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993  8001  8007  8011  8017  8019  8023  8029  8031  8037  8043  8047  8049  8053  8059  8061  8067  8071  8073  8077  8079  8083  8085  8087  8088  8089  8091  8092  8093  8095  8097  8101  8103  8107  8109  8113  8119  8121  8127  8131  8133  8137  8143  8149  8151  8157  8161  8163  8169  8173  8179  8187  447348 

4.(2010·模拟题)在一定温度下,将H2和N2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放入密闭容器中,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3H2+N22NH3,平衡后测得H2、N2的转化率,则下列能正确表示H2、N2的转化率与起始时两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关系是( )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中H2和N2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可知,二者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同时,它们的平衡转化率也会有所不同,由于两者计量系数为3∶1,当H2与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时,两者平衡时的转化率是相等的。表现在图中为:当=3时,表示N2转化率的曲线与表示H2转化率的曲线相交于一点;而当H2的物质的量增加或N2的物质的量减少时,即增大时,H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N2的平衡转化率升高,反之,H2的平衡转化率升高,N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答案:B

试题详情

3.(2009·广东单科,15)取5等份NO2,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 N2O4(g),ΔH<0,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含量(NO2%),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 )

解析:B项,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左移,NO2%增大;D项,反应未达平衡,升高温度反应向右进行趋于平衡,NO2%减小,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左移,NO2%增大,故选B、D。

答案:BD

试题详情

2.(2010·黑龙江师大附中月考题)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的反应为:2SO2(g)+O2(g) 2SO3(g);ΔH<0。某温度下将2.0 mol SO2和1.0 mol O2置于10 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图甲知,在A点建立平衡时SO2的平衡浓度为0.4 mol·L1

B.由图甲知,在A点建立平衡时SO2、O2、SO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1∶2

C.图甲中从A点到B点的平衡移动速率图象可以用图乙来表示

D.若在压强为0.50 MPa时只改变温度,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图丙所示,

T2T1

解析:A,在A点时,根据SO2的转化率为0.80,可得反应的SO2为1.6 mol,则SO2的平衡浓度为(2.0-1.6)mol/10 L=0.04 mol·L1;B,A点建立平衡时SO2、O2、SO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1∶8;C,从A点到B点时只改变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在压强为0.50 MPa时只改变温度,从图象知,T1T2

答案:C

试题详情

1.(2010·模拟题)某化工厂生产Z的反应为X(g)+2Y(g) 2Z(g);ΔH<0,温度、压强对Y转化率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压强/MPa
 
 
 
 
温度/℃ 
0.1
0.5
1
10
400
99.2
99.6
99.7
99.9
500
93.5
96.9
97.8
99.3
600
73.7
85.8
89.5
96.4

工业合成Z的适宜条件为                          ( )

A.高温、高压      B.低温、高压      C.常温、常压   D.常压、较高温度

解析:该可逆反应的特点是,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理论上,采用低温、高压有利于生成Z。结合数据信息知,该反应在常压下Y的转化率较高,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考虑,应采用常压;如果采用低温,反应速率较小,所以,从生产效率看,应采用适宜温度。综合分析,D项正确。

答案:D

试题详情

15.(2008·全国Ⅰ,29)A、B、C、D、E、F和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FeCl3溶液显紫色,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它能跟NaHCO3反应放出CO2,则D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D具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能生成E和F,F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C的分子式为C7H8O,遇FeCl3溶液显紫色,则C中有苯环,有酚羟基,

 

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C为          。

(2)由于C为C7H8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8,而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又能和NaHCO3反应,因此D分子中有羧基官能团,又是直链化合物,因此其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OOH,分子式为C4H8O2

(3)根据C、D的结构简式,推得A的结构简式为             

 

(4)根据D的分子式、G的分子式(C7H14O2)可推得F的分子式为C3H8O,其结构简式可能

 

为CH3CH2CH2OH或         。

 (5)由于B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且与A且有相同的官能团,F又是丙醇,因此E为羧

 

酸,其结构简式可能为

 

答案:(1)

(2)C4H8O2 羧基

(

 

试题详情

14.对乙酰氨基酚,俗称扑热息痛(Paracetamol),具有很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工业上通过下列方法合成(如图所示,B1和B2、C1和C2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无机产物已略去):

请按要求填空:

(1)上述①-⑤的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C2分子内通过氢键又形成了一个六元环,用“     ”表示硝基、用“…”表示

氢键,画出C2分子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C1只能通过分子间氢键缔合,工业上用水蒸气蒸馏法将C1和C2分离,则首先被蒸出的成分是________(填“C1”或“C2”)。

(3)工业上设计反应①、②、③,而不是只通过反应②得到C1、C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扑热息痛有很多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Ⅰ)是对位二取代苯类有机物;(Ⅱ)苯环上的两个取代基一个含氮不含碳、另一个含碳不含氮;(Ⅲ)两个氧

 

原子与同一原子相连。其中2种的结构简式是HCOOCH2         NH2

 

H2N       COOCH3

写出另外3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取代反应类似于无机反应中的复分解反应,AB+CD―→AC+BD,所以①②③⑤都为取代反应。(2)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的沸点升高,分子内氢键使物质的沸点降低,所以C1、C2的混合物进行蒸馏时,沸点较低的C2先被蒸出。(3)酚羟基易被硝酸氧化,为了防止酚羟基被氧化,在合成中要对酚羟基进行保护。(4)注意羧酸和酯、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可构成同分异构体。

 

答案:(1)①②③⑤ (2)     C2 (3)保护酚羟基不被硝酸氧化 

 

试题详情

13.(2009·山东)下图中X是一种具有水果香味的合成香料,A是直链有机物,E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H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B→I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D、E、H,该试剂是________。

(3)H与J互为同分异构体,J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J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4)D和F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推断,要求熟练运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思维敏捷。化学方程式书写要完整。A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H中有2个氧原子,说明A分子中只有一个-CHO,1 mol A与2 mol H2加成,可知A分子中还有一个碳碳双键。A为直链有机物,所

 

以D为CH3CH2CH2COOH,E为      ,H为含碳碳双键的羧酸,结合酚、碳碳双

键的性质分析可知,用溴水能鉴别D、E、H三种物质,产生白色沉淀的为E,能使溴水褪色的为H,第三种为D。J与H互为同分异构体,则J分子中有2个不饱和度,除酯基外还应有一个双键,故其结构简式为CH3COOCHCH2

答案:(1)羧基 消去反应 (2)溴水

(3)CH3COOCHCH2

(4)CH3CH2CH2COOH+

 

CH3CH2CH2COO     +H2O

试题详情

12.已知常温下苯酚微溶于水,溶解度为8.2 g/100 g水,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8 mol/L。为了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注入0.8 mol/L的乙醇和苯酚溶液3 mL,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反应产生H2的速率。

乙: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1 g乙醇和苯酚晶体,各注入3 mL蒸馏水,振荡,得到乙醇溶液和苯酚浊液,再向两试管中逐滴加入5 mol/L的NaOH溶液,观察其中的变化。

(1)苯酚与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甲、乙两个实验方案,他们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理由各是什么?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一个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理论分析看,由于苯环对-OH的影响使O-H键断裂而产生H+,氢原子活

 

泼性顺序:      OH>C2H5OH,本题是从实验方面进行探究的,当然不能使用水

溶液,因为

Na与水反应剧烈无法测定,只有考虑使用纯物质,还要结合产物的特点来分析。

答案:(1)2C6H5OH+2Na―→2C6H5O+2Na++H2

(2)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水的存在使乙醇和苯酚与钠反应的速率难以比较

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乙醇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时溶液保持澄清不能说明乙醇酸性的相对强弱

(3)取适量的乙醇和苯酚,分别配制成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测定两溶液的pH,pH小的对应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或用Na2CO3的酚酞试液)

试题详情

11.(2009·肥西一中)下图是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分离回收苯酚的操作流程图:

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试剂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D―→E+C6H5O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NaOH能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而不与C2H5OH反应,故可以加入NaOH(或KOH等强碱)溶液;利用C2H5OH与苯酚钠有较大的沸点差,蒸馏出乙醇;在所得苯酚钠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使苯酚钠转化为苯酚,通过分液操作使之分离。

答案:(1)NaOH溶液(KOH或Na2CO3溶液) (2)分液

(3)C6H5-ONa+CO2+H2O―→NaHCO3+C6H5OH

试题详情

10.(2007·江苏高考)花青苷是引起花果呈现颜色的一种花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它的主要结构在不同pH条件下有以下存在形式:

 

下列有关花青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花青苷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

B.Ⅰ和Ⅱ中均含有二个苯环

C.Ⅰ和Ⅱ中除了葡萄糖基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Ⅰ和Ⅱ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解析: A项,花青苷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颜色不同,因此可用作酸碱指示剂;B项,Ⅱ中只有一个苯环;C项,根据苯分子和CH2=H2分子的平面结构特点,推知Ⅰ和Ⅱ中除了葡萄糖基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项,Ⅰ和Ⅱ中均含有酚羟基,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