点时,求点E到面ACD1的距离;

  (3)AE等于何值时,二面角D1-EC-D的大小为.

解法(一)(1)证明:∵AE⊥平面AA1DD1,A1D⊥AD1,∴A1D⊥D1E

(2)设点E到面ACD1的距离为h,在△ACD1中,AC=CD1=,AD1=

(3)过D作DH⊥CE于H,连D1H、DE,则D1H⊥CE,

  ∴∠DHD1为二面角D1-EC-D的平面角.

设AE=x,则BE=2-x

解法(二):以D为坐标原点,直线DA,DC,DD1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E=x,则A1(1,0,1),D1(0,0,1),E(1,x,0),A(1,0,0)C(0,2,0)

(1)

(2)因为E为AB的中点,则E(1,1,0),从而

,设平面ACD1的法向量为,则

也即,得,从而,所以点E到平面AD1C的距离为

(3)设平面D1EC的法向量,∴

  令b=1, ∴c=2,a=2-x

依题意

(不合,舍去), .

∴AE=时,二面角D1-EC-D的大小为

试题详情

13.(本小题满分12分)(2005年高考·辽宁卷17)

已知三棱锥P-ABC中,E、F分别是AC、AB的中点,

△ABC,△PEF都是正三角形,PF⊥AB.

  (Ⅰ)证明PC⊥平面PAB;

  (Ⅱ)求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Ⅲ)若点P、A、B、C在一个表面积为12π的

     球面上,求△ABC的边长.

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的线面关系,三棱锥、球的有关概念及解三角形等基础知识,考

查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用方程解未知量的基本方法,满分12分.

(Ⅰ)证明: 连结CF.

……4分

(Ⅱ)解法一: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B=a,则AB=a,则

……………………8分

解法二:设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为O.

得PA=PB=PC. 于是O是△ABC的中心.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B=a,则  …………8分

(Ⅲ)解法一:设PA=x,球半径为R.

的边长为.………12分

解法二:延长PO交球面于D,那么PD是球的直径.

连结OA、AD,可知△PAD为直角三角形.  设AB=x,球半径为R.

.……12分

试题详情

12.(本题满分12分)(2005年高考·湖南卷·理17文18)

   如图1,已知ABCD是上.下底边长分别为2和6,高为的等腰梯形,将它沿对称轴OO1折成直二面角,如图2.

 (Ⅰ)证明:AC⊥BO1

(Ⅱ)求二面角O-AC-O1的大小.

解法一(I)证明 由题设知OA⊥OO1,OB⊥OO1.

    所以∠AOB是所折成的直二面角的平面角,

    即OA⊥OB. 故可以O为原点,OA、OB、OO1

        所在直线分别为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3,则相关各点的坐标是A(3,0,0),

    B(0,3,0),C(0,1,)

图3
 
    O1(0,0,).

    从而

    所以AC⊥BO1.

(II)解:因为所以BO1⊥OC,

由(I)AC⊥BO1,所以BO1⊥平面OAC,是平面OAC的一个法向量.

是0平面O1AC的一个法向量,

   得.

设二面角O-AC-O1的大小为,由的方向可知>,

    所以cos>=

    即二面角O-AC-O1的大小是

解法二(I)证明 由题设知OA⊥OO1,OB⊥OO1

    所以∠AOB是所折成的直二面角的平面角,

图4
 
    即OA⊥OB. 从而AO⊥平面OBCO1

    OC是AC在面OBCO1内的射影.

    因为  

    所以∠OO1B=60°,∠O1OC=30°,从而OC⊥BO1

    由三垂线定理得AC⊥BO1.

(II)解 由(I)AC⊥BO1,OC⊥BO1,知BO1⊥平面AOC.

    设OC∩O1B=E,过点E作EF⊥AC于F,连结O1F(如图4),则EF是O1F在平面AOC

    内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得O1F⊥AC.

    所以∠O1FE是二面角O-AC-O1的平面角.

    由题设知OA=3,OO1=,O1C=1,

    所以

    从而,   又O1E=OO1·sin30°=

    所以  即二面角O-AC-O1的大小是

试题详情

11.(本小题满分12分)(2005年高考·湖北卷·文20)

   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的长方体被截面AEC1F所截面而得到的,其中AB=4,BC=2,CC1=3,BE=1.

  (Ⅰ)求BF的长;

  (Ⅱ)求点C到平面AEC1F的距离.

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和空间距离的求法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运算能力.

解法1:(Ⅰ)过E作EH//BC交CC1于H,则CH=BE=1,EH//AD,且EH=AD.

又∵AF∥EC1,∴∠FAD=∠C1EH.

∴Rt△ADF≌Rt△EHC1.  ∴DF=C1H=2.

(Ⅱ)延长C1E与CB交于G,连AG,

则平面AEC1F与平面ABCD相交于AG.

过C作CM⊥AG,垂足为M,连C1M,

由三垂线定理可知AG⊥C1M.由于AG⊥面C1MC,且

AG面AEC­1F,所以平面AEC1F⊥面C1MC.在Rt△C1CM中,作CQ⊥MC1,垂足为Q,则CQ的长即为C到平面AEC1F的距离.

解法2:(I)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B(2,4,0),A(2,0,0),C(0,4,0),E(2,4,1),C1(0,4,3).设F(0,0,z).

∵AEC1F为平行四边形,

(II)设为平面AEC1F的法向量,

的夹角为a,则

∴C到平面AEC1F的距离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