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5876  5884  5890  5894  5900  5902  5906  5912  5914  5920  5926  5930  5932  5936  5942  5944  5950  5954  5956  5960  5962  5966  5968  5970  5971  5972  5974  5975  5976  5978  5980  5984  5986  5990  5992  5996  6002  6004  6010  6014  6016  6020  6026  6032  6034  6040  6044  6046  6052  6056  6062  6070  447348 

15.(2009上海化学31)(11分)烟气中NOx是NO和NO2的混合物(不含N2O4)。

(1)根据废气排放标准,1 m3烟气最高允许含400 mg NOx。若NOx中NO质量分数为0.85,则1 m3烟气中最高允许含NO__________L(标准状况,保留2位小数)。

(2)工业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150的Na2CO3水溶液(密度1.16 g/mL)作为NOx吸收剂,该碳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保留2位小数)。

(3)已知:NO+NO2+Na2CO32NaNO2+CO2 ①  

2NO2+Na2CO3NaNO2+NaNO3+CO2  ②

1 m3含2000 mg NOx的烟气用质量分数为0.150的碳酸钠溶液吸收。若吸收率为80%,吸收后的烟气_______排放标准(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硝酸可改变烟气中NO和NO2的比,反应为:NO+2HNO3→3NO2+H2O

当烟气中n(NO):n(NO2) = 2:3时,吸收率最高。1 m3烟气含2000 mg NOx,其中n(NO):n(NO2) = 9:1。

计算:

(i)为了达到最高吸收率,1 m3烟气需用硝酸的物质的量(保留3位小数)。

(ii)1 m3烟气达到最高吸收率90%时,吸收后生成NaNO2的质量(假设上述吸收反应中,反应①比反应②迅速。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高考真题答案与解析

化  学

[考点19]氮的化合物  硝酸、铵及氮族元素

试题详情

14.(2009四川理综27)(15分)已知A-O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A、B、H分别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B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D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3,且能与水反就应得到两种碱。C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O能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B单质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周期,第____族。化合物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2)J的沸点比硒化氢(H2Se)的沸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I与H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A和J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与足量的N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图中,在同一反应里一种物质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这样的反应共有_______个。

试题详情

13.(2009理综全国卷II,28)(15分)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B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_,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2.(2009理北京综27)(14分)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 = 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涉及了一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试题详情

11.(2009辽宁、宁夏理综7)(6分)将22.4 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A.NO2   B.N2O3  C.N2O   D.N2O4

试题详情

10.(2009上海化学4)(2分)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③④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9.(2009山东基能37)(1分)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王老师表演了魔术“会冒烟的绳子”。他先将盛有少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讲桌上,再把一根下端湿润的绳子悬于烧杯上方,绳子立即冒白烟。白烟过后,绳子完好无损。烧杯中和绳子上原有的物质分别是            (   )

A.浓氢氧化钠溶液-浓盐水  

B.稀碳酸钠溶液-浓盐水

C.浓盐酸-浓氨水

 D.稀硫酸-浓氨

试题详情

8.(2008上海化学27)明矾石是制取钾肥和氢氧化铝的重要原料,明矾石的组成和明矾相似,此外还含有氧化铝和少量氧化铁杂质。具体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图示,完成下列天空:

  (1)明矾石焙烧后用稀氨水浸出。配制500mL稀氨水(每升含有39.20g氨)需要取浓氨水(每升含有250.28g氨)    mL,用规格为    mL量筒量取。

  (2)氨水浸出后得到固液混合体系,过滤,滤液中除K+、SO42外,还有大量的NH4+。检验NH4+的方法是     

  (3)写出沉淀物中所有物质的化学式      

  (4)滤液I的成分是水和      

  (5)为测定混合肥料K2SO4、(NH4)2SO4中钾的含量,完善下列步骤:

①称取钾氮肥试样并溶于水,加入足量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③冷却、称重。

  (6)若试样为mg,沉淀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试样中K2SO4的物质的量为:     mol(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试题详情

7.(2008海南化学4)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2 mol              B.1 mol           

C.05 mol            D.0.25 mol

试题详情

6.(2008上海化学26(A))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甲针筒内物质
乙针筒内物质
甲针筒的现象
1
10mLFeSO4溶液
10mLNH3
生成白色沉淀,后变色
2
20mLH2S
10mLSO2
 
3
30mLNO2(主要)
10mLH2O(l)
剩有无色气体,活
塞自动向内压缩
4
15molCl2
40mLNH3
 

  (1)实验1中,沉淀最终变为   色,写出沉淀变色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2甲针筒内的现象是:有       生成,活塞    移动(填向外、向内、不)。反应后甲针筒内有少量的残留气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其通入      溶液中。

  (3)实验3中,甲中的30mL气体是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那么甲中最后剩余的无色气体是      ,写出N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4中,已知:3Cl2+2NH3→N2+6HCl。甲针筒除活塞有移动,针筒内有白烟产生外,气体的颜色变化为      ,最后针筒中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     mL。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