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运用比例作平行线
例2.(如图3)四边形ABCD与ABEF是两个全等正方形,且AM=FN,其中,,求证:MN∥平面BCE
解题分析:要证明MN∥平面BCE,由于在平面BCE内不易找到与MN平行的直线,因此可以考虑构造过MN的平面与平面BCE平行.
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与ABEF
是两个全等正方形,且AM=FN,
所以CM=BN
过点N作HN∥AF,连接MH,
则有
又FN=AM,NB=MC
所以=
因此HM∥BC
HM平面BCE
CB平面BCE
则有HM∥平面BCE
同理HN∥平面BCE
又
所以平面MNH∥平面BCE
因此MN∥平面BCE
解题剖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运用比例构造平行线.但是证题时极易把M、N
当作中点,而把MN看成是的中位线,得到MN∥CE的错误.
运用中点做平线线是运用比例作平行线的特殊情况.
3运用传递性作平行线
例3.求证:一条直线与两个相交平面都平行,则这条直线和它们的交线平行.
已知:(如图4)直线与平面、,有,
且∥,∥,
求证:∥
证法一:设过直线的平面为、,
且,
又因为∥,∥
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
∥,∥
则有∥,又,
所以∥
显然又有经过直线的平面为,且
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
∥
由上可知∥
因此∥得证.
解题剖析:在证题中两次运用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线面平行转化为了线线平行,这在证题中是经常用到的作(找)平行线的方法.
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作平行线可以简述为:“过直线,作平面,找交线,则线线平行”.它揭示了直线与平面平行中蕴含着直线与直线平行,从而转化为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同时也给出了一种作平行线的重要方法.
4运用特殊位置作平行线
例4.(如图5)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2,点E、F分别是C1C、B1B上的点,点M是线段AC上的动点,EC=2FB=2.问当点M在何位置时MB∥平面AEF?
解题分析:此题是要在平面AEF内找一直线与MB平行,经计算可得:AF=EF=,于是考虑构造等腰AEF与等边ABC底边上的中线.
解答: 取AC的中点M, AE的中点N,所以N为AE的中点
因此MN∥EC
且
又由FB∥EC
且EC=2FB=2得
所以MN∥FB,且MN=FB
因此,FN∥MB
FN平面AEF
MB平面AEF
所以MB∥平面AEF
因此当点M在AC的中点时,MB∥平面AEF
解题评注:这是一道较为简单的探索性题型,这里考虑了特殊位置较为简单的给出了平行线.在解题时需要有着较强的观察能力,简捷解题.
可见,应用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解题时,都要转化为线线平行的问题,通
过观察图形根据定理与题设产生平行线是解题的关键.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定理的隐藏
条件,迅速确定解题方法.
1.运用中点作平行线
例1.已知四棱锥的底面是距形,M、N分别是AD、PB的中点,求证MN∥平面PCD.
解题分析:要证明MN∥平面PCD,通常的方法是在平面PCD内找到一直线与MN平行;或者是过直线MN构造一平面与平面PCD平行.
证法一.(如图1)取PC的中点G,
又由于M、N分别是AD、PB的中点
所以NG∥BC,且NG=BC
又底面ABCD为矩形
所以DM∥BC且DM=BC
因此,DM∥NG 且DM=NG
所以,四边形MNGD是平行四边形
MN∥DG
MN平面PCD
DG平面PCD
因此,∥平面PCD
证法二.(如图2)取BC的中点G
由于M、N分别是AD、PB的中点
因此,NG∥PC
NG平面PCD
PC平面PCD
所以NG∥平面PCD
同理可证MG∥平面PCD
又
所以平面MNG∥平面PCD
因此,MN∥平面PCD
解题剖析: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定理告诉我们,要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因此其关键是在平面内最为恰当的位置找出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
此题不论从哪一个角度解答,其关键是抓住了中点,从而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使问
题得到解决.
20. (本小题满分14分)(2010·东北四市模拟)已知O为坐标原点,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运动,且|AB|=8,动点P满足=,设点P的轨迹为曲线C,定点为M(4,0),直线PM交曲线C于另外一点Q.
(1)求曲线C的方程;
(2)求△OPQ面积的最大值.
解:(1)设A(a,0),B(0,b),P(x,y),
则=(x-a,y),=(-x,b-y),
∵=,∴∴a=x,b=y.
又|AB|==8,∴+=1.
∴曲线C的方程为+=1.
(2)由(1)可知,M(4,0)为椭圆+=1的右焦点,
设直线PM方程为x=my+4,
由消去x得
(9m2+25)y2+72my-81=0,
∴|yP-yQ|=
=.
∴S△OPQ=|OM||yP-yQ|=2×
===
≤=,
当=,
即m=±时,△OPQ的面积取得最大值为,此时直线方程为3x±y-12=0.
19.(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A、B、D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且A(-2,0),B(2,0),||=2,=(+).
(1)求E点的轨迹方程;
(2)过A作直线交以A、B为焦点的椭圆于M,N两点,线段MN的中点到y轴的距离为,且直线MN与E点的轨迹相切,求椭圆的方程.
解:(1)设E(x,y),由=(+),可知E为线段BD的中点,
又因为坐标原点O为线段AB的中点,
所以OE是△ABD的中位线,
所以||=||=1,
所以E点在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
又因为A,B,D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所以E点不能在x轴上,
所以E点的轨迹方程是x2+y2=1(y≠0).
(2)设M(x1,y1),N(x2,y2),中点为(x0,y0),椭圆的方程为+=1,直线MN的方程为y=k(x+2)(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成立),
由于直线MN与圆x2+y2=1(y≠0)相切,
所以=1,解得k=±,
所以直线MN的方程为y=±(x+2),
将直线y=±(x+2)代入方程+=1,
整理可得:4(a2-3)x2+4a2x+16a2-3a4=0,
所以x0==-.
又线段MN的中点到y轴的距离为,
即x0=-=-,解得a=2.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1.
18. (本小题满分14分)给定抛物线C:y2=4x,F是C的焦点,过点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记O为坐标原点.
(1)求·的值;
(2)设=λ,当△OAB的面积S∈[2, ]时,求λ的取值范围.
解:(1)根据抛物线的方程可得焦点F(1,0),
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1,
将其与C的方程联立,消去x可得y2-4my-4=0.
设A,B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y1>0>y2),
则y1y2=-4.
因为y=4x1,y=4x2,
所以x1x2=yy=1,
故·=x1x2+y1y2=-3.
(2)因为=λ,
所以(1-x1,-y1)=λ(x2-1,y2),
即
又y=4x1, ③
y=4x2, ④
由②③④消去y1,y2后,得到x1=λ2x2,将其代入①,注意到λ>0,解得x2=.从而可得y2=-,y1=2,
故△OAB的面积S=|OF|·|y1-y2|=+,
因+≥2恒成立,所以只要解+≤即可,
解之得≤λ≤.
17.(本小题满分14分)(2010·南通模拟)已知动圆过定点F(0,2),且与定直线L:y=-2相切.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
(2)若AB是轨迹C的动弦,且AB过F(0,2),分别以A、B为切点作轨迹C的切线,设两切线交点为Q,证明:AQ⊥BQ.
解:(1)依题意,圆心的轨迹是以F(0,2)为焦点,L:y=-2为准线的抛物线.
因为抛物线焦点到准线距离等于4,
所以圆心的轨迹是x2=8y.
(2)证明:因为直线AB与x轴不垂直,
设AB:y=kx+2.
A(x1,y1),B(x2,y2).
由
可得x2-8kx-16=0,x1+x2=8k,x1x2=-16.
抛物线方程为y=x2,求导得y′=x.
所以过抛物线上A、B两点的切线斜率分别是k1=x1,k2=x2,k1k2=x1·x2=x1·x2=-1.
所以AQ⊥BQ.
16.(本小题满分12分)过点P(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若l1交x轴于A点,l2交y轴于B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M的坐标为(x,y),则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x,0),(0,2y),连结PM,
∵l1⊥l2,∴2|PM|=|AB|.
而|PM|=,
|AB|=,
∴2.
化简,得x+2y-5=0即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15.(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圆C:x2+y2-8y+12=0,直线l:ax+y+2a=0.
(1)当a为何值时,直线l与圆C相切;
(2)当直线l与圆C相交于A、B两点,且AB=2时,求直线l的方程.
解:将圆C的方程x2+y2-8y+12=0配方得标准方程为x2+(y-4)2=4,则此圆的圆心为(0,4),半径为2.
(1)若直线l与圆C相切,则有=2.
解得a=-.
(2)过圆心C作CD⊥AB,则根据题意和圆的性质,
得
解得a=-7,或a=-1.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7x-y+14=0或x-y+2=0.
14.△ABC的顶点A(-5,0),B(5,0),△ABC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x=3上,则顶点C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解析:如图
|AD|=|AE|=8,
|BF|=|BE|=2,
|CD|=|CF|,
所以|CA|-|CB|=8-2=6.
根据双曲线定义,所求轨迹是以A、B为焦点,实轴长为6的双曲线的右支,方程为-=1(x>3).
答案:=1(x>3)
13.若双曲线-y2=1的一个焦点为(2,0),则它的离心率为________.
解析:由a2+1=4,∴a=,
∴e==.
答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