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763  7771  7777  7781  7787  7789  7793  7799  7801  7807  7813  7817  7819  7823  7829  7831  7837  7841  7843  7847  7849  7853  7855  7857  7858  7859  7861  7862  7863  7865  7867  7871  7873  7877  7879  7883  7889  7891  7897  7901  7903  7907  7913  7919  7921  7927  7931  7933  7939  7943  7949  7957  447348 

2.(2009·四川理综,11)向m 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 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氢氧化钾溶液V 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 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 g。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c=    B.pm+  C.nm+17Vc      D.m<p<m

解析:根据题意,反应过程如下:

 

A项,根据电子守恒关系可列出×2=V·103·c;B项,pm+×16;D项,极端假设法,若p g固体全为MgO,则质量为m g;若p g物质全为Al2O3,则质量为 m g,实际应为两者之间;C项应为nm+17V·103·c

答案:C

试题详情

1.(2009·北京理综,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C.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NaHSO4溶液,沉淀消失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速率不改变

解析:A项,BaCO3、BaSO3都与H+反应,不可能存在于强酸性环境中;B项,加Cu(NO3)2固体后会发生:3Cu+8H++2NO===3Cu2++2NO↑+4H2O的离子反应,铜粉会溶解;C项,发生的反应依次为:Al3++3NH3·H2O===Al(OH)3↓+3NH,Al(OH)3+3H+===Al3++3H2O;D项,Zn+Cu2+===Zn2++Cu,生成的少量Cu附着在Zn粒上,形成Cu-Zn原电池,会加速产生H2的速率。

答案:C

试题详情

20.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

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

验,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

ΔH=-49.0 kJ/mol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mol/(L·min)。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2)在载人航天器的生态系统中,不仅要求分离去除CO2,还要求提供充足的O2,某种

电化学装置可实现如下转化:2CO2=2CO+O2,CO可用作燃料,已知该反应的阳极

反应为:4OH-4e=O2↑+2H2O,则阴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提出,可以设计反应2CO=2C+O2H>0、ΔS<0)来消除CO的污染,请你判断

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电化学知识,氢气的反应速率可根

据图象计算,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知K=,利用平衡移动原

理分析的变化情况,利用电化学原理分析即可。

答案:(1)①0.225 ② ③CD (2)2CO2+4e+2H2O===2CO+4OH

不可行,该反应是一个焓增、熵减的反应,任何情况下不能自发进行

试题详情

19.如下图Ⅰ,在恒压密闭容器M中加入2 mol A和2 mol B,起始时容器容积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A(?)+B(?)xC(g);ΔH<0

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C的物质的量为y mol。

(1)根据题中数据计算,x=________,y=________;

(2)如图Ⅱ,在容积为V L的恒容密闭容器N中发生上述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测得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Ⅲ(t0时达平衡),平衡时容器中C的物质的量为z mol。由于反应物A、B的状态未知,则zy的大小也不确定,请在下表中填入A、B的状态与zy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仿照情形①、可不填满):

可能的情形
A、B是否为气态
zy的大小关系
M(B)与M(C)的大小关系(M表示摩尔质量)
A
B


不是
zy
无法确定

 
 
 
 

 
 
 
 

解析:(1)设平衡时生成C为nx mol,根据反应可得平衡时A为(2-2n)mol,B为(2-n)mol,nxy。则有:(2-2n)∶(2-n)∶nx=1∶3∶4,解得n=0.8,x=2,y=1.6。

(2)当A、B均为气体时,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恒压比恒容更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故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z<y,此时结合图像Ⅲ可知M(C)=M(A)+M(B),但因M(A)值不确定,所以无法确定M(B)与M(C)相对大小;当A不是气体,B为气体时,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Ⅰ中保持恒压,而Ⅱ保持恒容,所以反应Ⅰ中压强会小于Ⅱ中压强,所以Ⅰ中保持恒压比Ⅱ中保持恒容更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故平衡时C的量z<y,此时只有B、C两种气体,由图像Ⅲ可知由B生成C,气体平均分子量增大,故M(B)<M(C);因为开始时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为0,故不存在A、B均为非气体的情况。

答案:(1)2 1.6

(2)

 
 
 
 
 
 
 
 
 
 
 
 
 
 
 
 
 


z<y
无法确定
 
不是

z<y
M(B)<M(C)

试题详情

18. 在某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A、B、C、D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min)的变化曲线如次啊图所示:

完成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2 min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在2 min时,图像发生改变的原因可能是( )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加入催化剂        D.增加A的物质的量

解析:(1)从前2 min看,A、B、C、D改变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 mol、0.5 mol、0.6 mol、0.4 mol,且A、B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C、D的物质的量增加,应为生成物。故方程式为4A+5B6C+4D。

(2)前2 min时,V(A)==0.1 mol·L1·min1从图像看,2-3 min时的图像斜率变大,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变快。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均增大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减小反应速率。增加A的用量,虽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图像要产生突变。

答案:(1)4A+5B6C+4D

(2)0.1 mol·L1·min1 AC

试题详情

17.某温度时,在3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

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 min末,X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3)该反应是由________开始反应的。(填“正反应”、“逆反应”或“正、逆反应同时”)

解析:(1)在时间为“0 min”时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 mol、1.2 mol、2.0 mol,在

时间为“3 min”时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 mol、1.0 mol、1.6 mol,在0-3 min

内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分别为:0.6 mol(增加)、0.2 mol(减少)、0.4 mol(减少)。即X、

Y、Z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X)∶n(Y)∶n(Z)=3∶1∶2。根据各物质变化的物质的量之

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2Z+Y3X。

(2)在时间为“0 min”和“2 min”时,X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 mol、0.8 mol。即在0-2 min

内X增加的物质的量为0.4 mol。故X的反应速率为:v(X)==0.067 mol/(L·min)。

(3)由于图中X、Y、Z三条曲线均未通过原点,故可断定该反应是由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反

应的。

答案:(1)2Z+Y3X (2)0.067 mol/(L·min) (3)正、逆反应同时

试题详情

16.某化学反应2A    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温度
0min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60min
1
82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20℃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00℃
1.0
0.20
0.20
0.20
0.20
0.20
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 min时间内平均速率为________mol·(L·min)1

(2)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______mol/L,反应经20 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v1(填“>”“=”或“<”),且c3____1.0 mol/L(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v(A)==0.013 mol·(L·min)1

(2)对比实验1与实验2可知,反应温度相同,达平衡时的A的浓度相同,说明是同一平衡状态,即c2=1.0 mol/L,又因实际反应的速率快,达平衡所需时间短,说明反应中使用了催化剂。

(3)对比实验3与实验1可知,从10 min至20 min,实验1的A的浓度变化值为0.13 mol/L,而实验3的A的浓度变化值为0.17 mol/L,这说明了v3v1。又知从0 min到10 min,A的浓度的变化值应大于0.17 mol/L,即c3>(0.92+0.17) mol/L=1.09 mol/L。

(4)对比实验4与实验1可知,两实验的起始浓度相同,反应温度不同,达平衡时实验4的A的浓度小,说明了实验④中A进行的程度大,即温度越低,A的转化率越大,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1)0.013 (2)1.0 催化剂 (3)> > (4)放热 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左移动

试题详情

15. 加入0.1 mol MnO2粉末于50 mL过氧化氢溶液(ρ=1.1 g·mL1)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______________。

(2)放出一半气体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

(3)反应放出气体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____。

(4)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________。

(5)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计算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求反应到2 min时,H2O2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V-t图像知,反应进行至1 min时,放出O2的体积为30 mL,反应进行至2 min时,放出O2的体积为45 mL,反应进行至4 min时,放出O2的体积达最大值60 mL;由V-t曲线的斜率变化可知:D、C、B、A的反应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c(H2O2)逐渐降低,反应速率逐渐变小;根据:2H2O22H2O+O2↑,由V(O2)=60 mL,则n(H2O2)=×2=0.005 4 mol,所以H2O2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0.107 mol/L,反应进行至2 min时,V(O2)=45 mL,消耗H2O2的物质的量为×2=0.004 mol,剩余H2O2的物质的量为0.005 4 mol-0.004 mol=1.40×103 mol。

所以w(H2O2)==0.086%。

答案:(1)60 mL (2)1 min (3)2 min (4)D>C>B>A (5)随着反应的进行,c(H2O2)逐渐降低,反应速率逐渐变慢 (6)0.107 mol/L (7)0.086%

试题详情

14.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A、2 mol B和1 mol A、1 mol B。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A(g)+B(g)xC(g);Δ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不可能等于2

B.甲、乙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平衡常数K(甲)<K(乙)(平衡常数K只随温度变化

而变化)

C.将乙容器升温可使甲、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相同

D.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2 mol 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c(A)=1.56 mol/L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问题。由题意可知,甲容器可看作在乙容器的基础上加压,

由坐标系中数据可知,先达到平衡的是甲,甲中A物质的转化率是61%,乙中A物质

的转化率是50%,所以增大压强,平衡向正方向移动,x只能为1,A正确;平衡常数

K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相同温度下,K(甲)=K(乙),B错误;该反应正方向是放热反

应,将乙容器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反应物的体积分数增大,生成物的体积

分数减小,不可能与甲相同,C错误;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2 mol B,压强增大,

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故平衡时甲容器中A的总浓度0.78

mol/L<c(A)<1.56 mol/L,D不正确。

答案:A

试题详情

13.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2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D.反应在第2 min到第4 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前2 min的2倍

解析:首先要看明白图像,图中的曲线表明,二氧化碳的产生速率先快后慢。在第一个2 min内产生了0.1 mol CO2,第二个2 min内产生了0.2 mol CO2,第三个2 min内产生了0.05 mol CO2,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先增大是由于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增大,4 min后速率下降则是由于浓度降低所引起的,通过计算知,A项错误,应该是2 min-4 min的平均速率最大。

答案: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