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1276  71284  71290  71294  71300  71302  71306  71312  71314  71320  71326  71330  71332  71336  71342  71344  71350  71354  71356  71360  71362  71366  71368  71370  71371  71372  71374  71375  71376  71378  71380  71384  71386  71390  71392  71396  71402  71404  71410  71414  71416  71420  71426  71432  71434  71440  71444  71446  71452  71456  71462  71470  447348 

2.已知关于的方程的解是非负数,则 的取值范围为     

试题详情

1.不等式的负整数解是             

试题详情

(八)板书设计(题目用投影)

勾股定理的内容     例1   分析过程          练习板演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语言:

∵Rt△ABC中,∠C= 90°

试题详情

(七)布置作业:

课本P106习题2、3、4 ; P108 B组4。

试题详情

(六)课堂小结:

主要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新知的途径方面先进行小结,后由教师总结。

试题详情

(四)、问题解决:

让学生解决开头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学生从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完成课本“想一想”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

(五)、练习

  1、Rt△ABC中,∠C= 90°

(1)a=6,b=10。求b

(2)c=25,b=15。求a

2、如图、  等边△ABC的边长是6㎝

(1)求高AD的长

(2)求S△ABC

试题详情

(二)、勾股定理的探索,证明过程及命名

 

1、实验操作(探索-猜想):

教师用计算机演示(利用几何画板):

   (1)在△ABC中,∠A,∠B,∠C所对边分别为a,b和 c, ∠ACB= 90°,使△ABC运动起来,但始终保持∠ACB=90°,如拖动 A点或B点改变a ,b的长度来拖动AB边绕任一点旋转△ACB等.

边长的平方
a2
b2
c2
32
42
52
25
144
169
28.85
11.68
40.53

(2)在以上过程中,始终测算a2,b2,c2,各取以上典型运动的某一两个状态的测算值(约3-5个)列成表格,让学生观察三个数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得出猜想.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 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因为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能. 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勾,股,弦”的含义.

∵Rt△ABC中,∠C= 90°

∴AB2=AC2+BC2(或)

2.证明猜想.

目前世界上可以查到的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有几百种,连美国第20届总统加菲尔德于1881年也提供了面积证法(见课本第107页图(4)),而我国古代数学家利用割补、拼接图形计算面积的思路提供了很多种证明方法,下面咱们采纳其中一种(教师制作教具演示,见如图4-18)来进行证明.(分析引导让学生写出证明步骤)

b
 
证法一、对于图(3)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其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为a+b)则:

c
 

整理,得:                    

(3)
 
证法二、如图(4)是总统加菲尔德图

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整理,得:

3.勾股定理的命名.

 我国称这个结论为“勾股定理”,西方称它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为什么呢?

   (1)介绍《周髀算经》中西周的商高(公元一千多年前)发现了勾三股四弦五 这个规律

   (2)介绍西方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82-493时期发现了勾股定理;

(3)康熙数学专著《勾股图解》有五种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积求勾股法是其独创;

   (4)对比以上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4、归纳勾股定理的几何语言:

∵Rt△ABC中,∠C= 90°∴AB2=AC2+BC2(或)

(三)、勾股定理的应用

    已知直角三角形任两边求第三边.

例 1  在△ABC中, AB=AC=10㎝,

BC=16㎝,高为AD

(1)求AD的长;(2)求△ABC的面积

试题详情

(一)提出问题:

首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h=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x=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的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从而教师指出学习了今天这一课后就有办法解决了。这种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这一认识的基本观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试题详情

本课的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

试题详情

4、 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