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068  7076  7082  7086  7092  7094  7098  7104  7106  7112  7118  7122  7124  7128  7134  7136  7142  7146  7148  7152  7154  7158  7160  7162  7163  7164  7166  7167  7168  7170  7172  7176  7178  7182  7184  7188  7194  7196  7202  7206  7208  7212  7218  7224  7226  7232  7236  7238  7244  7248  7254  7262  447348 

7.(2010·兰州模拟)X、Y、Z+三种微粒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一定不能再相等的是(   )。

   A.中子数   B.质量数   C.电子数   D.核电荷数

[解析]选D。电子层结构相同微粒核外电子数相同,因为三种微粒分别为原子、阴离子和阳离子,说明它们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不同,所以质子数一定不能再相等。

试题详情

6.(2010·盐城模拟)某高校化学工作者创建了“元素立体周期律”,在原来二维周期表横列(X轴)和纵列(Y轴)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竖列(Z轴)。Z轴按“中质差”(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Z=N-P)自上而下,递增顺序排列。原“二维元素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同位素“中质和”(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和A=N+P)替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质和”相同的核素一定是同一元素

 B.“中质差”相同的核素一定是同一元素

  C.N2-P2=A×△Z

  D.至2008年,人们发现108种元素有m种核素,说明中质差一定有m

[解析]选C。同一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中质和”及“中质差”相同不能说明质子数一定相同,所以A和B选项错误;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它们的“中质差”可能相同,如C和O的“中质差”都是2,所以D选项错误。

试题详情

5.(2010·广州模拟)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YZ       B.X3YZ   C.XYZ2   D.X2YZ3

[解析]选D。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所以在它们形成的化合物中其化合价依次为+1、+4和-2,那么再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代入验证即得D选项的化合物符合条件。

试题详情

4.(2010·兰州模拟)下列各组粒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是(   )。

   A.CH4、H2O、Na+    B.F2、Ar、HCl

   C.H3O+、NH4+、Na   D.O2、Mg2+、Ne

[解析]选B。A选项中的三种微粒,电子数均10,质子数分别为10,10,11;C选项中的三种微粒,质子数均11,电子数分别为10,10,11;D选项中的三种微粒,电子数均10,质子数分别为8,12,10。

试题详情

3.(2010·南通模拟)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学式可能表示为(   )。

  A.B3A2   B.BA2   C.A3B2   D.AB2

[解析]选B。分析过程如下表:

 
K
L
M
元素
化学式
A
b=2
a=6
 
O
SiO2
B
2
a+b=8
a-b=4
Si

试题详情

2.(2010·西南师大附中模拟)由H79Br和H81Br组成的混合气体对N2的相对密度为2.9,则混合气体中79Br和81Br的原子个数比为(   )。

  A.1∶1   B.1∶2   C.2∶3   D.3∶2

[解析]选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9×28g/mol=81.2g/mol,设H79Br的原子百分数为x,则H81Br的原子百分数为(1-x),由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有:81.2=80x+82(1-x),解得x=0.4,所以n(H79Br)∶n(H81Br)=0.4∶(1-0.4)=2∶3。

试题详情

1.(2010·肇庆模拟)与铂同族的贵金属钯(Pd)有多种同位素。下列关于Pd、Pd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中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不同

   C.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质量数不同,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选A。Pd和Pd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试题详情

13、(2010·河北石家庄模拟) 下列五个化学方程式(X、Y、Z均为正值):

     ①C2H2(g)+H2(g)C2H4(g)

     ②CH4(g)H2(g)+C2H4(g)

  ③C(s)+2H2(g) CH4(g);  △H= -X kJ·mol-1

     ④C(s)+H2(g)C2H2(g);  △H= -Y kJ·mol-1

     ⑤C(s)+H2(g)C2H4(g);  △H= -ZkJ·mol-1

当温度下降时①式平衡向右移动,②式平衡向左移动。据此判定③-⑤式中关于X、Y、Z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X>Y>Z     B.X>Z>Y      C.Y>X>Z    D.Y>Z>X

[答案]B

 
 
 
 
 
()
 
 
 
 

来源:
 
版权所有:()

试题详情

12、(2010·台州模拟)已知:①2H2(g) + O2(g) = 2H2O(l)    △H =-571.6 kJ·mol1

②H+(aq) + OH(aq) = H2O(l)   △H = -57.3kJ·mol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式表示25℃,101 kPa时,2 mol H2和1 mol O2完全燃烧生成2 mol H2O(l)放热571.6 kJ

B.2H2(g) + O2(g) = 2H2O(g)中△H大于-571.6 kJ·mol-1

C.将含1 mol NaOH的水溶液与50 g 98%的硫酸溶液混合后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D.将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与含1 mol CH3COOH的稀溶液混合后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答案]C。

试题详情

11、(2010·苏州模拟)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G.H.Hess)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盖斯定律。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已知3.6 g碳在6.4 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Y kJ・mol-1,则1 mol 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ΔH为 (  )

A.-Y kJ・mol-1                     B.-(10X-Y)kJ・mol-1

C.-(5X-0.5Y) kJ・mol-1              D.+(10X-Y) kJ・mol-1  

[解析]选C。由3.6 g C与6.4 g O2完全反应,可知生成CO2与CO之比为1∶2。设3.6 g C按此方式反应,则生成1 mol CO2和2 mol CO,C单质燃烧热为Y kJ・mol-1,1 mol C与O2生成CO的反应热为:     

(10X-Y)kJ・mol-1,即-(5X-0.5Y)kJ・mol-1,C正确。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