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766  7774  7780  7784  7790  7792  7796  7802  7804  7810  7816  7820  7822  7826  7832  7834  7840  7844  7846  7850  7852  7856  7858  7860  7861  7862  7864  7865  7866  7868  7870  7874  7876  7880  7882  7886  7892  7894  7900  7904  7906  7910  7916  7922  7924  7930  7934  7936  7942  7946  7952  7960  447348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铝热反应实验展开研究。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查阅《化学手册》知,Al、Al2O3、Fe、Fe2O3的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
Al
Al2O3
Fe
Fe2O3
熔点/℃
660
2 054
1 535
1 462
沸点/℃
2 467
2 980
2 750

Ⅰ.(1)某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在下列试剂中最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Ⅱ.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一定量上述的熔融物与一定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DE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现象说明溶液中________结合OH的能力比________强(填离子符号)。

(3)B与A的差值为________mol。

(4)B点对应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C点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

解析:Ⅰ.由表中数据比较可知,铝的熔点比铁低,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利用金属Al和碱液反应放出氢气的性质即可验证。由于Fe和Al都是活泼的金属,所以可以用稀硫酸或者稀盐酸溶解。Ⅱ.由图像可知硝酸过量,OC段发生酸碱中和反应,CD段为Fe(OH)3、Al(OH)3沉淀的生成,DE段消耗了NaOH,由此证明硝酸和金属反应的还原产物为较低价态的NH,EF段为Al(OH)3的消失,只剩下Fe(OH)3沉淀。B与A的差值为Al(OH)3,为4 mol·L1×(36-34)×103 L=0.008 mol,参加反应的n(Al)=0.008 mol,因为1 mol的Al3+、Fe3+均与3 mol的NaOH反应,由电子守恒可知Fe和Al化合价升高的总数=HNO3生成NH降低的总数,即3n(Fe)+3n(Al)=n(NH)×8=4 mol·L1×(34-31)×103 L×8,解得n(Fe)+n(Al)=0.032 mol,n(Fe)=0.024 mol,两种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32 mol。生成两种沉淀共消耗n(NaOH)=0.032 mol×3=0.096 mol,所以C点体积为:

31 mL-×103 mL·L1=7 mL。

答案:Ⅰ.(1)合理 (2)NaOH溶液 2Al+2OH+6H2O===2[Al(OH)4]+3H2↑ (3)B Ⅱ.(1)H++OH===H2O (2)NH+OH===NH3·H2O Al3+、Fe3+、H+ NH

试题详情

19. 将0.1 mol的镁、铝混合物溶于100 mL 2 mol/L的H2SO4溶液中,然后再滴加1 mol/L的NaOH溶液。请回答:

(1)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m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变化如图所示。当V1=160 mL时,则金属粉末中n(Mg)=__________mol,V2=________mL。

(2)若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安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NaOH)=________mL。

(3)若混合物仍为0.1 mol,其中镁粉的物质的量为a,用100 mL 2 mol/L的H2SO4溶解此混合物后,再加入450 mL 1 mol/L的NaOH溶液,所得沉淀中无Al(OH)3。满足此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思路分析:在明确图像中各折点代表的含义的基础上,运用解方程组,以及SO守恒,

Na+守恒等原理进行求解。

解析:(1)由图像可以看出镁铝混合物与H2SO4反应,H2SO4是过量的。则有

 解得

NaOH溶液体积为V2时溶液中溶质为Na2SO4和Na[Al(OH)4],根据守恒关系

V2×1 mol/L=2×0.1 L×2 mol/L+0.04 mol,V2=0.44 L=440 mL

(2)Mg(OH)2、Al(OH)3刚好沉淀时溶液中溶质里有Na2SO4,根据SO守恒关系,故有:

V×1 mol/L=2×0.1 L×2 mol/L,V=0.4 L=400 mL

(3)当沉淀中恰好只有Mg(OH)2时,加入的NaOH全部生成Na2SO4和Na[Al(OH)4],根据Na+守恒可得如下关系式:

解得0.05 mol≤a<0.1 mol

答案:(1)0.06 440 (2)400 (3)0.05 mol≤a<0.1 mol

试题详情

18.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________

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________,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

________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 e.坩埚坩 f.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

a.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

过滤、________、冷却结晶、________、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________

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加热温度过高         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思路分析:首先明确命题意图,在考查Cu及其化合物性质及转化关系的同时,考查绿色化

学铜及氧化铜的

性质,经过周密而有序地思维,认真作答。

解析:(1)因坩埚加热后温度较高,应放在泥三角上进行加热,且取用坩埚时要用坩埚钳,

并且为防止坩埚炸裂和烧坏桌面,烧后的坩埚要在石棉网上冷却,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2)灼烧后含有少量铜,其原因可能是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也可能是灼烧过程中

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3)利用途径Ⅱ制取胆矾时,必须先加酸将氧化铜溶解,加热通氧气将Cu氧化,过滤除去

粗制氧化铜中的不溶物杂质后,然后再蒸发溶剂,冷却结晶,再过滤得晶体,最后将其

干燥,由此可写出答案。

(4)根据途径Ⅰ的反应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和途径Ⅱ的反应

方程式2Cu+O2+2H2SO4(稀)2CuSO4+2H2O,可以看出途径Ⅱ的优点是:①产生等

量的胆矾比途径Ⅰ耗硫酸少;②途径Ⅱ不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SO2)。

(5)称量操作至少进行4次,分别是①称量坩埚;②称量加入晶体后的坩埚;③称量加热冷

却后的坩埚;④称量再加热、再冷却后的坩埚至两次称量的值相差不超过0.1 g。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是加热温度过高使CuSO4晶体中的CuSO4分解了,其他三项

均使x值偏低。

答案:(1)c e b (2)a、b (3)蒸发 过滤 (4)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Ⅱ消耗硫酸少 途径Ⅱ

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 (5)4 (6)a

试题详情

17.奥运五环代表着世界五大洲,五色代表的是世界五大洲不同肤色的人民,五环连在一起代 表着五大洲的人们能够友好相处。

上图所示五元环代表A、B、C、D、E五种常见的物质,而且A、B、C、D、E这五种物质含有同一种元素,两圆圈交叉是指两种物质之间可以转化,其中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B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对C的水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即可得B;D难溶于水,这种物质的生成是明矾净水的主要原因。

(1)试推测A是________,C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由B生成A需要电解才能达到目的,当生成1 mol A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3)C是一种强酸盐,其水溶液呈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五元环中交叉环之间可相互转化或有相同元素”作为信息,围绕这一信息关系,考查物质的推断。

(1)①由题意可知,A是铝;B是氧化铝;C是一种挥发性酸的铝盐(如氯化铝);D是氢氧化铝;E是四羟基合铝酸盐。

(2)由B到A是氧化铝到铝的过程,需要电解,根据电解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当生成1 mol铝时需转移3 mol的电子。

(3)C是强酸盐,同时又必须是挥发性酸的铝盐,所以可以是氯化铝,溶液呈酸性是由于铝离子水解。

答案:(1)Al AlCl3[或Al(NO3)3] (2)3 mol (3)Al3++3H2OAl(OH)3+3H+

试题详情

16.铜是生命必需的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的生产和使用对国计民生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完成(1)-(3)题:

(1)在西汉古籍中曾有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即曾青(CuSO4)跟铁反应生成铜]。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请写出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层铜绿可以用化学方法除去。试写出除去铜绿而不损伤器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试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铜常用于制造货币。(铜的熔点是1 183.4℃,铁的熔点是1 534.8℃)

分析:本题考查了铜的化合物的性质,有关铜的冶炼方法,同时考查了有关铜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应用。

解析:(1)Fe+CuSO4===FeSO4+Cu

(2)2Cu+O2+H2O+CO2===Cu2(OH)2CO3;要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考虑选择酸,强氧化性酸能和裸露的铜继续反应,而盐酸不和铜继续反应,并且盐酸具有挥发性。有关方程式如下:

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

(3)根据题给信息以及做货币的实际,选择铜做货币是因为铜的熔点比较低,容易冶炼铸造成型;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

答案:(1)Fe+CuSO4===FeSO4+Cu (2)2Cu+O2+H2O+CO2===Cu2(OH)2CO3

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 (3)选择铜做货币是因为铜的熔点比较低,容易冶炼铸造成型;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

试题详情

15.把NaOH、MgCl2、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

足量水后有1.16 g白色沉淀,在所得的悬浊液中逐滴

加入1 mol·L1 HCl溶液,加入HCl溶液的体积V

生成沉淀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A点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B点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的Mg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AlCl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NaOH的物

质的量为________。

(3)HCl溶液在C点的加入量是________。

解析:(1)盐酸加入量在0-10 mL时,沉淀的质量没有改变,说明未加盐酸时,沉淀物为

Mg(OH)2,溶液为NaAlO2和NaOH的混合液,其过程中加盐酸是中和剩余的NaOH,A

处的悬浊液为Mg(OH)2、NaAlO2、NaCl,则原混合物中n(MgCl2)=1.16 g/58 g·mol1=0.02

mol。

(2)加入盐酸10-30 mL过程时,发生反应为:AlO+H++H2O===Al(OH)3↓,B沉淀的化

学式为Mg(OH)2、Al(OH)3,原溶液中n(AlCl3)=(30-10)×103 L×1 mol/L=0.02 mol,B

点沉淀量达到最大值,其中溶液为NaCl溶液。所以n(NaOH)=n(HCl)=30×103 L×1

mol/L=0.03 mol。

(3)设Mg(OH)2、Al(OH)3完全溶解时,所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V′×103 L/mL×1 mol/L =0.02 mol×2+0.02 mol×3,∴V′=100 mL,∴C点表示加入了130 mL的盐酸。

答案:(1)Mg(OH)2 Mg(OH)2、Al(OH)3 (2)0.02 mol 0.02 mol 0.03 mol (3)130 Ml

试题详情

14.把①钢铁,②Cu,③陶瓷,④光纤,⑤氮化硅陶瓷、⑥金,⑦水泥,⑧合成纤维,⑨玻璃钢,⑩塑料等材料按分类填写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序号):

(1)黑色金属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色金属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复合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机合成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钢铁属于黑色金属材料;铁、铬、锰以外的金属如铜和金是有色金属;陶瓷水泥等

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光纤、氮化硅陶瓷等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钢是用玻璃纤

维做增强体,合成树脂做基体的复合材料;而合成纤维和塑料则为有机合成材料。

答案:(1)① (2)②⑥ (3)③⑦ (4)④⑤ (5)⑨ (6)⑧⑩

试题详情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回收的镁铝合金制取氢气。现有10.8 g镁铝合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与足量18 mol·L1 H2SO4溶液反应,最多可放出0.6 mol H2

B.常温下与足量2 mol·L1 HNO3溶液反应,最少可放出0.45 mol H2

C.常温下与足量2 mol·L1 H2SO4溶液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在0.45 mol-0.6 mol之

B间

D.常温下与足量2 mol·L1 NaOH溶液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在0.45 mol-0.6 mol

之间

解析:A、B项中的酸与镁铝合金反应不产生H2;C、D项应利用极值法解决,若10.8 g全为Mg,则放出H2为0.45 mol,若10.8 g全为Al,则放出H2为0.6 mol,由于10.8 g为镁铝的混合物,故放出H2的物质的量在0.45 mol-0.6 mol之间,C项正确;D项中只有铝与碱反应,只能确定放出的H2小于0.6 mol。

答案:C

试题详情

12.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SO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A.Al3+     B.Al(OH)3     C.[Al(OH)4]  D.Al3+和Al(OH)3

解析: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当SO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时,Ba(OH)2与KAl(SO4)2·12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此时Al3+与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所以铝元素主要是以[Al(OH)4]形式存在,故选C。

答案:C

试题详情

11.将Na2O2逐渐加入到含有Al3+、Mg2+、NH的混合液中并微热,产生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mol)与加入Na2O2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中Al3+、Mg2+、N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A.2 mol、3 mol、8 mol             B.3 mol、2 mol、8 mol

C.2 mol、3 mol、4 mol             D.3 mol、2 mol、4 mol

解析:由2Na2O2+2H2O===4NaOH+O2↑,Al(OH)3+NaOH===Na[Al(OH)4]+2H2O,故n(Al3+)=(9-8)×2=2 mol,根据图像可知,生成8 mol气体,消耗8 mol Na2O2(其中4 mol为O2),故n(NH)=n(NH3)=4 mol,n(Mg2+)==3 mol。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