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5849  5857  5863  5867  5873  5875  5879  5885  5887  5893  5899  5903  5905  5909  5915  5917  5923  5927  5929  5933  5935  5939  5941  5943  5944  5945  5947  5948  5949  5951  5953  5957  5959  5963  5965  5969  5975  5977  5983  5987  5989  5993  5999  6005  6007  6013  6017  6019  6025  6029  6035  6043  447348 

34.答案: (1)BC。  (2)-1224.96

(3)根据题意知平衡时:c(N2O4) = 0.0120 mol·L-1c(NO2) = 0.0300 mol·L-1

K === 13.3   答:平衡常数为13.3。

(4)由(3)可知,在17 ℃、1.01×105 Pa达到平衡时,1.00 L混合气体中:

n(N2O4) = c(N2O4V = 0.0120 mol·L-1×1.00 L = 0.0120 mol。

n(NO2) = c(NO2V = 0.0300 mol·L-1×1.00 L = 0.0300 mol。

n(NO2) = n(NO2)+2×n(N2O4) = 0.0540 mol

由Cu+4HNO3 = Cu(NO3)2+2NO2↑+2H2O可得

m(Cu) = ×64 g·mol1 = 1.73 g

答: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 1.73 g.

[解析](1)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NO2的转化率。若增加NO2的浓度,可以利用“虚拟容器法”判断:将加入的NO2先建立一下与原平衡等效的平衡,再合并,相当于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NO2转化率提高。

(2)1.00 g N2H4(l)与足量N2O4(l)完全反应生成N2(g)和H2O(l),放出19.14 kJ的热量,则2 mol即64 g N2H4(l)反应放出热量1224.96 kJ。

 
 
 
 
 
()
 
 
 
 

来源: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试题详情

33.答案: (1)<。  (2) 1.88×104 mol/(L·s)。  (3)5000。  (4)C、D。

(5)①II:280、1.20×103、5.80×103

III:1.2×103 、5.80×103

[解析](1)自发反应,通常为放热反应,即DH小于0。

(2)v(N2) == = 1.88×104 mol/(L·s)。

(3)从中数据知,在第4s、5s时为平衡状态:

2NO+2CO = 2CO2+N2 

c(始)/(×104 mol·L1)  10  36   0   0

c(转)/(×104 mol·L1)  9   9    9   4.5

c(平)/(×104 mol·L1)  1   27   9   4.5

K === 5000。

(4)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A项错。该反应放热,故降温平衡正向移动,NO转化率增大,B项错,C项正确。缩小体积,即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运动,即正向移动,D项正确。

(5)本题为实验探究题,目的是研究温度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在实验时应保持NO、CO的初始浓度不变,让温度、比表面积其中一个量变化,因此可确定II中温度为280 ℃。

绘图时,要注意达平衡的时间、平衡浓度的相对大小:II与I温度相同,平衡不移动,平衡浓度相同,但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达平衡时间短;III与II的催化剂比表面积相同,温度升高,不仅达平衡时间缩短,也也平衡向左移动,使NO的平衡浓度也增大。实质I、II研究是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速率的影响,II、III研究是温度对速率的影响。

试题详情

32.答案: (1)

(2)X(g)+2Y(g)2Z(g)

(3)v (Z) == 0.083 mol/(L·min)

(4)45%。

(5)升高温度;  加入催化剂;  增大压强。

[解析]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大多情况下,找出三种浓度(或量)是进行各种计算的前提。

根据题意,有:aX + bY  cZ

n(始)/mol  1.00   1.00    0

n(转)/mol  0.45   0.9    0.9

n(平)/mol  0.55   0.1    0.9

(2)根据转化的物质的量比(1:2:2)等于计量数比,可得相应的化学方程式:X+2Y2Z。

(4)从三种量可知:a(X) = 0.45 mol/1.00 mol = 45%。

(5)从达平衡的时间长短来考虑,通常是:催化剂<温度<浓度(或压强),所以先达平衡的2应该是催化剂,1可能是温度、3可能是压强。再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考虑,来进一步验证:催化剂对平衡没影响,所以以2为参照对象;加压,平衡右移,n(Z)增大(比2大),所以确定3是压强的影响;升温,因正向放热,使平衡左移,n(Z)减小(比2小),所以确定1是温度的影响。

试题详情

31.答案: BD

[解析]其全过程应该如图D:开始时,主反应向右,NO2%减小;达平衡时,NO2%最小;接着升温,主反应向左,NO2%增大。所以D图正确。

但因起始温度不同,反应相同时间后,有可能已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定体系中NO2%与升温的关系,就出现了图D中的右半部,所以B图也正确。

试题详情

30.答案:C

[解析]在相同条件下,甲、乙容器中达平衡时是等效平衡,欲使HI的平衡浓度甲>乙,能使用的方法有:①变温:若二者都变化同等温度,必仍是等效平衡(A项错),可让甲降温使平衡右移(C项对)。②变压(不改变物料):压缩甲,虽平衡不移动,但c(HI)必增大,但该题是容器固定,所以此法不通。③改变物料:B项中,充入惰性气体,因容器固定,对各物的浓度没影响,对平衡也没影响,此法不通;若只甲中增加物料(任意一种物质),不论平衡向哪方移动,平衡时c(HI)必比原平衡大,可达目的;但D项中,甲、乙均增加物料,且二者增量相同,又因反应中H2与I2的系数相同,所以甲与乙增量的功效相同,新平衡后的c(HI)仍相同,不符题意。

试题详情

29.答案:C

[解析]高温区,向右反应,生成的TaI4气体流向低温区;低温区,向左反应,TaI4气体生成TaS2固体;一段时间后,杂质留在高温区,TaS2在低温区,从而达到分离效果。不同温度下反应的方向不同,TaI4的量与温度高低有关并非保持不变,A错误。因为是在同一密闭系统中,从质量守恒定律可知:I2的量不可能不断减少,而是充当一个“搬运工”的角色,将TaS2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B错误、C正确。平衡常数与TaI4和S2的浓度乘积成正比,D错误。

试题详情

28.答案: D

[解析]结合图像考查外界条件改变对各可逆反应平衡的影响。A中加入CH3COONa,溶液中CH3COO离子增多,平衡逆向移动,c(H+)减小,pH增大;B中实际反应为Fe3++3SCN = Fe(SCN)3,故改变KCl的浓度对平衡几乎无影响;C中由于是恒温恒压,通入Ar会导致反应物浓度减小,平衡会逆向移动;D中反应正向为吸热反应,故升温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即使CH3OCH3的转化率增大。故答案是D。

试题详情

27.答案:C

[解析]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反应物(CO)的浓度,平衡右移,增大生成物(O2)的浓度,平衡左移,所以B项、D项正确。C项,据题意知:K = 220 =,人智力受损时 = 0.02,此时 = 0.02/220 = 9×105,C项错。

试题详情

26.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有关知识。固定温度条件(比如取100 ℃)讨论气体体积变化对Y浓度的影响:当体积扩大1倍时(压强减小),若平衡不移动则c(Y) = 0.5 mol/L,而实际上为0.75 mol/L,大于0.5 mol/L,这表明平衡是向右移动的,即减小压强平衡右移,这说明正反应是一个体积扩大的反应,mn,A错、C正确。固定体积(如1体积)讨论温度变化对Y浓度的影响,知温度越高,Y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移,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D错。

[解法指导]本题所给数据中,有二个影响Y浓度的条件,分析时可固定一个条件,讨论另一个条件对Y浓度的影响--定一讨论法。

试题详情

25.答案:B

[解析]A项,6min时反应达平衡,但反应未停止,故错;B项,X的平衡转化率为:(1-0.15)/1 = 0.85,正确。C项,DH<0,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X的转化率减小,故C项错;D项,温度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都不是同等倍数变化,故错。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