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56273  56281  56287  56291  56297  56299  56303  56309  56311  56317  56323  56327  56329  56333  56339  56341  56347  56351  56353  56357  56359  56363  56365  56367  56368  56369  56371  56372  56373  56375  56377  56381  56383  56387  56389  56393  56399  56401  56407  56411  56413  56417  56423  56429  56431  56437  56441  56443  56449  56453  56459  56467  447348 

2.范围: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π)

3公式:,① k=tanα(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

②k=(过两点P (x,y),P (x,y2)且(x≠x))

4常见题型:①已知(或范围)求k(或范围)

      ②已知k(或范围)求(或范围)

      解题方法:数形结合法,即借助y=tanx(x[0,π))图像解决。

试题详情

1.概念: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

试题详情

例3 已知直线过定点,在轴上的截距在的范围内,求直线

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

 解析:如图3,,设直线轴上的截距为

 易求得直线轴上的截距分别为和3.

 由于直线轴上的截距在的范围内,即为直线与线段(不包括端点)相交,

 

 故直线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

试题详情

例1         已知两点,过点的直线与线段有公共点,求

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解析:如图1,因为直线与线段有公共点,所以的倾斜角介于直线与直线

的倾斜角之间.当的倾斜角小于时,;当的倾斜角大于时,

 由已知得

 的取值范围是

 例2 已知直线与线段的延长线相交,其中,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解析一:直线过定点

 如图2,直线与线段的延长线相交,

 

 

 

 解析二:当直线与线段相交时,,即

 当直线与线段平行时,

当直线与线段的延长线相交时,

试题详情

例6  已知平面∥平面,线段AA′、BB′夹在两平行面之间,若E、F分别是线段AA′、BB′的中点。求证:EF∥平面,EF∥平面

错解  如图6-1,∵平面∥平面,∴AB∥A′B′。∴四边形A A′B′B是梯形∵EF为梯形

A A′B′B的中位线,∴EF∥AB,EF∥A′B′。

∴EF∥平面,EF∥平面

辨析  一般来讲,AB与A′B′是异面直线, 于是A A′与B′B不平行, 四边形A A′B′B是空间图形,因此EF也不是梯形中位线。这样错解犯了以特殊代替一般的错误。

正解  如图6-2,连结形A A′、B′B、A′B,取A′B的中点O,连结EO、FO。∵EO是△A′AB的中卫线,∴EO∥AB。∴EO∥平面。同理,FO∥A′B′,∴FO∥平面∴平面EFO∥平面∥平面。∴ EF∥平面,EF∥平面 。    

试题详情

例5  在直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从这点在两个面内作一条射线和棱成45角,求这两条射线间的尖角。

错解 如图5-1,直二面角d- -,AE,且∠BAD=∠CAD=45取AB=AC过B作BC⊥交AC于C,连结BD∵Rt△BDA≌Rt△CDA. ≌Rt△BDC, ∴AB=AC=BC .则△BAC为正三角形。∴∠BAC=60° 。

辨析  解题时,因考虑不周,只考虑了AC、AB同向的情况,而漏掉了反向的情况。

正解  (1)如图5-1,当AB、AC同向时,∠BAC=60°。

(2)如图5-2,当AB、AC反向时,取AB=AC=m,作BD⊥a于D,CE⊥a于E。这里∠BAD=∠CAE=45°,在△BDA中,BD=AD=m 。在△DAC中,DC=。  

在Rt△BDC中 BC=

在△ABC中∠BAC=。∴∠BAC=120°。

故所求两射线间的夹角为60°或120°。

试题详情

例4 如图4-1,设二面角P-EF-Q,从点A分别作AB⊥平面P,作AC⊥平面Q,若.求二面角的度数。

错解 过三点的平面和平面分别交于。∵EF⊥AC,EF⊥AB。∴EF⊥平面ABDC。∴BD⊥EF,CD⊥EF,故∠BDC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由∠BAC=60°,故∠BDC=120°,即二面角的平面角P-EF-Q的度数为120°。

辨析  满足条件:AB=3,AC=1,∠A=60°,∠BDC=120°的四边形ABDC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点A不可能在二面角内不,而是在二面角外,由于作图有误,导致计算错误,

正解 如图4-2,过点A、 B、C的平面与EF垂直,故∠BDC为二面角。AD为A到EF的距离,∵Rt△ADB、Rt△ACD在同一平面内,且AD为公共边,∴A、C、B、D四点公圆。∴∠BDC=∠BAC=60,故所求二面角P-EF-Q两度数是60

试题详情

例3 如图3,已知平面平面,线段分别交,线段分别交,线段分别交,若,求△和△的面积之比。

错解 ∵,∴平面分别交

。同理。由等角定理,

。∴△∽△。∴

辨析 在证明过程中,如果两次证明的依据相同,可以使用“同理可证”。上述证明中,平面交于,得,平面交于,得,可用“同理可证”,但就不能用“同理可证”,因为可能共面,也可能异面,故不一定成立,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正解 ∵,平面分别交。∴。同理。由等角定理,得。∴。∴。∴。∴。∴。即△和△的面积之比为。。

试题详情

例2  矩形ABCD中,AB=3,BC=4,沿对角线AC折成直二面角,求顶点B和D的距离。

错解  如图2,在直二面角的面ADC内,

自D作DE⊥AC于E,连BE、BD,则BD为

所求的距离。∵DE⊥AC,∴DE、BE同为两个

全等直角三角形斜边AC上的高,∴DE=BE=

︰AC=(4×3)︰5=。∵平面ADC平面ABC ,∴∠DEB=90

∴BD==DE=

辨析 错解中认为BE是Rt△ABC斜边上的高,而BE并不垂直AC。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主观臆断,以猜测代替证明。

正解 作BF=DE= ,EC=DC︰AC= ,EF=AC--2EC=5-= 。在Rt△BFE中,BE == ,在Rt△BED中,BD=

试题详情

例1 如图1-1,二面角为锐角,E、F为两个面上的两点,,若E、F到棱AB的距离EC=FD。求证:EF与平面所成的角也相等。

α
 
E
 
B
 
错解  如图1-1,在平面内,分别

过E、F作EC⊥AB、FD⊥AB,垂足

β
 
为C、D。连结ED、FD。∵EC=DF,

图1-1
 
CD=CD,∴Rt△ECD≌Rt△FDC。∴

ED=FC,又EF=EF,∴△ECF≌△FDE。

∴∠EFC=∠FED。

即EF与平面所成的角相等。

辨析 由题意,EC只垂直AB,而不垂直于平面,根据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知,∠EFC不是EF与平面所成的角,而∠FED也不是EF与平面所成的角。因此,以上证明是错误的,造成错误的原因是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不清。

α
 
正解  如图1-2,作EG⊥,G、H为

H
 
E
 
垂足。连结GF、EH,则∠EFG、∠FEH分

D
 
C
 
别是EF与所成的角。连结CG、DH。

F
 
G
 
∵AB⊥EC,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

图1-2
 
β
 
AB⊥CG。∴∠ECG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同理,∠FDH也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ECG=∠HDF。则Rt△EGF≌Rt△FHE。则∠EFG=∠FEH。故EF与平面所成的角也相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