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68160  68168  68174  68178  68184  68186  68190  68196  68198  68204  68210  68214  68216  68220  68226  68228  68234  68238  68240  68244  68246  68250  68252  68254  68255  68256  68258  68259  68260  68262  68264  68268  68270  68274  68276  68280  68286  68288  68294  68298  68300  68304  68310  68316  68318  68324  68328  68330  68336  68340  68346  68354  447348 

47.解析:题中告诉了我们按要求拼成.    解:如图:   

试题详情

45.解析:要想BEDF平行,就要找平行的条件.题中只给出了∠A=∠C=90°,BE平分∠ABCDF平分∠ADC.那么我们是利用同位角相等呢还是利用同旁内角互补?经过仔细观察图形我们知道∠BFD是三角形ADF的外角,则∠BFD=∠A+∠ADF.而∠ADF是∠ADC的一半,∠ABE是∠ABC的一半,所以我们选择用同旁内角互补来证平行.    解:BEDF平行.理由如下:    由n边形内角和公式可得四边形内角和为(4-2)×180°=360°.    因为∠A=∠C=90°,    所以∠ADC+∠ABC=180°.    因为BE平分∠ABCDF平分∠ADC,    所以∠ADFADC,∠ABEABC.    因为∠BFD是三角形ADF的外角,    所以∠BFD=∠A+∠ADF.    所以∠BFD+∠ABE=∠A+ADC+ABC=∠A+(∠ADC+∠ABC)=90°+90°=180°.    所以BEDF平行. 46.解析:我们发现1125°不能被180°整除,所以老师说少加了一个角的度数.我们可设少加的度数为x,利用整除求解.    解:设少加的度数为x.    则1125°=180°×7-135°.    因为0°<x<180°,    所以x=135°.    所以此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125°+135°=1260°.    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n-2)×180°=1260°,解得n=9.    所以此多边形是九边形,少加的那个内角的度数是135°.

试题详情

42.解析:本题已知一边长和三条高,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另外两边长,三边相加即可得到三角形的周长.    解: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ABCBC×ADAC×BE,即16×3=4×AC,所以AC=12.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ABCBC×ADAB×CF,即16×3=6×AB.    所以AB=8.    所以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6+12+8=36. 43.解析:本题要求ACAB的边长的差,且ACAB的长度都不知道,不少同学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分析题中条件:三角形ABD的周长比三角形ACD的周长小5,即AC-AB+CD-BD=5,又ADBC边上的中线,所以BD=CD.所以AC-AB=5.    解:AC-AB=5. 44.解析:在第(1)和第(2)问中,没有说明所给边长是腰长还是底边长,因此我们要进行分类讨论.在第(3)问中,只给出了三边长都是整数,而此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其最长边小于8cm,我们可以用列表法一一列出各组边长.    解:(1)如果腰长为4cm,则底边长为16-4-4=8cm.三边长为4cm,4cm,8cm,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应该是底边长为4cm.所以腰长为(16-4)÷2=6cm.三边长为4cm,6cm,6cm,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另外两边长都为6cm.    (2)如果腰长为6cm,则底边长为16-6-6=4cm.三边长为4cm,6cm,6cm,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另外两边长分别为6cm和4cm.    如果底边长为6cm,则腰长为(16-6)÷2=5cm.三边长为6cm,5cm,5cm,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另外两边长都为5cm.    (3)因为周长为16cm,且三边都是整数,所以三角形的最长边不会超过8cm且是等腰三角形,我们可用列表法,求出其各边长如下:    7cm,7cm,2cm;6cm,5cm,5cm;6cm,6cm,4cm,共有这三种情况.

试题详情

41.解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

解:因为AIBICI为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    所以∠BAD=BAC,∠ABI=ABC,∠HCI=ACB.    所以∠BAD+∠ABI+∠HCI=BAC+ABC+ACB(∠BAC+∠ABC+∠ACB)=×180°=90°.    所以∠BAD+∠ABI=90°-∠HCI.    又因为∠BAD+∠ABI=∠BID,90°-∠HCI=∠CIH,    所以∠BID=∠CIH.    所以∠BID和∠CIH是相等的关系.

试题详情

39.解析:要想求∠EDF的度数,我们可以利用平角定义,只要能求出∠EDB即可.而∠EDB在三角形BDE中,只要能求出∠B就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EDB.而∠B又等于∠C,题中告诉了三角形DFC的一个外角∠AFD=140°,所以我们能得出∠C的度数.    解:因为∠AFD是三角形DCF的一个外角.    所以∠AFD=∠C+∠FDC.    即140°=∠C+90°.    解得∠C=50°.    所以∠B=∠C=50°.    所以∠EDB=180°-90°-50°=40°.    所以∠FDE=180°-90°-40°=50°. 40.解析:我们可以用字母代替甲、乙、丙、丁,用角度代表方向.把题中数据与图形一一对应,利用各方向的关系可求出丁岛分别在甲岛和乙岛的方向.    解:设甲岛处的位置为A,乙岛处的位置为B,丙岛处的位置为D,丁岛处的位置为C.如图:       因为丁岛在丙岛的正北方,    所以CDAB.    因为甲岛在丁岛的南偏西52°方向,    所以∠ACD=52°.    所以∠CAD=180°-90°-52°=38°.    所以丁岛在甲岛的东偏北38°方向.    因为乙岛在丁岛的南偏东40°方向,    所以∠BCD=40°.    所以∠CBD=180°-90°-40°=50°.    所以丁岛在乙岛的西偏北50°方向.

试题详情

34.C

(点拨:可能会错选AB.有的同学一看到面积就认为与高相关,故错选A;有的同学认为平分内角必平分三角形的面积,故错选B.其实,因为△ABD与△ACD同高h,又SABD=SADC,即BD×h=·CD×h,所以,BD=CD,由此可知,AD为三角形ABCBC边的中线.) 35.D

(点拨:可能会错选A或选C.错选A的同学,只注重平分内角而忽视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为一线段这一条件;而错选C的同学,实质上与错选A的同学犯的是同一个错误,显然这里“角平分线”与“一角的平分线”是一个意思,因为前提条件是说“AH必为三角形ABC的”.) 36.A

(点拨: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若长度分别为2cm、4cm、6cm,不可以组成三角形;若长度分别为4cm、6cm、8cm,则可以组成三角形;若长度分别为2cm、4cm、8cm,则不可以组成三角形;若长度分别为2cm、6cm、8cm,则不可以组成三角形.即分别为2cm、4cm、6cm、8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1,故应选A.) 37.C

(点拨:因为EGAD,交点为HAD平分∠BAC,所以在直角三角形AHE中,∠1=90°-,在三角形ABC中,易知∠BAC=180°-(∠2+∠3),  所以∠1=90°-[180°-(∠2+∠3)]=(∠3+∠2).  又因为∠1是三角形EBG的外角,所以∠1=∠2+∠G.    所以∠G=∠1-∠2=(∠3+∠2)-∠2=(∠3-∠2). ) 38.A

(点拨:由∠1=∠2,知AD平分∠BAE,但AD不是三角形ABE内的线段,所以(1)不正确;同理,BE虽然经过三角形ABDAD的中点G,但BE不是三角形ABD内的线段,故(2)不正确;由于CHADH,故CH是三角形ACDAD上的高,(3)正确.应选A.)

试题详情

33.C 

试题详情

32.C  

试题详情

31.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