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例题3、某学生要做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实验。他的实验设计了7个步骤,其中5个步骤所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已写明,实验步骤如下:
a.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甲中;b.再向溶液里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c.过滤,取少量滤液盛在试管乙里;d.向试管里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e.滴入几滴酚酞试剂
f.
g.
试将上面尚缺的两个步骤所用的试剂(自选)及实验操作补写完整,然后按实验操作的顺序排列。(注意排除CO32-对OH-和Cl-的干扰)
(小结)物质检验实验方案设计要点:物质检验尽可能利用特征反应,注意检验顺序、排除干扰。
实验装置创新设计要点:
掌握一些装置和仪器药品的替代方法,力求使设计的实验仪器简单、操作便捷、节省试剂、现象明显、安全防污等。
例题2、将氯气用导管通入较浓的NaOH和H2O2的混合液中,在导管口与混合液的接触处有闪烁的红光出现,这是因为通气后混合液中产生的ClO-被H2O2还原,发生激烈反应,产生能量较高的氧分子,它立即转变为普通氧分子,将多余的能量以红光放出。
进行此实验,所用的仪器及导管如图2-6-6。
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组装氯气发生器时,应选用的仪器及导管(填写图中编号)是____。
(2)实验进行中,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的顺序,气体流经的各仪器及导管的编号依次是____________。
(3)仪器①的橡皮塞上应有____个孔,原因是____________。
(4)实验时,仪器①中除观察到红光外还有_________现象。
(5)实验需用约10%H2O2溶液100mL,现用市售30%(密度近似为1g/cm3) H2O2来配制,其具体配制方法是____________。
(6)实验时仪器①中ClO-与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例题1、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图,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
(1)利用下图所示仪器可以组装实验装置,则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
(2)写出实验现象和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小结)性质实验方案设计要点:
①熟悉各种性质的验证途径,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②重视基本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③注意整体设计的可操作性、有序性、严密性;
④注意文字表达。
6、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常用电镀加工成的古铜色硬铝制造。取硬铝样品进行
如图实验(每一步试剂均过量),由此可推知,硬铝的组成为 ( )
A. A1、Cu、Mg、Si、Mn B. A1、Mg、Si、Zn
C. A1、Fe、C、Cu D. A1、Si、Zn、Na
5、工业生产中常将两种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化,冷却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试根据下表所列金属的熔点和沸点的数据(其它条件均已满足),判断哪种金属不易跟其它金属制得合金 ( )
金属 |
Fe |
Cu |
Zn |
Ag |
Au |
W |
熔点(℃) |
1535 |
1083 |
419.5 |
960.8 |
1063 |
3380 |
沸点(℃) |
3000 |
2595 |
907 |
2212 |
2707 |
5637 |
A.Zn B.Fe C.W D.Ag
4.采用不同分类方法,可以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把P205,S O2,S03,C02,C120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和它们同属一类的是
A.CO B.NO C.N205 D.N02 ( )
3.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的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玻璃态水是分子晶体
2.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组成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碱一定含有氧元素,盐不一定含氧元素
B.酸、碱、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酸一定含有氢元素,碱不一定含氢元素
D.盐一定含有金属元素,酸一定不含有金属元素
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 )
A.混合物、纯净物 B.化合物、有机物
C.单质、化合物 D.金属、单质
9、将3g某种白色粉末溶于沸水中,冷却到t℃,析出溶质(不含结晶水)2g;再将析出的2g粉末溶于同样多的沸水中,冷却到t℃时又析出溶质(不含结晶水)1.5g。据此,可确定原白色粉末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其理由是
能力提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