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187  7195  7201  7205  7211  7213  7217  7223  7225  7231  7237  7241  7243  7247  7253  7255  7261  7265  7267  7271  7273  7277  7279  7281  7282  7283  7285  7286  7287  7289  7291  7295  7297  7301  7303  7307  7313  7315  7321  7325  7327  7331  7337  7343  7345  7351  7355  7357  7363  7367  7373  7381  447348 

5.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4+、Ba2+、Cl、NO3

B.K+、AlO2、Cl、SO42

C.Ca2+、Mg2+、NO3、HCO3

D.Na+、Cl、CO32、SO32

解析:选B。在原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溶液碱性增强,同时使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存在,选项A中的NH4+和选项C中的HCO3将和OH反应,选项D中的SO32将被氧化,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4.(2009年高考重庆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O2具有还原性,故可作漂白剂

B.Na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Mg

C.浓硝酸中的HNO3见光会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

D.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故在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Fe也显+3价

解析:选C。A项,SO2可作漂白剂是因为SO2可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并不是因其具有还原性;B项,在溶液中Na与水反应,不与盐反应,金属单质Mg的制取应用电解法;D项,Fe与强氧化剂反应显+3价,与弱氧化剂反应显+2价,如Fe与S反应生成FeS。

试题详情

3.(2009年高考北京卷)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的无机物A、B、C、D、E、X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X是Na2CO3,C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则A一定是氯气,且D和E不反应

B.若A是单质,B和D的反应是OH+HCO3===H2O+CO32,则E一定能还原Fe2O3

C.若D为CO,C能和E反应,则A一定为Na2O2,其电子式是Na+[··············]2Na+

D.若D为白色沉淀,与A摩尔质量相等,则X一定是铝盐

解析:选A。A项,当A为NO2时,3NO2+H2O===2HNO3+NO,HNO3与Na2CO3反应产生CO2,CO2+Na2CO3+H2O===2NaHCO3,也符合框图;B项,由B和D的反应可知,B为强碱,则A为Na等非常活泼的金属,E为H2,X为CO2等酸性气体;C项,此时B为O2,X为C,C为CO2,CO2可与E(NaOH)反应;D项,短周期元素形成白色沉淀有Mg(OH)2、Al(OH)3,且A与D的摩尔质量相等,则由Al(OH)3为78 g/mol,推知A为Na2O2,B为NaOH,X为铝盐:4OH+Al3+===AlO2+2H2O,Al3++3AlO2+6H2O===4Al(OH)3↓。

试题详情

2.20 g由两种金属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11.2 L氢气(标准状况),这种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A.Mg和Al           B.Al和Fe

C.Fe和Zn            D.Zn和Cu

解析:选B。生成H2的物质的量是11.2 L/22.4 L·mol-1=0.5 mol(即转移电子1 mol),因此混合金属失去1 mol电子需要的质量平均值是==20 g/mol,即的平均值是20,镁、铝、锌、铁、铜的该数值分别为12、9、32.5、28、∝(因不失电子,分母趋于0),根据中间值法则可知只有B项的组合符合。

试题详情

1.把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除去,应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盐酸        B.烧碱溶液

C.硫酸铝溶液          D.氯水

解析:选B。盐酸、氯水与镁、铝都反应。硫酸铝溶液与镁可以反应,置换出铝,不符合题意。烧碱溶液就是氢氧化钠溶液,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生成的偏铝酸钠可以溶于水,而镁不与碱反应。

试题详情

21.(8分)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为了确定溶液中所含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取三份100 mL上述水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896 mL(标准状况)

③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

根据上述实验,请回答:

(1)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哪些离子的浓度能确定,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如何确定?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896 mL,该气体只能是氨气,则溶液中一定有NH4+,由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可计算出n(NH4+)=0.04 mol;③中加盐酸后有一部分沉淀溶解说明溶液中含CO32,有沉淀剩余说明原溶液中存在SO42,硫酸钡质量为2.33 g,n(SO42)=2.33 g÷233 g·mol-1=0.01 mol,碳酸钡质量为:6.27 g-2.33 g=3.94 g,则n(CO32)=3.94 g÷197 g·mol-1=0.02 mol,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还应有其他阳离子,而Mg2+、Ba2+不能和CO32或SO42大量共存,只能是K+。因为溶液中存在CO32、SO42,所以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虽然有沉淀产生,但不能说明一定有Cl存在。

答案:(1)NH4+、K+、CO32、SO42

c(NH4+)=0.4 mol/L,c(CO32)=0.2 mol/L,

c(SO42)=0.1 mol/L

(2)Mg2+、Ba2+ 因为溶液中存在CO32、SO42,Mg2+、Ba2+不能与CO32、SO42共存

(3)Cl 再取一定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将得到的沉淀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稀HNO3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有Cl,否则没有Cl

试题详情

20.(8分)如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代号)。

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G→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  性。

解析:(1)制取纯净干燥的CO气体,应用A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用C中澄清石灰水验证CO2已除尽,用B中浓硫酸干燥得纯净CO气体。E中反应为CuO+COCu+CO2,再用C中澄清石灰水验证生成CO2气体,尾气CO气体用点燃法除去,防止污染环境。

 (2)NaOH固体溶于水,吸水放热,抑制NH3·H2O电离,均有利于NH3逸出。NH3+H2ONH3·H2ONH4++OH生成的NH3经G中碱石灰干燥后,E中的NH3与空气中的O2在热的铂铑合金网催化下发生反应,即4NH3+5O2催化剂△4NO+6H2O,该反应中体现了氨的还原性。最后用D中NaOH溶液除去尾气中NO,防止污染空气,即4NO+3O2+4NaOH===4NaNO3+2H2O。

答案:(1)ACBECF 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①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NaOH固体吸水,促进氨放出;NaOH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的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②还原

试题详情

19.(10分)甲、乙、丙、丁为前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它们的电子总数相等。已知甲、乙、丙为双原子分子或负二价双原子阴离子,丁为原子。

(1)丙与钙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在高温时是一种还原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在工业上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甲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丁的氧化物的晶体结构与________的晶体结构相似。

解析:丙与钙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经排查知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这种反应是:CaC2+2H2O―→Ca(OH)2+C2H2↑,所以丙为负二价双原子阴离子C22,其核外有14个电子,因甲、乙、丙、丁所含的电子总数相等,且丁为原子,故丁为硅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氧化物SiO2属原子晶体。甲、乙为双原子分子,其核外电子总数圴为14,且乙是一种还原剂,故乙为CO,甲为N2

答案:(1)CaC2+2H2O―→Ca(OH)2+C2H2

(2)3CO+Fe2O32Fe+3CO2

(3)N2+O22NO

(4)Si  (5)金刚石

试题详情

18.(10分)已知实验室制取H2S的实验原理为FeS(块状)+H2SO4===FeSO4+H2S↑。根据下图中A-D 的实验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

(1)装置A是由双孔塞、玻璃导管、________和________组装起来的。

(2)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并证明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制备SO2的实验原理:

Na2SO3(粉末状)+H2SO4(70%)===Na2SO4+SO2↑+H2O。

①按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把a→f各导管口连接起来,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装置中的溶液是    ,说明二氧化硫具有

  性。

(3)D中产生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硫具有  性。

(4)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亚硫酸钠是粉末状,选A制取二氧化硫;硫化亚铁是块状难溶于水的固体,选B制取硫化氢。从D中导管看,D用于完成硫化氢与二氧化硫的反应,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所以,C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因此C装置中应选择强氧化性溶液,且反应过程中有明显颜色变化。注意C中导气管和出气管的区分。

答案:(1)圆底烧瓶 分液漏斗 (2)①a→d→c→e→f→b(f和e可以互换) ②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还原

(3)有淡黄色物质附着在反应容器内壁 氧化 (4)SO2+2OH===SO32+H2O,H2S+2OH===S2+2H2O

试题详情

17.(16分)已知A、B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B是一种淡黄色固体,C、J是同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其中C是含氢量最高的烃,X为无色液体。反应生成的水均已略去。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J________。

(2)反应③中每生成1 mol F,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离子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①中,每1.00 g C与足量的F作用,恢复到25 ℃放出55.6 kJ热量,写出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C是含氢量最高的烃,推出C为CH4,B是淡黄色固体,推断其可能是Na2O2,X是无色液体,则推测其为H2O,C、J是同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可推测J是NH3,则K是NO,L是NO2,I是HNO3,A与水反应生成的D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知D为Al(OH)3,A为Al4C3,通过计算验证,确定A的化学式正确。

答案:(1)Al4C3 Na2O2 NH3 (2)2NA

(3)4NH3+5O2催化剂△4NO+6H2O

(4)2AlO2+CO2+3H2O===2Al(OH)3↓+CO32

Al(OH)3+3H+===Al3++3H2O

(5)CH4(g)+2O2(g)CO2(g)+2H2O(l);ΔH=-889.6 kJ/mol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