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对一求定义域问题主要掌握三大限制:①分式的分母不为零;②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③对数的真数为正,底数大于零且不为1.
例1 (2005年全国高考江苏卷)函数的定义域为 .
解:由题意知,,即
从而可得函数的定义域为.
3.方程思想
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将问题化归为方程的问题,利用方程的性质,实现问题与方程的互相转化,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3 过已知点的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且(其中为原点),求直线的方程.
分析:因为,若设,则,由在圆及直线上,可借助方程求解.
解:设直线的方程为,
则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组
消去,得,
. ①
由方程组消去,得,
. ②
依题意知,,即.
由①,②知,,
整理,得,解得或.
所求直线的方程为或.
评注:本题巧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进而求得方程.
2.转化思想
所谓转化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得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一般地,总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难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解决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
例2 求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小、最大距离.
分析:由于圆是一个对称图形,依其对称性,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小(大)距离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减去(加上)半径.
解:由圆的方程易知圆心坐标为,半径.
而到直线的距离为.
故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为,最小距离为.
评注:凡是涉及与圆有关的距离问题,均可转化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问题.
1.数形结合思想
例1 已知,,若,求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于本题所给圆不是整圆,而仅是圆的一部分,所以应用数形结合处理.
解:集合是斜率为1,在轴上截距为的一束平行线,集合是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3的圆在轴上方的部分(包括与轴的交点).
由题意作出图形,如上图,当直线过时,.
当直线与半圆相切时,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由图形易知,故.
.
评注:在涉及到半圆或圆的一部分的题目时,应用数形结合处理较简单.
4.求参数范围问题
例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方程表示的曲线为椭圆,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解:已知等式可变形为,此式可看成点到定点的距离与到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由统一定义知,所以,故答案为D.
3.求轨迹方程
例3 点与点的距离比它到直线的距离小1,求点的轨迹方程.
解:由题意可知,点与点的距离和它到直线的距离相等,根据定义知,轨迹是抛物线.因此,∴,故点M的轨迹方程是.
2.求最值问题
例2 已知椭圆方程为,右焦点为,为其内部一点,为椭圆上一动点,求点坐标,使最小.
解:如图,由题意得
,,
∴,,
由统一定义知即为到右准线的距离,
因此,要使最小,点除了应在轴的右侧外,还要使与过点且与准线垂直的线共线即可,
由,解得点坐标为.
1.求距离问题
例1 椭圆上一点到左焦点的距离为6,则点到右准线的距离是多少?
解:由第一定义,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再由统一定义,得,
∴,所以点到右准线的距离为.
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统称为圆锥曲线,在解题过程中,我们经常用到它们的统一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当时,轨迹是椭圆;当时,轨迹是双曲线;当时,轨迹是抛物线.其中,点是曲线的焦点,直线是对应于焦点的曲线的准线,为离心率.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把焦点、准线和离心率巧妙地联系起来,在解相关的题目时,如能巧妙运用统一定义,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使问题简洁明快的得以解决.
3.“放回”与“不放回”
例3 从含有两件正品和一件次品的三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一件,连续取两次.
(1)若每次取出后不放回,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
(2)若每次取出后放回,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
解:(1)每次取一件,取后不放回地连续取两次,其一切可能的结果为:,其中小括号中左边的字母表示第1次取出的产品,右边的字母表示第2次取出的产品.用A表示“取出的两件中,恰好有一件次品”这一事件,则事件由这4个事件组成,因而;
(2)有放回地取出两件,其一切可能的结果为:
,用表示“恰有一件次品”这一事件,则事件由这4个事件组成,因而.
注:对于“互斥”与“对立”这两个易混概念的理解,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们特在第四版《一定要抓住“互斥”与“对立”》一文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大家可以参考学习.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