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66742  66750  66756  66760  66766  66768  66772  66778  66780  66786  66792  66796  66798  66802  66808  66810  66816  66820  66822  66826  66828  66832  66834  66836  66837  66838  66840  66841  66842  66844  66846  66850  66852  66856  66858  66862  66868  66870  66876  66880  66882  66886  66892  66898  66900  66906  66910  66912  66918  66922  66928  66936  447348 

5、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动手作图、及尝试设计图案,认真与同伴交流。能欣赏他人的设计图案或自己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设计。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第四节 全等三角形  (1课时) [内容分析]

在学习了全等图形以后,学习全等图形的特殊图形--三角形。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拼图的情景,给学生一个直观的体验,为学习全等三角形扫除了障碍。通过全等三角形概念的介绍,结合实践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教材上力求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使学生获得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在“议一议”中,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启发意义。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应用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教学目标]

试题详情

4、让学生选择一个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菱形,三角形等进行适当地割补,创造性的作一个新图形,并拼摆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全等知识和尺规作图的技能,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 

试题详情

3、通过“做一做”让学生体验简单的图案设计。根据教材中给的步骤做出一个箭头,并拼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这一创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试题详情

2、 观察“议一议”两个图形图5-17和图5-18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过程。这两个图案都是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出发,将其中一部分割掉补在相对的位置上,形成了一个与原来图形等面积的新图形,然后在新的图形上绘制出富有个性的图案,再将若干个这样的全等图案拼摆起来。特别是图5-18,它是由两种图案拼成的,这两个图案仅有一点点不同,可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生认真观察图案5-17和5-18的制作过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做出这两个图案。图5-18的制作是按六边形相对的两边分别割补而成的。

试题详情

1、教师应多收集一些由全等图形拼成的美丽图案,以提高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兴趣。在组织学生欣赏这些图案时,最好让学生发现这些图案都是由全等图形拼成的,从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

试题详情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展示个性,体验成功。

[重点]

 实际操作的能力与设计拼摆图案意识的养成。

[难点]

 对设计出美丽图案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建议]

试题详情

2. 认识全等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全等图形进行一定的图案设计。

试题详情

3.学生在“做一做”中可能会得到各种不同的结果,应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充分表达自己发现的结果及对结果合理性的解释。  [评价建议]  过程性:关注学生是否操作重叠图形等过程,并进行思考,能否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进行交流,并从中获益。 知识性:关注学生能否通过活动归纳出全等图形的概念和全等图形的性质。

第三节  图案设计  (1课时)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展示由全等的图形拼成的美丽图案,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欲望。由感知图案到动手制作,使学生一步步获得图案设计的技能。教材内容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层次分明。注重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思考、动手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一节很有意义并能够最大限度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的课。教师如能认真准备,一定会上得生动。这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教学目标]  1. 经历对生活中全等图形拼成的图案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增强审美的意识。

试题详情

2. 能从所给出的图形中识别出全等图形。  [重点]  了解全等与全等图形的特征。  [难点]  识别全等图形及通过实践活动得出全等图形。  [教学建议]  1. 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全等图形的观察,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全等图形的概念,并发现全等图形的特征。  2. 在“做一做”中,应指导学生划分的两个图形应当重合(作为验证是否全等的方法)

通过数小正方形的个数可以知道划分出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应当是6个。

试题详情

1.这里可以让学生先回忆过一点如何作一条直线的垂线,然后再引出三角形高的定义,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是个难点。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教材先安排了作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并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有了前面一节角平分线和中线的结论,通过类比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个结论,但教学时还是应让学生充分地画或折叠,并相互交流。然后过渡到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时应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三角形高的定义,教师要设计好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提供一些变式图形供学生练习,对习题5.4中的第3题可作进一步的拓展。  [评价建议]  过程性:关注学生参与操作、探索的积极性,关注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有关结论的过程及语言交流的能力。  知识性:关注学生能否结合实例,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高、中线,并能在图中作出。

第二节     图形的全等(1课时)

[内容分析]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全等图形,本节一开始就给出两组图形,其中一组是实物图形,另一组是抽象的几何图形,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或叠合,使学生对重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给出全等图形的一般概念做准备。除教材给出的例子外,教师也可以再选择其他素材,丰富学生对全等图形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体会全等图形的特征,教材中给出两组图形,分别满足形状和大小相同,望教师能使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  [教学目标]  1. 借助具体 情境和图案,经历观察、发现和实践操作重叠图形等过程,了解图形全等的意义,了解全等图形的特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