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748  7756  7762  7766  7772  7774  7778  7784  7786  7792  7798  7802  7804  7808  7814  7816  7822  7826  7828  7832  7834  7838  7840  7842  7843  7844  7846  7847  7848  7850  7852  7856  7858  7862  7864  7868  7874  7876  7882  7886  7888  7892  7898  7904  7906  7912  7916  7918  7924  7928  7934  7942  447348 

2.下列物质中只含有游离态氯元素的是( )

A.液氯  B.氯水  C.盐酸  D.次氯酸

解析:液氯中只有氯分子;氯水中有H2O、Cl2、HClO、H+、Cl、ClO、OH;盐酸中有H2O、H+、OH、Cl;次氯酸为HClO,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只有A中只含游离态氯元素。

答案:A

试题详情

1.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0.1 mol/L。如果在甲瓶中加入少量的NaHCO3晶体(n mol),在乙瓶中加入少量的NaHSO3晶体(n mol),丙瓶不变。片刻后,甲、乙、丙三瓶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丙>甲

解析: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Cl2+H2OHCl+HClO,加入NaHCO3后,因为酸性:HCl>H2CO3>HClO,所以NaHCO3与HCl反应而不与HClO反应,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乙瓶中因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将NaHSO3氧化,从而使HClO浓度下降。

答案:B

试题详情

12.(1)氯气对饮用水消毒的原理是          

氯气的消毒能力受水的pH的影响,pH小时的消毒能力__pH大时的消毒能力(填“>”或“<”),其原因是                           

(2)通常用氯酸钠(NaClO3)与浓盐酸反应来制取ClO2,同时生成Cl2,写出化学方程

式:                                    

市售的一种新型消毒剂含两种成分,分别是NaClO3和Na2C2O4。两种成分在溶液中混合便产生ClO2,写出化学方程式:           

某同学打算通过研究性学习,比较这两种制取ClO2的方法的利与弊。要拟定一个简略的研究方案,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向进行研究?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知氯气消毒的原理是氯气与水作用产生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本材料考查自来水的消毒问题,同时题中设置了研究性学习问题,这也是当前高考改革的方向。比较两种制取方案的利与弊可以从材料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它们的制备方法进行分析等。

答案:(1)Cl2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Cl2+H2O===HClO+HCl,HClO起杀菌消毒作用 > pH大时HClO容易转化为ClO

(2)2NaClO3+4HCl(浓)===Cl2↑+2ClO2↑+2NaCl+2H2O 2NaClO3+Na2C2O4===2ClO2↑+2Na2CO3 原料的包装和运输是否简便易行;pH对消毒能力的影响;制取是否方便;副产物的多少;产物对水质的影响;稳定性;安全性等

 

试题详情

11.2009年11月12日,中华网报道:贵州省某少数民族自治县位于山区的一化学试剂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泄漏出的氯气迅速向周围的居民区蔓延,所到之处草木枯黄、大片蔬菜被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应该往哪里撤离?(填“山坡上”或“低洼处”)A__;

(2)如果你在该厂实验室准备撤离时,应该准备什么样的简易“防毒面具”避免吸入较多的氯气?                

(3)如果你当时在距离化工厂较近的居民家中,如何利用家中现成物质来制作简易“防毒面具”?                 

(4)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处理,他们先把泄漏的氯气钢瓶投入一盛有某物质水溶液的水池中,该物质是               

(5)对弥漫在空气中没有散去的氯气,消防队员喷洒了一种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水溶液进行处理,该化学物质是__。

解析:性质决定处理方案ρ(Cl2)比ρ(空气)大―→山坡上

答案:(1)山坡上 (2)用蘸有稀碳酸钠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鼻 (3)用蘸有稀碳酸钠溶液、小苏打溶液或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 (4)NaOH (5)氨水

试题详情

10.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些气体的化学性质,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A、C中产生的气体都通入B中。

(1)实验前如何检查A部分装置的气密性?        

(2)碱石灰的作用是         

(3)如果a、b分别是____,则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爆炸,必须禁止。

(4)如果a、b分别是浓磷酸(磷酸是高沸点酸)、NaI,在B中将会看到:      

(5)如果在B中将会看到白烟生成,写出生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A中生成Cl2,进入B中的气体肯定有潮湿的Cl2,C中由于a、b不确定,可以生成的气体不确定,但产生的气体在常温下能与Cl2发生反应。

答案:(1)用止水夹夹住A的导气管,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然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当少许水滴入试管后停止滴水,说明装置不漏气 (2)吸收尾气 (3)稀硫酸(或稀盐酸)、Zn(或Fe) (4)有紫黑色固体生成 (5)3Cl2+8NH3===6NH4Cl+N2

试题详情

9.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1)Ⅰ图圆底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Ⅱ图中退色的是A__(填“a”或“b”),Ⅱ图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将铜丝换成铁丝,做Ⅲ实验,结果也能点燃,你认为铁丝也能点燃的理由是A__(填选项字母)。

A.Fe与Cu都是金属元素    B.Fe的熔点比Cu高

C.Fe的密度比Cu小          D.Fe的金属性比Cu强

(4)将Ⅳ装置放置在光亮的地方(日光没有直接照射),一会儿后,观察到量筒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量筒内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浅,量筒内液面上升等。

①油状液滴的成分可能是(写分子式) ____。

②水槽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水的原因是        

③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其原因是          

(5)将硫酸溶液滴入Ⅱ图实验后的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也有Cl2生成,其原因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解析:(1)(2)(4)都是教材中实验所解决的问题,很容易就能回答。(3)是对两种金属的比较,Cu能发生的反应,则比Cu更活泼的Fe也能够发生反应。(5)此问是本题的一个难点,溶液中有Cl和ClO,加酸酸化后,两者应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b Cl2+2OH===Cl+ClO+H2O (3)D (4)①CH2Cl2、CHCl3、CCl4 ②降低Cl2在水中的溶解度,抑制Cl2和水的反应 ③反应中有HCl生成,使溶液中的Cl浓度增大,促使NaCl的溶解平衡向生成NaCl固体的方向移动 (5)Cl+ClO+2H+===Cl2↑+H2O

试题详情

8.氯水是含多组分的混和物,其性质在不同的反应中有不同的体现,例如:

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退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

①是由于         

②是由于         

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退去的原因是①或者是②:         

解析:能使变红的酚酞退色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中和碱性)或过量氯水中的HClO将变红的酚酞漂白,若要设计实验证明退色的可能原因,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退色后溶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说明是HClO漂白作用的结果;若再出现红色,说明是氯水与NaOH反应,碱性减弱的原因。

答案:(1)在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并置于阴凉处

(2)①氯水与NaOH反应生成两种盐,碱性减弱 ②氯水过量后HClO的漂白性将溶液变成无色 向无色溶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应为原因②,若再出现红色,应为原因①

试题详情

7.  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1∶2  D.2∶3

解析:NaClO3和Na2SO3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要确定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只要将方程式配平即可。根据方程式: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知,n(NaClO3)∶n(Na2SO3)=2∶1。

答案:B

试题详情

6.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干燥氯气

B.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外加保护膜的细铁棒做笔在滤纸上写字显红色字迹

C.石油的分馏

D.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

解析:用排水法收集Cl2,得不到干燥氯气,故A选项不正确;细铁棒接电源负极,作阴极产生H2,阴极附近OH的浓度增大,遇酚酞变红色,故B选项正确;石油分馏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支管口附近,故C选项错误;HCl极易溶于水,用此装置会引起倒吸,不安全,故D选项错误。

答案:B

试题详情

5.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叙述中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性:HClO>I2>SO

B.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

C.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HClO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

D.若将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退色

解析:SO具有强还原性,可被HClO和I2氧化。第二步溶液蓝色消失是SO还原I2的结果。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