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50091  50099  50105  50109  50115  50117  50121  50127  50129  50135  50141  50145  50147  50151  50157  50159  50165  50169  50171  50175  50177  50181  50183  50185  50186  50187  50189  50190  50191  50193  50195  50199  50201  50205  50207  50211  50217  50219  50225  50229  50231  50235  50241  50247  50249  50255  50259  50261  50267  50271  50277  50285  447348 

2.4 重视在导数、向量、函数、不等式等知识交汇点上的命题趋势,既考查相关的知识,又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突出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例5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为,一个焦点是F(-m,0)(m是大于0的常数).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Q是椭圆上的一点,且过点F、Q的直线与y轴交于点M. 若,求直线的斜率.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椭圆和向量等基本知识,以及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I)设所求椭圆方程是

    由已知,得   所以.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是

    (II)设Q(),直线

    当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

   

    .

    于是  故直线l的斜率是0,.

 例6  设曲线在点处切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则到曲线对称轴距离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求法,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

   ∵ 过P点的切线斜率由题意:

的对称轴为到该对称轴的距离为,故应选B.

  例7 已知常数,向量,经过原点O以为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其中。试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使得为定值?若存在,求出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 本题依托向量把解析几何联系起来,既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又考查直线与曲线的方程及圆锥曲线的定义和简单的几何性质。解本题的关键是求出点轨迹方程。

直线OA和AP的方程分别为:

消去参数得P点的轨迹方程为:,整理得    (*)

(1)    当时,方程(*)表示圆,故不存在满足题意的两定点E和F;

(2)    当时,方程(*)表示焦点在上的椭圆,两焦点即为满足题意的两定点;

(3)    当时,方程(*)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两焦点即为满足题意的两定点。

  例8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e. 直线

ly=ex+a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M是直线l与椭圆C的一个公共点,P是点F1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设=λ.

  (Ⅰ)证明:λ=1-e2

  (Ⅱ)确定λ的值,使得△PF1F2是等腰三角形.

(Ⅰ)证法一:因为A、B分别是直线lx轴、y轴的交点,所以A、B的坐标分别是.

   所以点M的坐标是().   由

解法二:因为PF1l,所以∠PF1F2=90°+∠BAF1为钝角,要使△PF1F2为等腰三角形,必有|PF1|=|F1F2|,

设点P的坐标是

由|PF1|=|F1F2|得

两边同时除以4a2,化简得 

从而

于是 

即当时,△PF1F2为等腰三角形

  例9.如图,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动点P在直线上运动,过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PB,且与抛物线C分别相切于A、B两点.

(1)求△APB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

(2)证明∠PFA=∠PFB.

解:(1)设切点A、B坐标分别为

∴切线AP的方程为:

  切线BP的方程为:

解得P点的坐标为:

所以△APB的重心G的坐标为

所以,由点P在直线l上运动,从而得到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

  (2)方法1:因为

由于P点在抛物线外,则

同理有

∴∠AFP=∠PFB.

方法2:①当所以P点坐标为,则P点到直线AF的距离为:

所以P点到直线BF的距离为:

所以d1=d2,即得∠AFP=∠PFB.

②当时,直线AF的方程:

直线BF的方程:

所以P点到直线AF的距离为:

,同理可得到P点到直线BF的距离,因此由d1=d2,可得到∠AFP=∠PFB

                                 2005年11月

试题详情

2.3 有关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主要涉及求参数的值或范围,既考基础,又考能力,突出区分功能,体现思维价值。

例3 过椭圆C:上动点P作⊙的两条切线,切点为 ,若直线轴、轴分别交于两点;

(1)    求证:为定值;

(2)    若椭圆C上存在点,使得由向⊙所引两条切线互相垂直,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方程,以及离心率的概念,立意新,思维活,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对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1)   设易知四点共圆,并且此圆的方程为,由于为上述圆与已知圆,令,故(定值)。

注意 :本小题切点弦的直线方程也可用“设而不求”的方法得出。

(2)由题意,四边形为正方形,,从而存在点的条件为: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与椭圆相交,,故

例4 已知顶点在原点,焦点在轴上的抛物线截直线所得的弦长为

(1)    求抛物线C的方程;

(2)    过点,且斜率的直线与抛物线C相交与A、B两点,求M分所成比的范围。

分析  本题涉及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关系,两点间距离公式及点M分所成的比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考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思维价值。

(1)    设,直线与抛物线C交于,由  

,即

解得

(2)直线把它代入 不合。把代入,设, 

,则(*) 由定比分点公式:0=代入(*)的,显然,于是

试题详情

2.2 求曲线的方程,考查坐标法的思想和方法,从不同思维层次上反映数学能力。

例2 双曲线为渐近线且过点

(1)    求双曲线的方程;

(2)    已知动点与曲线的两个焦点所连线段长的和为定长,且这两条线段夹角的余弦最小值为,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3)    在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的轨迹方程上的点的最短距离为1?若存在,求出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椭圆的方程,基本不等式及二次函数的最值,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指定圆锥曲线的方程。本题把最值问题联系起来,体现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又渗透数学思想,突出对能力的考查,从不同的思维层次上反映能力。

(Ⅰ)设双曲线方程为,故

(Ⅱ)由题意,点轨迹以为焦点的椭圆,设方程为:,则

   记,则,                

知当即P为椭圆短轴端点时,有最小值,并且②,由①,②可得,故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Ⅲ)设是以上轨迹上任一点,则,又

对称轴

(1)若,则当时,,不合。

(2)若,即,则当时,

故存在点满足条件。

试题详情

2.1考查直线和圆锥曲线方程等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要特别重视圆锥曲线定义的灵活应用,反映思维品质。

  例1.1)如图,在正方体的侧面内有

动点到直线与直线距离相等,则动点所在的曲线的形状为:(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定义,线面垂直关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情景新,角度好,有创意,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面即为点到直线的距离,故动点的轨迹应为过中点的抛物线,又点显然在此抛物线上,故选

2)已知F1、F2是双曲线的两焦点,以线段F1F2为边作正三角形MF1F2,若边MF1的中点在双曲线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2、  命题方向

解析几何内容多,范围广,综合度高,其特点是:数形结合,形象思维,规律性强,运算量大,综合性好。主要考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涉及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向量和导数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要注意一些立意新,角度好,有创意的题目,特别要关注在向量和解析几何交汇点上的命题趋势,两者通过坐标自然融合,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又平淡之中见功夫,强化区分功能,突出对能力的考查,从不同的思维层次上考察能力,有较好的思维价值。

试题详情

1、  分值、题型、难度设置

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值约占14﹪,即20分左右,题型一般为二小一大,例如,2005年高考为一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 一道解答题。小题基础灵活,解答题一般在中等以上,一般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考试内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的几何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

主要题型:(1)定义及简单几何性质的灵活运用;(2)求曲线方程(含指定圆锥曲线方程及轨迹方程);(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交点、弦长、中点弦及斜率、对称问题),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4)在导数、不等式、函数、向量等知识网络交汇点上的问题。

试题详情

15、已知二次函数(其中)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若,且时,

(1)求证:;     (2)求证:

(3)求证:当时,有

试题详情

14、已知椭圆,与轴正向交于点A,若这个椭圆上总存在点P,使得(O为原点),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试题详情

13、定长为3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在抛物线上移动,M为线段AB的中点。求M点到轴的最短距离。

试题详情

12、周总长14.8m的钢条制作一个长方体容器的框架,如果所制作容器的底面的一边比短边长0.5m。那么高为多少时容器的容器最大?并求出它的最大容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