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以下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中,贴错了标签的是( )
|
A |
B |
C |
D |
|
物质的 化学式 |
浓HNO3 |
CCl4 |
KCN |
KClO3 |
|
危险警 告标签 |
腐蚀性 |
易燃的 |
有毒的 |
爆炸性 |
|
解析:CCl4不易燃烧。
答案:B
3.下列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试剂瓶中取出并切下使用的钠块后,剩余的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过滤时,将烧杯尖嘴靠在玻璃棒上,将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上
C.蒸馏时,冷凝水应从冷凝管下端口进,上端口出
D.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导气管出口端不能插入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以下
解析:钠属易燃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答案:A
2.下列有关实验仪器名称的标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A为碱式滴定管;B中焰心与内焰位置颠倒;D中不能在量筒中稀释。
答案:C
1.常用抗生素“先锋Ⅵ”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先锋Ⅵ”0.5 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不高于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生理盐水(密度约为1 g/cm3)( )
A.1 mL B.2 mL C.3 mL D.4 mL
解析:×100%=20%,V=2 (mL)。
答案:B
22.(2009·宿州质检)某学校课外实验小组欲探究甲烷的性质。实验小组的成员发现实验台上有两个盖有毛玻璃片的集气瓶(其中一瓶为甲烷、一瓶为氯气)。小组成员从实验台上拿出一支20 mL的刻度试管,欲在试管中取5 mL甲烷、15 mL氯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实验探究。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别两个集气瓶中的气体:__________。
(2)有同学提出用分液漏斗、双孔橡胶塞、玻璃管等仪器组装,可以将集气瓶中的气体取到刻度试管中。请你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刻度试管中取用5 mL甲烷、15 mL氯气的混合气体的操作装置,并说明使用的其他试剂及简单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槽中将橡皮塞塞在集有混合气体的试管口上,取出,放置在__________(填写下面的序号)的地方,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A.黑暗中 B.阳光直射的地方
C.室内自然光 D.任何地方
写出该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后,用手握住试管,口朝下,伸入水中,在水下拨出橡皮塞,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3)的实验现象,结合氨气的喷泉实验,请你设计一个上述甲烷取代反应的喷泉实验。
简述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观察法可以区别,有颜色的气体为氯气,另外一集气瓶中的气体为甲烷
(2)操作装置图如下图所示:
使用的其他试剂:饱和氯化钠溶液
操作方法:先将双孔塞塞到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口上,打开分液漏斗活栓,使食盐水缓缓流下,收集15 mL氯气;然后将双孔塞换到盛有甲烷的集气瓶上,再打开分液漏斗活栓,收集5 mL甲烷
(3)C CH4+Cl2CH3Cl+HCl、CH3Cl+Cl2CH2Cl2+HCl、CH2Cl2+Cl2CHCl3+HCl或CHCl3+Cl2CCl4+HCl(任写一个即可) 试管内有水柱慢慢上升
(4)在烧瓶中收集-体积的甲烷,然后再收集满氯气,在烧瓶口塞上连有玻璃导管、乳胶管、止水夹(止水夹夹在乳胶管上)的单孔塞,在有光亮的地方放置片刻,待烧瓶内的黄绿色消失时,将玻璃导管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便可形成喷泉
21.为了测定一种气态烃A的分子式,取一定量的A置于一密闭容器中燃烧,定性实验表明产物是CO2、CO和水蒸气。学生甲、乙设计了两个方案,均认为根据自己的方案能求出A的最简式。他们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箭头表示气流的方向,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尽)。
甲:燃烧产物质量增加2.52 g质量增加1.30 g质量增加1.76 g
乙:燃烧产物质量增加5.60 g质量增加0.64 g质量增加4 g
(1)根据两方案,你认为能否求出A的最简式?
(2)请根据你选择的方案,通过计算求出A的最简式。
(3)若要确定A的分子式,是否需要测定其他数据?说明原因。
答案:(1)甲方案能够求出A的最简式。
(2)CH4 (3)不需要,因为最简式中H的含量已经达到最大,实际上最简式就是A的分子式。
20.纤维素属于多糖,在稀酸的催化作用下,可以水解为葡萄糖。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的“纤维素水解实验”步骤:①将一小团棉花放在试管中,加入3-5滴90%的硫酸,并且用玻璃棒小心地把棉花捣成糊状;②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微加热,使之成为亮棕色;③在亮棕色溶液中加入2 mL新制备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可是该同学并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纤维素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补写出正确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该同学的实验步骤②后的亮棕色溶液中直接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这种操作能否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若能,预期的实验现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6H+nH2O催化剂△nC6H
(2)水解后的溶液中没有滴加碱来中和多余的酸,导致溶液中的酸使氢氧化铜溶解
(3)在亮棕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呈碱性
(4)能 出现砖红色沉淀
19.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从“乙醇催化氧化
实验”得到一些认识,某教师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等已省略),其实验操作为:先按图安装好装置,关闭活塞a、b、c,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然后打开活塞a、b、c,通过控制活塞a和b,而有节奏(间歇性)地通入气体。在M处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试回答以下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B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热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M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从中可认识到该实验过程中催化剂__________(填“参加”或“不参加”)化学反应,还可以认识到催化剂起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掉酒精灯,反应能否继续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受热的铜丝处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装置中各部分作用为:A为氧气的简易制备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O2;C利用水浴加热方式可以控制乙醇蒸气的量;在M中Cu的作用下,乙醇被O2氧化成乙醛,进入F试管中。
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撤灯后利用放出的热量能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③验证物质的方法应遵循下列途径:
取少量―→操作方法―→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答案:(1)2H2O2MnO22H2O+O2↑ 干燥O2 使D中乙醇变为蒸气进入M参加反应
(2)2CH3CH2OH+O2Cu△2CH3CHO+2H2O
(3)受热部分的铜丝由于间歇性地鼓入O2交替出现变黑、变红的现象 参加 温度
(4)能 保持红热;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能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5)取少量F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
18.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面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 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 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
A.①②③ B.只有①
C.①和② D.只有③
解析:天然气相比于煤、柴油而言是比较清洁的能源,目前部分城市用它代替汽油加以推广。SO2、NOx的过度排放是引起酸雨的原因,而CO2的过度排放则是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这些都是中学生必须了解的常识。从题给信息看,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是前者大,因此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17.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溴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浓HNO3和H2SO4,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将其通入NaOH溶液中洗气
解析:乙烷中的乙烯,若通过和H2发生加成反应除去,得到的乙烷中可能混有过量的H2,可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除去。
答案:A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