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下列事实能说明A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B元素强的是( )
A.将金属C分别放入A盐和B盐的溶液中,只有A析出
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A元素原子失去的电子比B原子多
C.B阳离子的氧化性比A阳离子氧化性强
D.A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而B不能
解析:依据金属性强的金属可以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这一事实,可知选项A中的金属强弱顺序为:B>C>A。而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根本依据是失电子能力的大小,与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如钠原子只失一个电子,而铝可失三个,而钠的金属性强于铝,故B错。一般情况下,非变价金属元素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弱,但对变价金属,这一规律例外,如:Fe3+的氧化性强于Cu2+,但金属性Cu弱于Fe,故C错。
答案:D
21.选做题,共计12分。本题有A、B两题,分别对应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内容,每题12分。请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并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黑。若两题都作答,将按A题评分。
A.现有A、B、C、D、E、F六种物质或粒子,其中A、B、C、D都具有如右图所示的结构或结构单元,(图中正四面体以外可能有的部分未画出,虚线不表示化学键或分子间作用力,X、Y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A、B的晶体类型相同。单质A的同素异形体能与B物质发生置换反应。C、D、E、F含有相等的电子数,且D是阳离子,D与F的组成元素相同。C、E、F的晶体类型相同,由E构成的物质常温下呈液态。
(1)写出单质A的同素异形体与B物质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与A同主族的第四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2)上述六种物质或粒子的组成元素中有三种处于同一周期,请写出这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 (用元素符号回答)
(3)上述六种物质或粒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写出化学式)
(4)F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 ,E易溶于F,其原因是 。
B.硫酸亚铁铵晶体原子排列比硫酸亚铁晶体更为紧密,氧气较难扩散入晶体空隙中,性质稳定许多,可在分析化学中做基准试剂。常温下,在空气中硫酸亚铁铵晶体比硫酸亚铁晶体失去结晶水要困难许多。
某化学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来制备硫酸亚铁铵。
步骤一:铁屑的处理与称量。在盛有适量铁屑的锥形瓶中加入15mL 10%的Na2CO3溶液,加热浸泡,用倾析法分离、洗涤、干燥、称量。
步骤二:FeSO4的制备。将称量好的铁屑放入锥形瓶,加入过量的3mol·L-1H2SO4溶液,加热至充分反应为止。趁热过滤,并用少量热水洗涤锥形瓶和滤纸。将滤液和洗涤液一起转移至蒸发皿中。滤渣干燥后称重。
步骤三: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NH4)2SO4晶体,配成饱和溶液,将其加入上面实验中的蒸发皿中,缓缓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析出晶体。抽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称量所得晶体质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抽滤又叫减压过滤,则抽滤需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 和气泵。
(2)步骤二中有一处明显不合理,理由是 。
(3)步骤三中保证硫酸亚铁和硫酸铵两者物质的量相等的措施有: ;
将(NH4)2SO4与FeSO4的溶液混合后加热、浓缩,停止加热的时机是 ;
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的原因是 。
(4)FeSO4·7H2O在潮湿的空气中被氧化的产物为Fe(OH)SO4·3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10分)有一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将铁粉与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五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记录生成NO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下表(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稀硝酸体积/mL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剩余金属/g |
18.0 |
9.6 |
0 |
0 |
0 |
NO体积/mL |
2240 |
4480 |
6720 |
8960 |
8960 |
请回答:(1)编号①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mol。
(2)编号④反应后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为 (填化学式)。
(3)该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
(4)混合物中铁与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9.(12分)根据下列有机化合物,回答问题。
(1)上述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为 ;
(2)写出丙中官能团的名称 ;
(3)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X、Y两种物质(相对分子质量:X<Y)。
写出丁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
(4)由X经下列反应可制得N、F两种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是常用的塑料。
①X转化为M的反应类型是
②写出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
③ 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E能脱去两分子水形成一种六元环状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
18.(10分)下表是某食用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配 料 |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
碘含量 |
35±15mg/kg |
储藏方法 |
密封、避光、防潮 |
食用方法 |
烹饪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 B.碘酸钾可氧化氯化钠
C.只用淀粉就能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 D.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20~50mg/kg
|
(3)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IO3+ KI+ H2SO4= K2SO4+ I2+ H2O
该反应的氧化剂为
(4)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碘盐中碘的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则所测盐中碘的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mg/kg。
17.(10分)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2 mol的CO和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O(g)+ 2H2(g) CH3OH(g);ΔH < 0
(1)反应达到平衡时, 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为______。(填字母,下同)
A.0.8 mol/L B.1.0 mol/L C.1.5 mol/L
(2)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在保证H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的体积,试根据平衡常数,判断平衡____ _。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3)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在t2、t8时都改变了条件,试判断t8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②t2时的平衡常数K与t1时的相比可能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③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上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16.(8分)以下框图中A→M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E是金属,F和J为气体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或其溶液,C为淡黄色固体,D为红棕色粉末,M为红褐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化学式 ;指出C物质中所包含的化学键类型
(2)若将H溶液加热蒸干、灼烧,最终得到的固体物质的化学式:
(3)写出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10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
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右图分别是温度计、量筒、滴定管的一部分,其中
A仪器的名称为 , B的正确读数为 。
(2)实验室很难配制准确浓度的NaOH溶液,需要用基准物质来标定,邻苯二甲酸氢钾( ,,相对分子质量为204.0)是常用的基准物质。某学生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测定未知NaOH溶液的浓度。在本实验中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约为9.1。
①该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先在两边托盘上放等质量的纸片,取少量邻苯二甲酸氢钾置于左盘,只用游码(单位:g)调整平衡时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所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为 g。
②将称好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置于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再加入1~2滴
指示剂,当观察到 现象时,可停止滴定,记录数据。
实验编号 |
NaOH溶液的体积(mL) |
1 |
22.52 |
2 |
22.49 |
3 |
22.50 |
③该学生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取固体质量均相同,达到滴定终点时记录所用未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下表:
则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为: (用数据表示,不需计算)
④以下操作会造成NaOH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填序号)
A.未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碱式滴定管
B.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读数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未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洗锥形瓶
14.T ℃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其能量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 ℃和T2 ℃时,H2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 H2(g)=NH3(g);△H = (a+b)kJ·mol-1
B.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1);△H = 2(a-b-c)kJ·mol-1
C. T1>T2,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H2的转化率增大
非 选 择 题
13.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HF比HCN易电离,则NaF溶液的pH比NaCN溶液的大
B.0.2 mol•L-l NH4Cl 和 0.l mol•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c(NH4+) > c (Cl∷) > c (Na+) > c (OH-) >c (H+)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c (Na+) + c(H+) = c (CH3COO-) + c (OH-)
D.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Al(SO4)2 ②NH4Cl ③NH3·H2O ④CH3COONH4
c(NH4+)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④>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